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十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认识论的研究是引人注目的。这种情况,既是中国社会改革与民族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时代性要求和理论表现,也体现着认识论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齐振海教授主编的《认识论新论》(以下简称《新论》)就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汇集和总结着近年来认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并且反映着作者自己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及取得的积极成果,给我们进一步探索认识论研究的新视角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社会认识论。即关于人们如何认识社会的理论.是在哲学视野之外未被垦荒的重要认识分支领之一。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收入《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并于1990年出版的欧阳康博士的著作《社会认识论导论》.成为这一领域的拓荒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仔细读来.觉得本书有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认识论研究的新视野─—读陈新汉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真善美》来建础华东师大哲学系陈新汉副教授专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真善美》,已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指导,站在人类自由的高度,突破了传统认识论仅从认知来研究的旧框架,从认知...  相似文献   

4.
“认识”,需要再认识──读《超前认识论》札记赵离在有关认识论的研究上,或从理论到理论,或从现实的认识现象到理论,这无疑是两种研究法。《超前认识论》(作者刘泽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以下简称《超》)属于后一种。其间洋溢着新意,给人诸多启迪。对...  相似文献   

5.
舒伟光教授不幸病逝已九年余。他主编的《科学认识论)巨著五卷,其中前三卷曾在他去逝后不久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新近第四卷和第五卷连同前三卷一起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终于实现了舒伟光教授生前的遗愿。细读《科学认识论》五卷,给人最大的感受是该书开创了认识论研究的新阶段,体现了认识论自身发展的新标志,是认识论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明确确定以科学认识作为科学认识论的研究对象.为从多视角全面系统地研究科学认识提供了逻辑可能性。20世纪的科学非常活跃,科学与技术大大造福于人类,同时也给人…  相似文献   

6.
历史认识即对厉史的认识,指每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于那些生存和活动于他们之前的人类社会的认识,是一种回溯性认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总过程和总链条,是由无数有限的和具体的社会人、社会事件、社会形态相互联系、连接和转化而组成的。在这总过程和总链条的任何一个阶段和环节上活动着的人们都不可避免地面对着对那些曾经先在过  相似文献   

7.
孟驰北的新著《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9年 6月版 ,两卷本 ) ,是一部站在人类历史的源头审视社会发展史的力作。作者找到了一个观察历史的新视角 ,对诸如为什么只有亚欧大陆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为什么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都是欧亚大陆主宰人类命运 ,为什么同是文明发祥地的亚洲与欧洲竟走着不同的道路 ,为什么原来辉煌的亚洲后来落伍了而原来落后的欧洲后来居上竟把亚洲远远抛在了后面 ,为什么东西方在政治、法律、文化、社会风尚、宗教以至两性关系等等方面有如此明显的不同等等 ,为解答这些长期困惑人们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8.
蔡伯元、方云光同志所著《思想工作认识论》,从书名说是陌生的。因为这是投石之作。但从内容看,又是十分亲切的,是我们希望看到、但又较少看到的那种既有深厚生活功底,又有相当理论力度的一类作品。湖南教育出版社支持这本未必算得上“畅销”书的出版,是颇有眼力的。 《思想工作认识论》是思想工作经验的哲理升华,直接地是为思想工作而写的,但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所作的努力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我想特别指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开拓认识论研究新阶段的新篇章──读夏甄陶的《认识论引论》王玉恒《哲学研究》编辑部“文革”前,我国理论界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苏联引入的教科书的思路来研究、阐述和宣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当时,还没有一本系统阐发认识论的专著。“文革”后,在...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从批判唯心史观的角度阐发了对意识形态的一般认识。他们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文化透视──认识论研究的新视角郭天海伴随着改革浪潮而兴起的文化研究热潮,近年来似乎趋于平静。然而,正是在这种平静的表象下,文化研究在向纵深发展,它几乎渗透到哲学、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认识论的研究也不例外。人类的认识作为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念反映,在本...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态通论》提出了社会生态大系统概念,阐述了生态体的内涵及其运行规律。生态资源经济理论对传统经济学主要观点进行了反思。人类社会经历了礼治社会、法治社会、机治社会。机治社会是以自然规律和社会运行规律为主导,以平等竞争和自由竞争为特征,通过激烈引导、有序竞争和整体协调的方式,实现治理的一种社会运行形态。生态社会治理方式,会逐渐被多数人所认同。  相似文献   

13.
认识效率——认识论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活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认识的本质是认识活动质的规定性,认识效率是认识活动的量的规定性,认识效率问题是关于人类认识活动的深层次性问题,它包括认识作为手段的效率和认识本身的效率.认识作为手段的效率是指认识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的外在目的实现的比值,认识本身的效率是指认识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信息等与认识的内在目的实现的比值.深化对于认识效率这一认识论研究新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从而提高人们实践的活动效率.  相似文献   

14.
布克哈特或许是十九世纪历史学家中唯一持静力学历史观的人.在他眼中,国家、宗教和文化是人类历史的恒常主题,三者之间的交错影响构成了一幅幅人类历史的横剖画面.在当时盛行的社会进化论语境下,人们通常简单地将布克哈特视为艺术史学家,而忽视了他对整个人类历史生活的独特洞察.直到二战之后,美国学者才将布克哈特作为"自由的倡导者"重新加以审视.然而这样一种自由替代权力的二元论解读却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他的历史观,后者对此显然持一种更加现实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爱因斯坦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爱因斯坦文集》,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一卷,第480页)。冯特说:“自然科学史从各个方面使我们铭记在心的一个通则是:科学的发展是同研究方法上的进展密切相关的。近年来,整个自然科学的起源都来自方法学上的革命,而在取得巨大结果的地方,我们可以确信,它们都是以先前方法上的改进或者新方法的发现为前奏的。”(《西方心理学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页)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一向以出版高质量的博士论文著称于学界,该文库近年来又出版了一部博士论文,这就是徐仪明先生的《性理与岐黄》①。笔者感到该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它拓宽了中国哲学研究的范围。学科的发展往往是在与其他学科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宋明理学与传统医学的关系就是这样,两者之间有着互不分离、相互影响的紧密联系。宋明时期,很多儒士即有志于医学,范仲淹少年时即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志向;邵雍通晓养生术,与医道有不解之缘;二程、朱熹对医学也有很深研究。《黄帝内经》作为医学…  相似文献   

17.
周祥森 《云梦学刊》2009,30(3):5-19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中,历史认识检验是学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学者二般都肯定历史认识具有可检验性,因而也承认历史认识具有客观真理性。但是,在历史真理观问题上,却存在着较大的意见分歧,出现了历史真理一致论、历史真理时代一现实符合论、历史真理“历史真实”符合论等不同于一般历史真理符合论的看法。在历史认识真理标准问题上,也出现了各种不同表现形式和存在形态的社会实践标准说、时代~现实标准说、在历史哲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历史之真”标准说等三家十二种代表性的观点。新时期以来的历史认识检验问题研究,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也存在着不足甚至误区,在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展开和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个经济的时代,这是一个科技的时代,这是一个“资本”的时代,这是一个西方强势文化的时代。经济利益正在成为整个社会成员追求的目标,科技制作正在成为一个时代的时尚,“资本”像酒精一样刺激着公众的神经,西方强势文化漂浮在时装店、快餐厅、屏幕上、言词间……微笑与眼泪可以批量制作,乳房与硅胶莫辨真假,对心灵的探寻被冠以“×××工程”的字样,汉字组装的洋文谱写着“错把杭州作汴州”的乐章……一句话,“人”在被政治革命扭曲后,又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退场”。在这样的一个时代,80年代中期蜂拥而入的西方文学批评新方法,被制作…  相似文献   

19.
丁太勰 《学术探索》2012,(2):124-127
《左传》与希罗多德《历史》分别是中国与希腊古代两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两书在叙述上都兼备理性与诗性的特征,既能以历史与科学的理性来辨别史料之真伪,解释怪异之现象,又能以诗化的叙事说理、语言艺术以及情感表达来丰富史书的内涵。理性与诗性的交融,是两部史书在叙事艺术上具有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石向实、郑莉君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课题《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发生认识论》一书,最近由前沿杂志出版社出版。同我国以往研究发生认识论的著作相比,该书在不少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突破。这里仅介其要。 在国内研究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文章和著作中,对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十分重视,评价甚高,而分歧却较大。既有人认为双向建构学说也许是对反映论的最好的解释,也有人认为建构主义是对反映论的猛烈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