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鲜明地体现出消费文化的典型症状。一是通常自认为是生活必需的消费,其实仅仅是满足占有物质的消费欲求;二是符号消费深入其价值观念中;三是大学生的消费深受大众媒介与大众偶像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分析消费文化的本质内涵,寻求消解消费文化不良影响,构建理想和谐的校园消费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祝少琪 《现代妇女》2014,(11):52-53
当今众多网络女性红人纷纷靠"露肉"出位,引起舆论一片哗然。那么女权主义阵营内又是如何看待这种如今泛滥的"女性身体消费"现象的呢?我们听到的是这样两种互相对立的声音。批判者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女性身体被对象化、客体化,被规训的身体是男性的欲望对象,是消费社会的牺牲品,女性因此而丧失了主体性;支持者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女性身体是快乐和表现自我的载体,女性消费是一种解构策略,女性的主体性可以在消费文化中得以更好的确认。而笔者认为女性在表达自己身体自由主张时,务必要警惕掉入被父权制下的消费世界的"被身体消费"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学生整容热方兴未艾,其波及面之广,影响之大,我们始料未及。然而这种青年时尚消费实质仍是身体消费。本文从文化、社会心理、大众传媒的影响的角度对这股学生整容热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无论我们当下的社会是否进入波德里亚意义上的消费社会,应该说,时尚消费已经成为现代人消费的主流意识。这种主流意识成为一种凸显的社会现象,促逼着社会学的思想,抓住社会学界的视野。对于社会学学科而言,考虑时尚、消费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两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抛开人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对时尚、消费解释的经济学视角,展示社会学的特殊说明,是社会学获得自身“合法性”的契机。具体说来,除了说明什么是社会学意义上的时尚、消费等问题外,更主要的是阐述在时尚消费的主流意识中,它所蕴涵的社会意义,所预示或表征的社会转型以及社会思潮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消费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结点,是经济领域与日常生活领域进行交换与沟通的渠道,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部分。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不仅是国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其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进而作用和影响一代青年的消费趋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流行时尚的影响下,其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相互影响,并形成特有的群体消费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孙宏茹  刘汝丰 《职业时空》2009,5(2):171-17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沧州地区四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不高,鉴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对未来社会的影响,所以要从源头着手,从现在做起,通过本调查与分析对当前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意识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我认同与大学生身体消费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费与认同的联系是十分明显的事实,消费在社会学意义上的重要性之一在于它既是用于建构认同的原材料,又是认同的体现和表达。身体消费越来越成为人们“自我表达”的主要形式和“自我认同”的主要来源。大学生对身体消费的关注程度正说明了他们对身体外在表现的关注正通过消费来建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深受达尔文、弗洛伊德、尼采等哲学家的影响,在作品中呈现了独特的女性身体观,即女性身体的动物性。与维多利亚时代相反,女性步入公共空间,然而尚不能与男性竞争以获得独立的经济能力。在这样的社会适应过程中,许多女性沦为性消费对象,即用身体的交换来获得生活保障。这传递了海明威对女性的同情。  相似文献   

9.
作为针对偶像的典型指控,偶像崇拜蕴含的焦虑情绪常常被遮蔽,以致忽视了偶像焦虑这一重要的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媒介演化脉络梳理偶像的文本线索,发现在雕塑、画像、文字、图像等为主要媒介的偶像建构与传播时期,偶像崇拜蕴含着一个群体针对其他群体的焦虑情绪,产生诸如偶像破坏、偶像歧途、偶像威胁、偶像越轨等外在指控。这种焦虑情绪在互联网媒介下形成不断向内塌陷的情绪螺旋,外显的偶像崇拜日渐转向内隐的偶像焦虑。网络社会的偶像焦虑遮蔽了偶像的精神资源,具体表征为理想身体的焦虑、身份认同的焦虑和快速成名的焦虑。从社会规范角度来看,摆脱偶像焦虑最好的方式并非管理和调节焦虑情绪,而是唤醒偶像的精神资源,引导青少年追求向上向善的精神目标。  相似文献   

10.
1992年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思潮引导及大众传媒示范等的综合效应之下,青少年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新的特征和趋势:消费结构从生存型走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心理从使用价值走向符号价值,网络消费成为消费的重要方式,不同群体青少年的消费观趋同。为了引导青少年的理性消费行为和习惯,需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提升消费教育意识,创新消费教育形式,促进消费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