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口号,史学界素有不同说法:一说是“天下苦秦久矣!”(见《历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刘泽华、王连生二先生论文《论秦始皇的是非功过》);一说是“伐无道,诛暴秦。”(见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讲义上册);一说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见侯外庐先生论文集《中国封建社会史论》)。各说不一,都有道理。我认为怎样分析、确定一次农民起义的政治口号,不是一个可以轻视的小问题。考察一次革  相似文献   

2.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八年第二期,刊载了张永禄同志的《试论朱元璋的蜕变》(以下简称《试论》)一文。这篇文章提出了这样一个论点:朱元璋由一个反封建的农民起义领袖,“后来逐步蜕化变质,在推翻元朝统治之后,做了明封建王朝的开国皇帝”,“彻底背叛农民革命”,而成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据说蜕化变质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混入农民起义队伍,以地主阶级的思想意识(主要是封建帝王思想和孔孟之道),“对朱元璋进行思想腐蚀和影响”;一是农民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的阶级  相似文献   

3.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说:“公元前二○二年(汉五年)二月,刘邦即皇帝位于定陶附近的氾水之南”。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说:“汉五年  相似文献   

4.
马守应(?——1644年)陕西绥德人,回族农民起义将领,别号老回回,《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马守应条称其为“明末农民军将领”;顾诚先生在其《明末农民战争史》里说:马守应“就是陕西清涧县最早投身农民革命的一位著名领袖”。马守应的起事时间,《明史》、《明通  相似文献   

5.
胡大海,生年不详,卒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1362)。生前系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中的杰出将领。关于胡大海之籍贯,《辞海·中国古代史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1年10月第1版)、《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第1版)均作“濠州虹(今江苏泗洪东南)人”。笔者对此有异议.一、“濠州”应作“泗州”胡大海之籍贯,《明史》(中华书局点校长)卷一三三,页三八七八《圳大海f号》:“胡大海,字通甫,虹人。”知胡大海是元末虹县人。据《元史》(中华书局点校本)卷五九,负一四一六、页一四  相似文献   

6.
历史l招9年民族史研究回顾宋德金《中国史 研究动态》第5期第7一13页试论北方少数民族五统中原的历史因素孟 荔荔《牡丹江师院学报》第3期第82 一83页《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一书正式出版工 淑玲《民族研究》第4期第111一112 页评《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周用宜《中 国史研究动态》第12期第27一2。页《中国民族史人物辞典》评介齐心《民 族研究动态》第l期第71一72页中国民族史研究的重要成果—评《中国民 族史人物辞典》周用宜《中国史研究 动态》第3期第27一28页舞阳韩儒林年谱邱树森《西北第二民族 学院学报》第1期第62一71页韩儒林传略邱…  相似文献   

7.
陈天华这两本书写于哪一年,专家们的著作和初中历史课本有不同的说法。 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第一版)下册第490页说:“陈天华在1903年发表了《警世钟》和《猛回头》两个小册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史稿》第一册第11页说:“火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得解放的一个巨大推动力,火的使用‘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思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126页。)《中国原始社会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1页说:“火的使用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用火一事是‘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12页。)《简明中国历史图册》(1)《原始社会》(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第27页说:“火的应用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恩格斯指出:用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恩格斯:《反杜林论》)  相似文献   

9.
《春秋左氐传·稳公元年》中的“太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选本都以《郑伯克段于鄢》为篇名)一句,历来对“聚”的注解有两种意见。一种以“聚”是聚集粮食或粮草,一种以为“聚”是聚集民众。东汉服虔作《春秋左氐传解谊》,首先提出“聚为聚禾黍”的意见,后杜预为《左传》作注,在“太叔完聚”下云:“完城郭,聚人民。”唐孔颖达疏云:“服虔以聚为聚禾黍也。段欲轻行袭郑,不作固守之资,故知聚为聚人,非聚粮也。”从此两种意见并行,各家取舍不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解释为“聚集百姓”(见第一册第11页),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等几位先生编著的《古代汉语》注同上(见上册第129页);杨伯俊先生的《春秋左传注》则以为是“聚粮草”,  相似文献   

10.
<正>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北魏太和十四年以前的社会改革称为“孝文帝前期的改革”。认真探究一下,此说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这一段时间的改革应归功于冯太后。现代史学家在记述这段历史时,不少著作对冯太后的作用只字不提,笼统地把所有的改革措施都归功于孝文帝。有人认为:“北魏第五代皇帝(不是“第五代”,应是“第六代”)拓跋宏吸收汉族地主阶级的统治经验,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就是著名的‘魏孝文帝改革’。”①还有许多中国古代史著作,大致都是如此。也有少数著作涉及到了这个历史人物,但对她的作用缺乏应有的估价,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就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史研究的领域里,湖北大学副教授舒焚先生的近著《辽史稿》已为学术界瞩目。是书9章54节,47万余言,1984年3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目前国内最大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辽代历史的专著。纵观《辽史稿》,试谈下面几点: 突出经济 正确处理经济与诸方面的关系 思格斯指出:“唯物史观是以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经济生活条件来说明一切历史事变和观念,一切政治、哲学和宗教的。”(《论住宅问题》,见《马恩选集》第2卷,第537页)  相似文献   

12.
武松是中国人民所塑造与敬爱的古代英雄,这个英雄在人民中间流传从南宋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了。“水浒”故事是以宋江为首的一次农民起义的电实为根据的。《宋史·张叔夜传》说:“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东都事略·侯蒙传》说:“宋江以三十六  相似文献   

13.
近年教历史文选课,采用赵淡元先生主编的全国通用教材《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下册)获益良多。该书凝集了全国近二十位学者的智慧。所选要籍脉络分明,选文注释详赡。兹就备课所得,列五事以为商榷,以期不断提高质量;笔者建议乃浅陋之见,仅供参考而已。一、校对失误者多处,应予订正。如:上册第60页《战国策·赵策》中“变右之教”之“右”当作“古”。上册第103页《史记·平准书》“天下若其劳”之“若”,应为“苦”。下册第54页《晋书·祖逖传》中有“父武,晋王椽,上谷太守”之“椽”当作“”。下册第94页《新唐书·魏…  相似文献   

14.
一、对朱元璋的种种指责,是恰当的吗? 朱元璋是一位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这二者之间有一个转化的过程。有些人就是抓住这一事实,说朱元璋“蜕化变质”,以致贬低了他在历史上所起的重大作用。长期以来,人们怀着对革命的胜利阶级的无比崇敬心情,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强调要站稳无产阶级立场。有些同志确实是从这种朴素的阶级感情出发,用对待现代革命的方法去评价历史人物,自然就会产生朱元璋“蜕化变质”的看法。特别是朱元璋由贫苦农民出身,遭受过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  相似文献   

15.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然而,《水浒》这部反面教材,过去竟被一些人吹捧为“农民起义的史诗”“农民革命的教科书”,《水浒》所宣扬的投降主义被说成是“农民的局限性”。这种错误观点必须加以澄清。反不反皇帝,是区别封建社会农民起义中革命路线与投降路线的分水岭。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是宋江的投降主义路线。可是“农民局限”论硬把它说成是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对于《水浒》的评论,存在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存在着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倾向。其中一个论点,就是投降是农民起义的必然结局,并把这种论点叫做“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历史唯心主义?必须彻底澄清。(一) “农民起义必然投降”论认为,妥协是农民的局限性,并说“动摇,反抗,再动摇,再反抗,……又动摇,以至于妥协投降”是农民起义的逻辑,把《水浒》所描写的宋江受招安,说成是农民起义具有妥协性的必然结局,是什么“历史的真实”,“艺术的真实”。谁不同意这种观点,他们就认为“是没有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农民起义军的成败。”到底什么是农民的局限性?什么是农民革命的逻辑?决不可听凭唯心主义者信口开河,而应当用历史唯物主义加以认真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产力系统”这一概念大量出现在国内的论文、专著和教科书中,大有理论界公认之趋势。例如,孙显元同志在其所著的《科学和生产力》(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以下简称《科学》。)一书中,开头就称“生产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见该书第7页),并以对生产力的成份(基本要素)和结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分析,说明“科学是生产力”。肖前等同志主编的大学哲学专业教科书《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原理》)中说,生产力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构成的复杂系统(见该书第90页)。韩树英同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以下简称《纲要》)一书指出:“生产力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它包括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  相似文献   

18.
封建社会里,农民阶级的起义斗争是历史研究中一个重要而不可回避的问题。正确认识农民起义的性质,不仅关系到对农民阶级在封建社会里地位和作用的估价,同时也是我们正确认识,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这个问题,学术界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分歧也较大。多数同志持“农民革命说”,亦有部分同志认为农民起义不能称为革命。后一种意见虽然提出来,但尚未展开讨论。下面,笔者拟就这个问题谈谈管陋之见。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何许人也?众说纷纭。较流行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陶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见十三所高校编的《中国文学史》及中学语文课本)二、陶渊明是“浔阳郡的柴桑县(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见廖仲安《陶渊明》第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三、陶渊明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荆林街)人”。(见《庐山历代诗选》第1页,江西人民出版社)四、陶渊明之“旧居”今为九江县马回岭公社马头大队之属境”。(见庄云新《面阳山陶靖节先生墓祠初考》,《江西历史文物》1980年第4期。)五、陶渊明是“栗树铺”人。(见邓钟伯《陶渊明故里说》,《江西师院学报》1982年第2期。)  相似文献   

20.
面对着桌上摆着的人民出版社准备重印的《中国史纲要》的清样,我们不禁怀着满腔悲愤回忆起《纲要》的主编,十年前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同志和《纲要》十几年来的遭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