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农民工输出地"民工荒"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工荒”的问题不仅仅在东部发达省份出现,近年来,一向是农民工输出地的中西部省份也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输出地“民工荒”与我国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双重性有关,区域内的转移机制符合刘易斯模型,而跨区域转移的机制符合哈里斯—托达罗模型。输出地“民工荒”的主要成因是劳动力无限供给能力的下降和农民工输出地与输入地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全面解决“民工荒”问题需要兼顾农民工输出地、输入地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从经济全局出发对产业布局作出统一安排。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劳动力的供求理论为研究框架,分析了“民工荒”发生的原因,解释了农民工无限供给与“民工荒”之间的理论困境,阐明了农民工无限供给模型在一定的前题条件下,仍然是描述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模型,并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民工荒”与中国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民工潮”在中国持续了20多年,造就了中国低成本劳动力时代,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然而,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无限供给”的中国近年来却出现了大范围的民工短缺。其中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刘易斯拐点到来了吗?本文通过对“民工潮”和“民工荒”现象的分析,认为农民工的权利意识的觉醒才是引发“民工荒”的真正原因,而“民工荒”将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节点,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行将结束。  相似文献   

4.
“民工潮”与“民工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工潮”和“民工荒”都是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非均衡现象。为研究非均衡现象的产生原因,通过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模型的修改,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民工流动模型,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2006》中农业部门人口比例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农业部门消费价格指数、加入WTO、农村新增劳动力高峰作为解释变量,实证“民工潮”和“民工荒”是一种价格波动情况下的“非均衡”民工流动。  相似文献   

5.
对刘易斯模型理解上的偏差,是造成21世纪以来因两次“民工荒”所引发学术界关于我国“刘易斯拐点”是否出现的众多争议的主要原因。出现“刘易斯拐点”主要有两个标志: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下降,二是农业工资水平显著上升。近年来的经验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确已进入这一拐点,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越过“刘易斯第一拐点”,不仅意味着我国已从“第一次人口红利”阶段向“第二次人口红利”阶段转型升级,同时也由此为我们带来诸多重要的结论和启示。“民工荒”与“就业难”并存,主要是由我国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对称造成的。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剩余的新阶段,党和政府应通过大力加强各类教育培训来努力挖潜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要努力消除限制劳动力转移与流动的各种障碍,尽快营造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党和政府应在新时代条件下更加全面科学系统地规划、部署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各项工作,为我国成功跨越“刘易斯第二拐点”引航助力。  相似文献   

6.
"民工荒"的政治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本文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出发,深入分析增加农民工工资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必须确立劳动力产权理论以保障农民工的权益。  相似文献   

7.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基于首轮"民工荒"后省级层面的制造业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投入产出时滞的情况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首轮"民工荒"后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并分析了劳动力成本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2004年首轮"民工荒"后,中国各省份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这在客观上对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构成了积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时滞,时滞大约为3年.2.总体上,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整体均值为0.4987,存在50%左右的效率损失,地区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3.劳动力成本与人力资本、国有化比重的交互项对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劳动力成本与企业规模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外商投资比重、市场竞争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8.
“民工潮”和“民工荒”是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概念。这两种经济社会现象的产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即允许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自由流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尚未被消除但某些功能正在弱化。农民工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必然产物。只要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被消除,以及与此相联系,只要农民工还没有被转化为市民,“民工潮”与“民工荒”将长期存在下去。有农民工就必然有“民工湖”与“民工荒”。  相似文献   

9.
自进入2004年后,“民工荒”一词在全国许多地方先后出现。经过对珠江、长江三角洲、闽东南、浙东南等主要劳动力输入地和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调查,相当一部分企业出现了用工短缺问题,有的棉纺企业因为招不到工人而不得不闲置纱锭。在山东,至少有1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但该省的企业却遇到了用工短缺问题,安徽、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地方的企业、娱乐场所更是连连叹息。这就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后,基本上每年都会爆发“春节民工荒”,金融危机后“民工荒”,与金融危机前“民工荒”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轮“民工荒”在缺工背景、缺工地域、缺工工种上发生较大变化。金融危机后“民工荒”呈现的新趋势,要求在应对策略上作出新的安排: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农民工工资增长的长效机制;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含量。论文试图通过上述对策将“民工荒”这种自下而上的诉求表达方式转变为常规的、制度化的利益诉求机制与利益保障机制,保障农民工权益,实现经济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梯度转移。  相似文献   

11.
“民工荒”的成因、绩效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绕近期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分析了“民工荒”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揭示了“民工荒”的存在对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与未来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和不容忽视的影响,并从有利于农民广泛就业的角度,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2.
V与M博弈的启示——“民工荒”彰显和谐社会的制度缺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三角等地出现的“民工荒”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追逐剩余价值与劳动力的工资增长之间的矛盾永远难以解决。企业主过分追求剩余价值,在其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带来对农民工利益侵害。而农民工的工资作为特殊型的要素报酬,具有其特定的内容,突破工资内涵的要求底线,农民工只能选择用脚投票,“民工荒”是农民工利益比较的理性选择。“民工荒”表明农民工的利益缺乏制度保障,这与建设和谐社会目标是相悖的,要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加快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否,是由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在供求的視角下,最低工资对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影响是不同的.从供求视角入手,着眼于最低工资,分析最低工资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当最低工资上升带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企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这是当前"民工荒"的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机会成本与民工潮、民工荒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民工作为一支重要的劳动力大军,已经肩负起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任,伴随着农民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前些年的“民工潮”和近几年的“民工荒”都是这些问题的集中体现。当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进入产业工人行列形成“民工潮”,应适当增加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机会成本,进而对民工潮进行“削峰”;当农民工“用脚投票”,离开城市回到农村,形成“民工荒”时,应综合运用各种措施降低其进城务工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民工荒"问题,本文分析了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培训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是"与"非",以及人力资本开发对克服"民工荒"的经济学价值。从而得出,加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是克服"民工荒"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不同程度地出现“民工荒”现象。作为全国百强县的温岭市,同样遇到“民工荒”问题。为深入了解和剖析“民工荒”现象的根源,温岭市统计局随机对该市七个镇(街道)的48家工业企业用工情况开展了调查。调查表明,温岭市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出现“民工荒”现象,部分工业企业存在着严重的招工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民工荒"问题的出现,一方面表明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吸纳就业人口的能力大增,另一方面表明,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与用工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本文作者就"民工荒"的意义、民工使用中的问题及对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民工荒”问题背后隐藏着深层次原因。制度环境和支农政策是形成“民工荒”的背景因素;企业的用工环境和错误观念是形成“民工荒”的重要因素;农民工的自身变化和观念转变是形成“民工荒”的根本原因。“民工荒”的最大启示在于,农民已经实现了“劳力型”向“智力型”的转变,开始用市场手段来解决市场问题,维护自身权益。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以来,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所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民工的大量短缺,特别是一线工人的减少正在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民工荒”的出现有着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原因。它是我国经济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劳动力市场被扭曲的状态,它也促使我们去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这部分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民工荒”的背后实质上是农民工、企业、社会长期博弈的结果,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民工荒“,既看到它倒逼企业升级、凸显民工权益的积极一面,又要看到它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的消极一面。“民工荒”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根本性地解决“民工荒”问题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