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文论是一个多重套叠体系。这包括如下层次:第一,阴阳观念;第二,数理形式;第三,道德框架;第四,文道观念;第五,版块组合;第六,命题结构,等等。这些都需要置于中国文化背景中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理论家详细考察了殖民者对殖民地民族文化传统的扭曲,殖民地人民对这种扭曲的反抗,以及东方民族国家中特定群体的文化身份问题。并立足于反本质主义的价值取向,指出后殖民国家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不是也不可能恢复到前殖民时期的状况,应当面向未来,建构多重复合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理论的研究视域经历了一个从观念意义上的价值阐释到社会结构层面的阶层分析的转换过程。在观念论视域中,为寻找知识分子启蒙时代的精神传统,对知识分子的精神内涵和自身条件进行了阐释;随着知识社会学的发展,知识分子理论研究转向社会结构研究,从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圈子等方面分析知识分子之所以成为知识分子的社会原因。这一研究视域的转换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徐庆文 《东岳论丛》2004,25(3):105-108
2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企业文化理论 ,以其突出企业的价值观等因素备受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关注。2 0世纪 90年代 ,企业文化理论迅速在经验层面分化 ,出现了从企业价值观、用人之道、学习型组织实务、企业文化实证分析等不同视野对企业文化的诠释。企业文化在经验层面分化 ,出现了诸如企业创新能否增强企业文化力、人的欲望与企业的效益是否成正比、如何对待企业文化的“双重效应”等等问题 ,这是企业文化理论必须正视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方文化理论非常关注权力问题,威廉斯的三元文化构型范式以领导权问题为核心,是对文化总体性构成进行动态分析的重要理论工具.在西方文化理论视域的观照下,可以把中国当代文化划分成四种主要类型--主旋律文化、大众文化、学院文化和民间文化,它们之问形成了以主旋律文化为主导的动态结构关系.在主旋律文化之外,大众文化最具影响力,学院文化具有传承传统文化和承载新兴文化的双重性质,而民间文化则借助新的传播方式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魏晋六朝文论中小说还不是一个文体论概念,而是一个文化论概念。《文心雕龙》总论和文体论中,作者以"道"、"经"、"圣"作为论文之依据和根本,每种文体既可能载道宗经依圣,也可能乖道违经背圣。按刘勰前人和时人的小说观,乖道违经背圣之言论文章均可视为小说。《文心雕龙》的小说观念在魏晋六朝文论中有极大代表性,整体上看,这一时期文论和文化人心目中的小说概念都还不是指称某种具体单纯的文体,而是指那些不能表达"大道"、"真知"的边缘性语言文化作品。  相似文献   

7.
以政治生态理论为视角 ,观照与考察法律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发现在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下 ,法律文化具有极不相同的生态表现。从臣民文化走向公民文化 ,从义务本位到权利本位再到二者的折中衡平 ,从“法个人”到“法国家”再到二者的中庸中和 ,法律文化一直在沿着规避反公民、违民意的非生态法律文化 ,求取利公民、顺民意的生态性法律文化的生态之路前行。以公民之自由和民主为本的人文关怀 ,是法律文化从反生态走向生态之路的根本性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李圣传 《学术探索》2015,(4):97-103
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始终是在与西方文论前沿的互动对话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话题,进而完成自我理论更新。对西方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的引入,便同样是本土语境中“语言论转向”与“文化转向”这一文论模式“内—外”更迭后对西方前沿思潮的吸纳、改造与升华。“文化诗学”作为世纪之交中西文论的一次“典型性”异质文论间的跨文化对话,不仅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于现实文化困境中的理论突围,还是刘庆璋等文论家试图于中西文论互动对话中变革更新当下文艺理论范式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古代文论的发展脉络探讨刘勰的几个理论命题及其在后世的演变.(1)文道关系.刘勰的文道关系只是经道关系,不是对所有文章都有效,而后世文以栽道则是普遍性命题.从文原于道到文以载道,从本然到当然,这是文道关系的变化与展开.(2)作家与文章之间的关系.刘勰侧重作家的才性与文章的关系,韩愈以后则开始重视作家的德性与文章的关系,其后则建构了以德性为核心又摄取才性的理论架构.(3)心术关系.神思的偶然性与文章的规范之间有矛盾,刘勰以文术引导神思,以使之合规范、合目的,但未能真正解决矛盾.宋以后则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那就是悟.悟是术(后来称作法)的内化,达到悟境之后,术或法不再是外在的规范,而是内化成心灵的内在形式,心灵的自由活动无不合乎法度.从历史的角度看,刘勰的理论是其时代的最高峰,但从逻辑的角度看,则不在理论层次的最高位置.  相似文献   

10.
吴世彩 《东岳论丛》2001,22(4):109-110
易学传统源远流长 ,大易文化博大精深。当代易学研究不断揭示出易学的世界性文化价值 ,正所谓“易道广大 ,无所不包”。传统易学正实现着向“现代易学”的转变。易之“圣人之蕴”在当今时代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 ,显示着“现代易学”与现代文化精神的契合及其于现代化建设浓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家柳青坚持用典型理论来塑造人物形象,而作为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领军人物,陈忠实在遵循典型理论的前提下注重吸收和运用文化心理结构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人物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剖析,塑造出了生活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人物形象,从而实现了对柳青典型理论和创作的升华、超越及其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诗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中西方学界逐渐兴起的新兴批评话语.文化诗学对文化人类学既有文化结构的方法论借鉴也有历史意识的理论创建.文化塑型和厚度阐释的批评观念是两者方法论的契合点,文化结构和历史情境的阐释重心是研究旨趣的分歧,文化分析与历史厚描的批评范式则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理论导向.考察这两种西方批评理论的指涉关系,可以使中国文艺学研究获得一种生态文化批评的诗学新起点.  相似文献   

13.
李长春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取向,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雄心壮志.这个讲话对我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一个时代最为强烈的回音,而文化理论的问题只有在与社会发展实践的交融和互动中才能得以延展和深化。在西方传统实践哲学话语体系中,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再到费尔巴哈,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文化维度抑或是文化与实践的内在关联。把文化的实践形态纳入社会总体实践的基本类型,进而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解文化内涵及其演进规律,是马克思所创立的唯物史观的题中应有之意。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中,通过对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实践思维基本原则的澄清,我们可以窥见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本质和价值旨向,也即是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总体的一部分所彰显出的人类精神实践的基本内容。对现实的人及其文化实践的合理阐发,正是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使命,走向实践的文化可以称之为唯物史观的文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文化视域中的阶级与阶层——布迪厄的阶级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今社会学领域内,布迪厄强调文化作用的阶级理论占据着重要且独特的位置,其观点超越了迄今为止任何阶级与阶层理论。与以经济及职业结构为主要依据的各种传统理论不同的是,他将阶级与阶层问题放在文化的视野下进行探究。他赋予文化以特殊的意义,认为它受到阶级的决定性影响并和经济资本一样,凝结着社会的不平等。布迪厄的文化阶级理论,不仅对社会学实现文化的转向做出了独特贡献,而且也对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秩序、社会等级的形成机制,揭示经济转轨时期经济与文化等社会资源的不平等分配过程,进而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都具有深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并融入大学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认知与反思割裂导致遗忘历史、个人体验缺位导致迎合潮流、实践场域封闭导致脱离现实等一系列问题。具身认知理论通过具身模拟、具身体验、身体图式三个要素,能够实现增进文化认同、传承文化技能、弘扬文化精神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关注活动设计、引领素养发展,变革课程形态、体验沉浸教学,拓展学习时空、增强文化自信”的解决路径,以探索大学校园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进路,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7.
王天楠 《理论界》2013,(5):19-21
西方政治文化理论是当代政治科学领域的主要分支,政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范式。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其兴起背后蕴含着多元、复杂的因素。悠久的历史源流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理论素材,多学科交叉发展为政治文化内涵的厘清、外延的划定奠定了基础,新技术的发展为方法论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撑,民主化浪潮为其兴起提供了现实推动力。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范式,其兴起从研究视域到理论特质,从路径选择到方法论变革都呈现出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文化诗学视域中的生态批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生态文学的文化批判特性与生态批评的问题意识决定了生态批评的文化批评本质.以文化批评为本,将生态批评置于文化研究的视域内来考察,有利于建构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批评理论体系.生态批评可以借鉴和利用"文化诗学"的特色和优势,突出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性、跨文明、跨文化性,重视批评的审美性原则,寻求文化性与审美性之间的和谐统一,为探索和建构自己理想的批评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马修·阿诺德其著作中诠释了其文化理论中真、善、美的内涵,提倡人们看待问题不能拘泥于事物表面,要如实看清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探求本相之真。对于维多利亚社会的物质崇拜症和拜金热,他主张本已过分的行动应适可而止,深刻理解希腊精神的行为之善。面对一个信仰、道德及价值观念缺失的时代,他认为文化不仅能提升人们的内在美,帮助社会走向共同美好,还能使整个社会的发展充满和谐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