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农民创业问题研究——基于106位农民创业者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创业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很多农民已经创业,但在创业中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民创业,提供技能培训、加大资金扶持、搭建信息平台、开展项目指导、实施税收减免、保障创业权益,促进更多的农民进行创业,以推动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资源下沉是国家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项目进村是主要的实现路径。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既是项目进村的目标,也是衡量项目进村运行效果的标尺。通过W村的深度田野调查发现,国家和地方合作通过专项项目资源进村扶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项目引进创富、项目运行共同参与和项目成果共享三种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机制。同时,项目进村运作实践中,由于项目“配套转嫁”、项目悬浮和规划滞后等导致村集体负债风险、村干部信任危机和村庄高质量发展乏力等问题。加强项目进村的机制创新,即赋责、赋权、赋能三个方面的机制建设是扎实推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信任视角,构建农民创业者信任对创业机会识别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链式多重中介方法,对浙江、安徽、河南和陕西4省880份农民创业者访谈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信任能显著提高农民创业机会识别;农民创业者信任能通过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间接影响,其作用路径有三条:外部知识获取的部分中介作用、创业警觉性的部分中介作用及外部知识获取与创业警觉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完善农民创业相关规章与制度;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信任水平;增加农民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供给,培养农民创业者的机会警觉性。  相似文献   

4.
新型农民培育的使命与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农民培育,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新型农民是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市场型农民、文化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新型农民培育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育市场农民,通过发展义务教育培育文化农民,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技能农民,通过营造环境培育创业农民。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创业和创业教育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正在兴起。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有教育部项目、KAB项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创业引领计划等内容。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在组织支持、学科建设、课程教学和拓展方面存在着问题。为推动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应当建立公益性的指导思想、分类型分层次培养、融入高校专业教学体系、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推进创业教育、完善相关创业政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PVAR模型研究农村数字化、农民创业与乡村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农村数字化与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循环累积效应且形成了良性互动,但二者与农民创业之间的协调关系还有待加强;从区域内部来看,东部地区基本实现了3个变量的协调发展;中部地区农民创业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的推动力不足;西部地区农村数字化对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但农民创业活动的增加会抑制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村数字化。因此,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民创业保障制度,推动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西部农民创业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我国农村20多年来农民创业的比较研究基础上,分析了东西部农民创业的差异,西部农民创业主要体现在以种养加为起点和重点、家庭经营为主要形式、异地创业并带有明显的兼业特征;分析了其成因差异,主要有农民创业观念的差异、西部城镇化进程缓慢、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技术与资金制约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促进西部农民创业的引导措施,包括转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观念、兴办个体私营企业、提高农民创业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农民创业融资体系等。  相似文献   

8.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农民就业创业是一个突出而敏感的话题。而政府出台农民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进行扶持,是国家正确引导并有效解决农民就业创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政策工具视角,对我国2004—2018年的农民就业创业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民就业创业政策工具结构分布不均;农民就业创业政策对农民就业和创业进行了全面干预,但更加关注农民创业的成长;农民就业创业存在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部门协调性不足等问题。为此,建立动态优化的政策工具体系、加快农民就业创业立法、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将助力农民就业创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金融知识、金融能力、金融意识三个维度设计农民金融素养测度指标体系,引入创业培训,依据计划行为理论阐释创业培训调节作用下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决策的理论逻辑,并采用陕西省908户农户调查数据,实证探究了农民金融素养的创业效应及创业培训对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创业决策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农民金融素养具有创业效应,即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既可显著增加农民当前创业概率,也显著提升非创业农民未来创业倾向;金融知识对农民当前创业决策的影响程度依次大于金融意识和金融能力,而金融意识对非创业农民未来创业决策的影响程度依次大于金融知识和金融能力;且金融素养越高的农民越倾向于成为有雇员的创业者。研究还发现,创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金融素养对农民创业决策的促进作用,但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据此提出通过多渠道提高农民金融素养水平、优化农民创业培训体系建设等提升农民创业发生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西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11年广西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外部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就业状况有重要影响。要提升新生代农民本土就业水平,应继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扎实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优化区域环境和家庭创业环境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然而,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中国农民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其中有诸多因素限制了农民能力的发展。如传统的价值观念使农民缺少积极进取精神,降低了农民的行动能力;传统的礼治秩序会抑制农民个体意识的觉醒,降低了农民的自主创新能力;传统的人情关系限制了法治精神的构建,削弱了农民运用法律以自保的能力。因而,要实现农村社会的发展,作为农村社会主体的农民必须改变传统文化中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因素,培养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力,如现代人格、开放心态和法治精神。客观上,全社会应该积极为农民创造有利于其能力发展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12.
罗马共和国前期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小农阶层,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小农阶层为了自身权益而掀起了斗争;第二,统治阶级与小农双方的妥协达到的双赢为小农阶层稳固存在提供了重要保证;第三,双赢下平民贵族的合作使得国家领土的不断扩展,为小农的稳固存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以来,普遍存在重农村硬件建设而对农民本身的关注培养不够的情况。联系近代以来几次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从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从农民自身的主体性着手,培养造就新农民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高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集体土地流转中相关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土地流转涉及的利益主体为农户、地方政府及企业.从各主体的利益行为动机出发,建立并分析农户与地方政府、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动态博弈.结果表明:集体土地流转市场中的政府行为并不规范,地方政府具有主动权,处于优势地位,往往借公共利益的目的征用农户土地,给予农户较低的补偿费;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参与集体土地的流转,与农户之间的博弈在于以牺牲农户的切身利益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农户在与地方政府、企业之间的博弈中总是处于被动和不利地位,其在博弈中做出的决策对于维护自身利益的作用微小.为推进集体土地持续有序流转,需规范相关参与主体的行为,降低其投机热情;完善集体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保障交易公平与效率;完善农户利益表达机制,维护农户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架构决定了中国农村的政治生态现象:一是农民与市民相比政治权利缺失,没有权利和机会为自己争取利益;二是农民政治素质低下、政治参与意识淡薄,形成了“等、靠、要”的政治态度,没有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意识;三是农民没有自己的组织去代表农民争取和保护自己的权益,使得农民在政治上“失语”,政治上的“失语”则又导致经济利益的受损。因此,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不仅要从经济的角度入手·也要从政治的角度考量。  相似文献   

16.
城郊农民市民化是伴随着城市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而被提上议事日程的。农民市民化可分为外在过程和内在过程两个方面,市民化进展主要以职业的分化、社会关系的重构、农民对于市民化的态度等几个方面为衡量的指标。而以社会保障为主的诸多制度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农民市民化过程的客观障碍,农民自身的局限,如文化水平、观念、能力等因素是阻碍农民市民化的主观障碍。制度的完善和衔接,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则是推进和加快城郊农民市民化的根本途径与出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代农民的首创精神和仿效能力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它具有超强的可塑性,这可 以看成是中国农民的特质。"农民的可塑性",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作用下,农民受外部因素 影响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应变能力,特别是它的主动适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在中国历史上, 传统农民表现出积极主动的适应能力,近代农民更表现出适应当时的特殊社会环境的顽强生存能 力,当代农民则表现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农民这种独特的品性,与我 国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着乡土"地方性知识"密切相关,因为它具有实用性、广泛性、普适性和 再生性等特点,农民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自身实践获得的"体验性知识",并由此带来正负 两个方面的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家制定农村政策要从有利于农民的自身解放 和自由发展出发,给农民"正名",让他们享有平等的"国民待遇";给农民"松绑",让他们自 主地创造美好的小康生活;给农民"援助",让他们尽快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时代步伐。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市场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中国各地蓬勃发展,成为重要的农村市场主体。但在带领农户进入市场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外部环境不健全、合作社自身投入不足与管理不善等。总结了国外发达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政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合作社自身创新生产、打造合作社品牌等。提出了借鉴国外经验的做法: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依法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加强科研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合作社自身要走向规模化生产、统购统销,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加大农产品销售人力资本的培养,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农民创业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创业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作为农业比重大的江西省,农民创业是全民创业的重点。通过对江西省农民创业的调查分析,提出农民创业的产业空间和潜力、创业模式及优化江西农民创业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基本农田发展权国家独享:弊端与化解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法律制度造成了国家独享基本农田发展权的事实,导致种地农民比失地农民权益受损更严重。这不仅会降低种地农民收入,也会危及粮食安全。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当由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政府应赋予并购买基本农田自主经营权,利用土地出让金建立扶农基金,使全体农民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