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圣经》与二十世纪中国现当代诗歌的关系.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来说,在世界宗教经典作品中,《圣经》无疑是最大的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2.
《诗经》与《圣经》中的诗歌之间具有许多契合点。王夫之的诗学观念与基督教圣经学的诗歌理念比较接近 ,其间存在着可比性。王夫之对《诗经》中的《雅》《颂》部分特别感兴趣 ,也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对《诗经》中灵性思维的深刻认识 ,主要表现在他对《大雅》的思维模式的研究上。王夫之的诗经学研究成果丰硕 ,这得益于他的整个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自1814年到1949年间,英国、美国、苏格兰三家圣经公会和中华圣经公会在中国销售各种《圣经》约三亿册,其中大部分是单行本。其阅读者既有基督徒,也有非基督徒。近代中国不同阶层、不同信仰的人是如何理解《圣经》的呢?过去对这一问题研究甚少。笔者认为,按照对待《圣经》的态度可分为三类人群,即信奉者、虽不信奉但也不排斥者、坚决排斥者。除了基督徒将《圣经》视作信仰的准则外,非基督徒的一般民众对《圣经》的理解可分为四类,即将《圣经》视作异端邪说;将《圣经》的教训作为革命指南;将《圣经》作为丰富中国语言文学的范本;将《圣经》作为汲取人道主义的源泉。本文主要从非宗教信仰的角度探讨中国人对《圣经》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圣经》汉译自有史记载以来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涌现了众多的汉语译本,以及各种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译本。对《圣经》汉译版本进行综述将有助于揭示《圣经》汉译活动的历史意义,对《圣经》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陶谷雨 《云梦学刊》2014,(5):158-160
目前,我国主流文学史分为两个部分,即通常以《中国文学史》命名的古代文学史部分和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命名的现当代文学史部分。前者一般叙述到晚清,以小说为例,往往以所谓的四大谴责小说代表这一时期的小说发展水平,其他作品则轻描淡写,几笔带过;后者一般从五四新文学运动展开叙述,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略有变化,追述到五四以前,  相似文献   

6.
张思齐 《阴山学刊》2004,17(6):18-27
隐含在《圣经》中的亲吻神学思想开辟了认识李商隐诗歌的一条重要途径。李商隐浓郁的宗教意识具有与基督教的亲吻神学进行比较的客观可能性。李商隐诗歌是中国诗歌的优秀篇章,具有阴柔的美质,可以列于世界诗歌经典作品之列。李商隐人生的不得志在诗歌的王国中得到了补偿,诗人通过自身的艺术追求寻找到了人生的终极关怀。李商隐的诗歌创作活动可以看成是他终身宗教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这就是"驱笔得阴"的道教修为。  相似文献   

7.
"历史信仰"是中国现当代诗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模式。本文选择中国现当代诗歌中表现与书写死亡想象的代表性文本,主要从阶级意识、民族意识、人道主义思想及现代民族国家的文化想象的阐释角度,对于新诗死亡想象中"历史信仰"("时间信仰")的丰富内涵作出有效的阐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和《圣经》中的《雅歌》,作为东西方爱情诗歌的源头,有很多可比之处,通过对《诗经》和《雅歌》爱情诗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人类初民的爱情观和爱情的本质,以及不同民族文化传统对爱情的影响制约,指出人类最纯最真的感情都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谭恩美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华裔女作家,她的小说叙事与《圣经》文本有密切的关联,这是被研究者所忽略的。一方面她吸纳了基督教对人性的理解,突破了东西方的界限来探究人性深处的罪恶和良善,另一方面她对《圣经》资源的利用也表明中国故事同样可以借助于《圣经》资源来完成叙事。这是值得中国当代作家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讨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圣经》资源问题 ,认为《圣经》文学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意义和形式创造 ,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语言世界 ,尤其是对文学的叙事与抒情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而成为构建中国现代文学文体不可或缺的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