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轶 《华人时刊》2009,(12):18-20
"我有蓝色的眼睛/我早己看过西游记和道德经/我人很高但比不上姚明/老天让我知道我是什么人/我有个中国灵魂锁在老外的身体里……"  相似文献   

2.
马云 《可乐》2011,(5):11-11
一个"90后"的同学说:"我不知道自己未来是什么。"这很正常,我在你们这个年龄时也不知道,30岁时也不知道。我做阿里巴巴,开始只是一个梦想,到今天才越来越清楚我要干什么。  相似文献   

3.
《21世纪》2010,(6):56-56
必须坦白地承认:我每一次爱都是"真正"的和"惊心动魄"的。我和英达相爱是在1987年,那年剧院要排一个新戏《纵火犯》,我在里面演一个戏份很少的黑人小女仆。演出时我给自己梳了一脑袋小辫儿,满脸满手的黑油彩和一个大而厚的嘴唇,用尖而快的怯生生的声音讲话,可笑极了。  相似文献   

4.
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能活到今天。小时候我并不懂得什么是活着,只知道活着是要呼吸的。可我知道什么是死——闭着眼睛,脸色苍白,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不管自己的亲人怎样哭喊。我见过和自己同住一个病房的孩子死了。我几乎不去想活着的事,那时太小了,只有8岁,但我已经朦朦胧胧地觉得活着不好,因为要打针吃药,要做手术……  相似文献   

5.
入对你的行     
我曾经在中欧EMBA"自我反省"的课程上画过一幅属于自己的"生命图"。20多岁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自己"要什么",30多岁的时候要知道自己"不能要什么"。看似简单的一个道理,是经过好几次转行之后,很多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感悟到的。  相似文献   

6.
那时候,我真的不知道能活到今天。 小时候并不懂得什么是活着,只知道活着是要呼吸的。可我知道什么是死——闭着眼睛,脸色苍白,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任凭自己的亲人怎样哭喊。死的情景在医院里看到过,我见过和自己同住一个病房的孩子死了。我几乎不去想活着的事,那时太小了,只有8岁。但我已经朦朦胧胧地觉得活着不好:因为要打针吃药,要做手术,那一切太可怕了。  相似文献   

7.
Dora 《人力资本》2010,(5):68-69
世界上原本就有两个自己。如果不是站在舞台的正中央,我永远也不会相信"两个自己"的存在事实。当舞台的灯光与台下的漆黑形成鲜明对比的那一刻,十分钟短暂的演员体验让我体会到——戏里面的我比生活中的我更真实。  相似文献   

8.
韩学政 《老友》2013,(4):39-39
有一天,我参加了一场联欢会,现场主持人向一位女士提问:"你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她答不上来,满脸通红地站在那里。旁边有人说:"这人怎么连自己母亲的生日都不知道。"我听着心里发虚,但爱面子的我,也随声附和别人。没想到,主持人竟又把话筒递过来问我,我随口说了某月某日,主持人表扬了我一番。可谁也没注意到当时我那复杂的表情:因为我也不知道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  相似文献   

9.
刘荒田 《可乐》2011,(2):49-49
说起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他的死和他的哲学一样著名。他在雅典被判死刑后,直到死期逼近,仍面带喜色,大谈哲学。他说,他这一生都是一场戏的预演,这场戏的内容是:上帝善意地把人的灵魂幽禁在"肉体的栅栏"里面,如今它获得释放,将踏进更美好的世界,得到更大的自由。在此,真理和事实均一目了然,不必经"眼睛的格子窗"去窥视——对于一个好人来说,死亡就是这场戏的启幕。  相似文献   

10.
元尚 《北京纪事》2010,(8):100-102
有人说,古玩真真假假,从古至今就是这么个卖法,京派语言通常叫做"懵买懵卖"。比较来说,成都俗语更为形象贴切——"隔着口袋买猫儿"。此话一点儿不假。平日里人们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但到了古玩市场,最不能相信的就是自己的眼睛。  相似文献   

11.
李凤林 《社区》2011,(34):37-37
记得我刚到春夏社区工作时,说话办事,还处处显露着学生时代的青涩。周围那些好心的大妈经常提醒我,小李呀,你得让自己"厉害"一点儿,要知道,咱这社区里,啥人都有,可不都是讲理的,"难缠户"多得很啊。听了这话,我总是一笑了之,我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相当的自信的,更何况现在是法治社会,我坚信只要我站得端行得正,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和平解决的,也没有什么人是不能和睦相处的。  相似文献   

12.
苏容 《21世纪》2010,(3):77-77
吃是感受生命惊喜的过程 我小时候想当外交官,想交很多国际的朋友,想知道外国人怎么过日子,有什么样的想法……没想到经由一本关于"吃"的书实现了我小小的梦想。 我在金融行业的压力中成长,必须懂得平衡自己,吃对我来说是一种减压方法。吃得多了,就吃出好玩来了。  相似文献   

13.
曾智 《百姓生活》2011,(7):25-25
不经意间,儿子长大了。有一次,和丈夫争执后,一连几天我都默不作声。儿子找到了我,"妈妈,我想和您谈谈。"这是这个小男孩第一次针对我的谈话。"妈妈,您这样是不对的",听完他的开场白,我有几丝震惊,于是静下心来听儿子对整件事情的看法。谈话中,我发现儿子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并作出是非判断,甚至努力想用自己的方式协调和处理他眼中的矛盾。听完儿子的一席话时,我有些脸红。当我用儿子建议的方式与丈夫沟通,果然奏效。  相似文献   

14.
李石 《北京纪事》2011,(9):79-80
北京的琉璃厂是全国有名的古文化街,在古街路东著名的"史善朋琴社"后面的前孙园胡同里曾居住过一名经历过抗战的老人,他叫李芳。我第一次见老人,觉得挺可怕,两只眼睛有一只已深陷下去,后来才知道已失明了,有时戴着一个独眼罩,脸上还有一大道深深的伤疤,斜贯整个面部。  相似文献   

15.
探索传统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是提高艺术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德艺双馨"的复合性人才的需要。本文对当前传统文化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必要性和可行性、需把握的"四个结合"原则进行了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眼泪     
不知道为什么,我很喜欢流泪。感觉泪流过眼眸的时候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感觉,清清凉凉的,很纯净,很剔透,独特的质感。泪还是在流着,轰轰烈烈却又不为任性,谁也无法想到,我的眼中可以藏起,可以包容那么多的泪水,也许我从来都是多愁善感,从来都是失落无助的;或许,我只是在用泪水伪装的很懦弱?可是没有观众我的戏演给谁看?我是不是一直沉溺在我自己假想的角色里了?可是我真得无法知道,究竟是我在  相似文献   

17.
错过的礼物     
麦小麦 《可乐》2011,(2):10-10
读中学时开始叛逆,总嫌大人不理解自己。父母送给我的14岁礼物是一本《简·爱》,因为父亲觉得我肯定会喜欢这样的故事。我确实喜欢,却恨他们不知道我早已读过、买过,赌气拿出另一本,淡淡地说:"我已经有了。"到现在,我还记得父亲眼中骤然暗下去的小火花。我真是可恶啊。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管理》2014,(12):248-248
"医生,我的眼睛会瞎吗?"45岁的潘女士一脸焦急。大概十年前,她眼睛没由来地长出很多血丝,看东西有些雾蒙蒙的。她觉得是平时工作太累了引起的,休息一下就会好。可没想到,眼睛里的血丝怎么也退不下去,看东西也是时好时坏,拖到现在,有时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了。检查发现,潘女士的眼睛上长的是"翼状胬肉"。由于病变时间长、程度重,增生的赘肉像爬山虎一样不断生长,已经侵犯入透明角膜,遮挡了瞳孔区,所以视线越来越模糊。  相似文献   

19.
左岸 右岸     
我知道哭的季节到来了所有的水都倾泻而出渲染了你,渲染了我,涂抹了我的眼睛你知道我在为你哭吗?我的故事里,只有两个角色一个是为你哭的我一个是为我哭的你看着我的眼睛,看着我的泪痕那里雕刻着空灵而寂寞的思念它们晕迷,它们憔悴,它们死去我的唇吻不掉那道痕迹,你呢?——《独行的颓废荒原》  相似文献   

20.
体育课     
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开始。多年以后,革命早已成了记忆,广播里依然传来这样的童音。做了多年的眼保健操,我的眼睛依然近视了。我知道自己革命依然。革命的内容不仅体现在体育课的架飞机与击鼓传花里面,也包括课外活动的游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