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福泽谕吉及其启蒙教育思想理念在日本近代史上扮演了文明开化的巨匠和启蒙运动旗手的角色,不仅促进了当时日本教育事业的巨大发展,也为日本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教育平等"、"教育独立"、"教育救国"、"教育富国"等理念在近代教育中产生了深远影响。探究福泽谕吉的启蒙教育思想,对培养21世纪的创造性、开拓性的新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福泽谕吉认为文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日本的国家独立.他认识到西方文明世界的规则是弱肉强食,希望日本也能成为竞争的胜利者.因此他一贯主张利用"文明"的口号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侵略.福泽谕吉的思想体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文明观.  相似文献   

3.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福泽谕吉的思想在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多个领域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笔者主要从文化教育的角度探讨福泽谕吉文化教育思想与日本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日本卓有成效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历史,成功而辉煌的现代化现今也荆棘载途.但是,对日本现代化成因的探究远远没有结束.美国研究现代化的著名学者布莱克说"现代化是一个创造与毁灭并举的过程."[1]日本现代化是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革命",它必然也要经历一个"创造和毁灭并举的过程".被称为"缔造日本近代文明的杰出领袖"的福泽谕吉,他的启蒙思想在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发端过程中发挥了孕育和营造资本主义诸因素、瓦解和毁灭封建思想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5.
福泽谕吉"肉食说"的意义,并不单纯在于倾慕西洋肉食的美味,也不在于对日本传统菜食习惯的简单否定,他的主旨是希望日本尽早达到西洋的文明水平.福泽对肉食的鼓吹,首先从批驳佛教的慈悲思想和日本传统的污秽观念开始,试图从根本上来清除日本人的心灵障碍.从这一层面而言,福泽的"肉食说"也具有对于民众的思想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6.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的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在明治时期,他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究其原因,他不仅从事政治启蒙的社会实践,而且推进哲学启蒙的思想历程,双重启蒙的并驾齐驱,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已发表的研究文章,大多偏爱于福泽谕吉的社会政治理论,而我认为,他的社会政治理论之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明治政府,关键是它与哲学思想建立了联盟,因而增强了其自身的理论性能和实  相似文献   

7.
威廉·配第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之父,其经济思想在经济学说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但是,人们对配第花费了巨大心血创建的、在其经济学说中占据重要位置的货币思想却缺乏应有的重视。甚至我国编写的几部经济学说史教科书(还有那套在我国流行甚广和影响较大的、苏联学者卢森贝编写的《政治经济学史》),对它也是闭门不纳。这大概多少有点亏待了配第,不能不令人遗憾。因此,本人不惮才疏学浅,作出拙文,其意在引起人们注意这颗已有近三百年历史的理论宝石的自有光芒。 配第货币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关于铸造日本国民的构想在近代日本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他强调"天不生人上人,也不生人下人"的天赋人权观;指出人的"独立自尊"是文明精神的根本,"一身独立,才能一国独立",学实学、长智德是个人获得独立的途径;提出国民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士族应当成为铸造国民的先锋和主体。福泽谕吉的思想显示了敏锐性、系统性和启蒙性特点,且路径明确,即主张从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着手来铸就国民,以私立立场亲身实践。但其思想前后矛盾,即由提倡民权转为压制民权,并大力鼓吹对外扩张。  相似文献   

9.
“脱亚入欧”思想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日本,福泽谕吉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全盘接受了近代西方的“文明史观”及“欧洲中心论”,形成了“文明=欧美”、“野蛮=亚洲”以及“脱儒=脱亚”的思维模式,为“脱亚入欧”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福泽谕吉于1885年发表的《脱亚论》不仅标志着“脱亚入欧”思想的正式出台,而且把这种思想推向了对外侵略的方向,在客观上对甲午战争的爆发发挥了舆论先导的作用。探讨和分析福泽谕吉形成“脱亚入欧”思想的认识根源、逻辑前提以及《脱亚论》发表的影响等问题,将有助于认识近代日本多次对亚洲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
福泽谕吉是近代亚洲侵略思想代表人物之一,他为日本政府设计的"东洋政略"和"脱亚入欧"等征服中国、称霸亚洲的侵略扩张蓝图也对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影响极大.尤其是从19世纪8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后,为了实现其"东洋战略",大肆制造侵略舆论,寻找战争借口,美化侵略战争,为战争摇旗呐喊,使其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佛理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纯粹演说佛理,表示对佛理的深切体悟与自己的宗派倾向,且展示其时佛教发展大势;另一类,则是在言理中加进景物的描写,景与理相合相融,使作品具有文学的情味.柳宗元的佛理诗,又与他的贬谪经历紧密相连,贬永州时的作品,因回归朝廷的希望尚存,在言理之中,表现出一种理性的冷静与平和;继贬柳州,对回归朝廷彻底绝望之后,作品借佛理、佛教中事,来表现其内心凄怆哀怨之情,与其诗骚怨的主体风格相合.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翻译理论家和实践家。然而历史上 ,鲁迅翻译思想常遭误读。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创新所致。他的翻译思想中充满了理性的创新。正是这种理性创新造就了他坚韧的个性。本文试图对鲁迅翻译上的创新作一探讨。希望纠正人们对作为翻译家的鲁迅看法上的一些偏颇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的诗坛上,云南诗人于坚的诗歌写作与诗学观念都是非常重要而独特的存在,而他的诗歌写作与其诗学观念之间也有着紧密的关系。本文在发掘出于坚诗学中一系列二元对立因素的基础上,分析了于坚二元对立的诗学观念对其诗歌写作的深刻影响,同时也指出了其诗学观念存在着的先天缺陷和危险的偏执倾向,以及其诗学观念难以回避的一种尴尬。  相似文献   

14.
陶学研究者对史书记载的陶渊明年寿提出了质疑并各创新说。除史书所言渊明63岁外,其余诸说多是从陶渊明诗文中找到证据,并推断渊明年岁。但诸说均忽略了渊明居处遇火对其诗文保存与写作的影响,并以其诗中不能确指的数字作为推论的原点。陶渊明年寿的可靠资料应是《宋书.隐逸传》、颜延之的《陶征士诔》和萧统的《陶渊明传》,而袁行霈先生的一些说法就很难成立。陶渊明年寿仍应以"六十三"岁为妥。  相似文献   

15.
孙绍振教授是一位立足于经验的理论家,他一向主张要从自己的阅读经验中归纳创造出自己的文学理论;而对于理论,无论是“拿来的”还是原创的,都必须用经验去充实、丰富或修改、颠覆之。因此他总是在具体的文本分析中创造和推进理论,使自己的学术研究呈现为经验与理论的双向运动。在普遍缺乏对经验的归纳能力与对理论的建构能力的中国文论界,这两种能力在孙教授身上的结合显得弥足珍贵,而这也正是该次访谈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理论在周作人手中开始,也基本在周作人手中成熟。他的儿童本位的文学观至今仍是很有魅力的儿童文学理论话语,尤其是对儿童空想权利的维护,对教训主义的批判,以及对“第三的世界”的独特理解,都极富有现代品格。  相似文献   

17.
埃兹拉·庞德不仅是伟大的诗人,他还是著名的翻译家,翻译事业在他的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自主性翻译理论不仅激励了他的诗歌创新,而且为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基石.本文主要从阅读庞德的文章"Guido's Relations"入手,探讨庞德诗歌翻译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列奥·洛文塔尔是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研究最广的理论家,然而他的理论却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缘于他独特的大众文化观。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批判大众文化,却又通过历史地分析大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表示出对大众文化的同情和理解。这使得他的大众文化立场看起来摇摆不定,但也正因如此,他的大众文化理论更加客观和公允,对中国的大众文化建设更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谭嗣同根据政治变法的需要 ,从西方文化中去寻求真理 ,并用传统文化来诠释外来文化。同时 ,又用他所理解的外来文化来改造传统文化 ,使他所建构的政治思想呈现出“不中不西 ,亦中亦西”的色彩  相似文献   

20.
美国当代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Fredric Jameson,1934一)因其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扬名学术界。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体现出了某种反后现代的立场;又赞同并采用后现代观点把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理论化为一种形象的、类像的、片断化的、拼凑式的、精神分裂式的文化,体现出了某种亲后现代的立场。在这种“亲”和“反”的辩证统一中,詹姆逊艰难而努力地调和着后现代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可是有些后现代立场并不相容于甚或有损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彼此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因此说詹姆逊后现代马克思主义是对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艰难的调和,是游弋于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一种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