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资本主义发展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半途夭折”和“寿终正寝”两种形式,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半途夭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关系赖以存在的生产力的起点和饱和点形成了生产关系的区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区间是前后交错在一起的;在这个交错区内社会现象极其复杂,只有根据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用联系的观点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态度,从宏观历史高度,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方面的发展事实进行理性思考,才能科学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两个必然”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表明 ,资本主义开始了它在历史上起最后作用的行动 ,在某种程度上正表现出主导历史舞台的假象。人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这是它在历史上的最后登场。不论资本主义有了什么样的发展 ,也不管现实社会主义遭受到怎样的挫折 ,历史发展的总方向不会改变。资本主义最终灭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 ,是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吴雄丞 《中华魂》2008,(3):15-17
关于"两个必然"的原理的科学论证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从分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相互依存与斗争的过程,得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结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4.
对于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存在着“补充论”、“修正论”、“取代论”的不同观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体现,二者是内在的高度统一的理论。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而言,“两个决不会”具有相对性,是“两个必然”的内在要求,“两个必然”理论中包含着“两个决不会”思想,是“两个决不会”运动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5.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敲响的资本主义丧钟。虽然目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资本主义仍有相当活力 ,但是只要我们辩证阅读《共产党宣言》 ,把马克思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连贯起来思索 ,就会发现“两个必然”仍有其合理性、真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19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的理论,这是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作出的科学概括.我们既不应否认也不应夸大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在"两个必然"中的作用,因为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实际上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人们经常提出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关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生产力发达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问题;二是关于我国是否已经具备了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物质前提问题。能否正确地令人信服地回答这两个问题,已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和宣传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一番理论分析。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生产力发达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中删除了一段论述,其中提到的"历史科学",在基本含义上其实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科学"的接续和推进。两者都是用来规范、指引、守护"自然科学"的,并标明自然科学作为"人的科学"的存在性质。由"自然科学"来想象"历史科学"而构造历史唯物主义,是依照近代哲学原则来规制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在批判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哲学中建构了自律性。今天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阐扬这一自律性责无旁贷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以来,人们之所以对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发生怀疑,一方面是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同在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理论的研究中认识上的偏颇有关。人们简单化地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无产阶级,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代表是资产阶级,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就表现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历史发展进程,成为中国人民为改变自身命运而奋起反抗的伟大篇章。穿透性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可以得出鸦片战争必然爆发与满清政府必然失败的“两个必然”结论。其中,应势变革、资本和技术、公司机制、制度差异、文化影响、地理方位等因素成为引发“两个必然”的主要动力。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反思鸦片战争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必然"思想,后来,他们通过"两个绝不会"的论述解决了"两个必然"的实现条件问题,通过社会形态理论解决了"两个必然"实现的历史进程问题,通过"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相统一"的思想进一步解决了"两个必然"的实现主体问题。通过革命导师毕生的理论研究,"两个必然"思想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12.
《宣言》对两个必然原理的阐述,是与其全球化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宣言》看来,资产阶级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打破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因为共产主义的建立要  相似文献   

13.
张小满 《南都学坛》2002,22(3):43-44
对历史上存在的两个“民革”进行了辨别 ,尤其对历史上存在过、现在已不存在的中国民主革命同盟这一政治组织进行了考察。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是国民党民主派的政治组织 ,中国民主革命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  相似文献   

14.
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深刻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作<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两个必然"理论并未过时,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运动,仍然是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简称“两个必然”),这是“两个必然”思想的第一次提出.他们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两个必然”思想.1859年马克思提出的“两个绝不会”思想是对其第一次发展与完善;19世纪60年代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形态演变理论是对其第二次发展与完善;19世纪70年代后他们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尤其是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是对其第三次发展与完善;马克思恩格斯晚年所阐述的人类社会发展是历史决定论和历史选择论的统一思想,以及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新策略思想,是对“两个必然”论断的第四次完善.经过四次完善,“两个必然”思想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中“历史”概念的双重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概念进行文本学解读对本真地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尤其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复杂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日本广松涉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解读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观革命肇始于把理论研究对象从宗教史和自我意识的历史拉回到社会的现实发展过程,以历史生成视野部析人类现实历史发展的基础和规律,进而在对历史规律的分析方法和人类解决路径的探求上摆脱了观念决定论的思维范式和人道的抽象原则。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作为对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过程进行研究的"对象的历史",这是马克思哲学批判与革命性的根据、动力和价值源泉;二是作为历史生成视野和历史生成分析方法的"方法的历史",这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逻辑支点,也构成历史唯物主义之科学性的依据。明确前一种涵义,马克思哲学的出场路径才能得以凸显;明确后一种涵义,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哲学范式革命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知识是定论,把学习看成是知识从外到内的输入,教学过程中应“以教师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能是对现实的一种解释,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工作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个问题呢?笔者在文章中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新的党章提出"两个先锋队"思想不是要把党改造成为"全民党",而是要把党建设成为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在一九七一年夏季关于教育战线形势和知识分子状况根本估计的光辉指示,戳穿了“四人帮”炮制反动透顶的“两个估计”的罪恶阴谋,砸碎了套在广大教师和知识分子脖子上的精神枷锁,掀掉了压在教育战线上的两座大山。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贯彻党的十一大路线,落实华主席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深入揭批“四人帮”的又一巨大成果。 我是多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从我在高等教育战线上耳闻、目睹、身历的一切,深深感到“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纯粹是违背客观事实的随心所欲的一派胡言,是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极大歪曲、诬蔑和攻击。不错,文化大革命前的教育事业,曾受到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但决不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决不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黑线专政”。铁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过程——无论是表现为经验的形式或者是理性的形式,都是人类的自觉行为,但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中,技术作为人类实践的主要内容,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客观必然性。技术的必然性体现于人的类本质上和技术的自组织、自演化的进化过程中,同时又通过人的行为现实地表现为社会的历史过程。所谓技术的必然性是技术进化中的自然必然性与社会必然性的统一。技术过程中源于个体自觉活动相互作用的自组织过程是技术的自发过程,自发的社会行为则会放大技术系统的自组织效应,给自然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人类应该超越技术必然自觉走向自由,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在不断改革和建构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同时,科学技术发展的自由、自觉也能历史地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