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庸官懒政"现象是当前干部队伍管理的顽疾,严重制约了各级领导干部政策执行力的提高,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甚至影响了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新形势下,认真剖析"庸官懒政"现象的现实表现,深入查  相似文献   

2.
正庸官懒政问题是政府内部管理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二三十年前人们对政府机关就有"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抱怨。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治理庸官懒政的内容纳入其中,提出:"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  相似文献   

3.
世界政。治公学务家人汉员娜在·国阿家伦社特会说政:治平生庸活的的恶组可织以和毁管掉理整方个面承担着重大责任,如果仕而不优、仕而不勤则众必受弊。有人说,如果把贪污腐败比作体制的硬伤,那么庸官懒政则是体制的暗伤。当前,庸官懒政已成为干部队伍中的一大顽疾,成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绊脚石和拦路虎,必须进行釜底抽薪式的治理。而要真正找到对症的解药,必须首先对它的病因进行深入细  相似文献   

4.
庸官懒政是我国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近年来,湖北武汉、江苏宿迁等地相继掀起责任风暴,在任重道远的治庸之路上迈出了较为坚实的一步,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今年,全国多地刮起了治庸整肃风暴,对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诸如治庸重心下移、措施重硬轻软、短促快进、重惩戒轻激励,治理主体单一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了治庸的效果。良好的愿望与不懈的努力并没有取得治庸工作的完胜,甚至一度使治庸工作陷入困境。如何真正把治庸工作落实到位,彻底根除庸官懒政的沉疴顽疾?恐怕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我们思考和解决庸官懒政的思路本身。理性审视当前治庸思路本身的缺陷,笔者认为,善用统筹关系法可以走出治庸困境。  相似文献   

6.
庸官懒政是我国的一个吏治难题,在民间及媒体上均有形象的概括。如机关病、混混官,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等。上个世纪政治学家汉娜阿伦特曾经提出一个观点:平庸也是恶。  相似文献   

7.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央保持高压反腐的态势下,滥政现象显著下降,但懒政行为却逐渐滋长。若不能有效治理这一非正常现象,将来会反复出现懒政与滥政的循环。无论滥政与懒政呈现何种循环趋向,均有碍于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在社会发展新常态下,深入剖析滥政与懒政死循环的产生根源,认识到其严重的危害性,探索对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我国的官员"懒政"现象较为突出,并成为一个极为重要和十分紧迫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把基本情况搞清楚,又要将根本症结分析透彻。为此,本文首先从当前官员"懒政"的行政生态背景分析入手,然后以机制设计理论为视角,对当前官员"懒政"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最后提出治理官员"懒政"的可行路径。一、官员"懒政"的行政生态背景1.中央从严治官强化了官员行为的制度约束。自党的十八大以  相似文献   

9.
正【策划人语】如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一样尸位素餐、为官不为的懒官,古今中外并不鲜见,但让一国总理因之而拍了桌子痛斥,可见时下的懒官懒政已经严重到了何种地步。可以说,官员的贪污腐败与懒政成了当今官场上存在的两大恶疾。从某个角度来说,懒官懒政也是腐败。如果说贪污腐败是危害社会的"致命伤",那么,懒官懒政则是"慢性病"。不管是"致命伤"还是"慢性病",都会危及到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懒官懒政不仅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更重要的是懒官懒政的存在,会不停地制造着群众与党  相似文献   

10.
《领导文萃》2011,(12):135-136
为了提高治理效益,提升民众满意度与幸福感,中国一些省市雷厉风行地展开“治庸”、“治懒”的行动。各地对“庸官懒政”摆出杀气腾腾的高压姿态,一时抢去不少媒体与社会目光。中国舆论抨击地方官,负面形容词多而生动,  相似文献   

11.
从近期报道来看,各地治庸之举各有妙招,但不管是派出含媒体记者在内的暗访组,还是让刚毕业的大学生乔装打扮去暗访,我们看到其锁定的监督目标和整治的重点就是上班时间吃早点、打牌、玩游戏、炒股、上微博等机关盛行的玩风。以治住玩风为切口治理庸官懒政,确实找到了治庸治懒的抓手。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领导干部任性用权的滥政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与此同时,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等现象却日益凸显,并不断滋生、扩散。门好进、脸好看,但事依然难办。工作不敢担当、相互推诿、拖延不办等落实不到位现象仍然大量存在,上班聊天、玩游戏等例子更是屡屡见诸报端。笔者认为,懒政在本质上是为官不为、党性丧失、宗旨意识淡薄的表现。作为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单位一把手要通过工作监督和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进而强调,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其中,懒惰之风就在整治之列。懒官是懒政形成的主因之一,解决好"为官不为"的问题,要以优良党风政风带  相似文献   

14.
付东 《领导科学》2020,(4):75-78
从公司治理视角,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晋升无望干部懒政问题,发现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利益冲突会导致懒政。借鉴公司治理的激励策略和约束策略,可以从加强权力观教育、完善弹性薪酬制度、探索弹性退休奖金制度等方面加强干部激励,从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深化公务员聘任制改革等方面加强干部约束。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干部人事工作有一个老大难--庸官难治--只要干部没犯什么错误,即使什么事都不干,组织上也莫可奈何。“不到年龄下不了,不犯错误动不了”长期困扰干部人事工作。这种现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有了改变,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破除官本位观念,推进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阐述,指明了改革方向。而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亦提出,扩大“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试点。可以预期,开展相关试点探索也将呈现更为积极、广泛的态势。日前,记者专赴湖北,对该省多地如何探索干部正常“下”的途径和办法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认为,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基层党委更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一要以提升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重点,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让干部"主动去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  相似文献   

17.
秘苑摘萃     
叩颖 《秘书之友》2014,(11):46-48
正纠治懒政重在严治懒官王厚明在《秘书》2014年第9期《纠治懒政重在严治懒官》一文中,指出懒官是导致懒政的主因之一。治理懒官懒政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治懒官,形成"懒官就要让位、无为就是失职"的思想共识,增强勤勉务政、高效理政、依法执政的实践自觉。1.树牢立党为公理念,增强主动作为、奋发有为的政治责任。一是要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昂  相似文献   

18.
正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一方面,随着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四个全面"的有序推进,全党政治生态得到不断净化,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另一方面,截至2015年10月31日,中央纪委、监察厅网站公布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相关问题共104934起,给干部群体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和精神包袱,一些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为官不为、懒政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进而强调,要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其中,懒惰之风就在整治之列。懒官是懒政形成的主因之一,解决好"为官不为"的问题,要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使命责任,致力营造风清气正、进取有为的政治生态,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主力军。一、懒官不作为之乱象扫描关于懒官,社会和群众有诸多画像:  相似文献   

20.
近期,有些地区和部门提出要大力整治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庸官治理现象,即有针对性地治理部分领导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只管要权、不愿尽责,只求守摊、不思进取,懒散疲沓、得过且过的现象,以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当代中国官场的庸官治理现象有哪些表现形态?背后根源是什么?如何加以有效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