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公民参与到地方政府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中来,能有效推进广大领导干部科学政绩观的树立,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地方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展。然而,从我国现行公民参与的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意识、渠道、方式方法、类型、效果的现实来看,与新形势下民主政治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2.
周宇豪 《决策探索》2010,(20):34-35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期,呈现在这一时期显著的特征是社会风险和危机事件的不断增多以及社会公众公民意识的自觉觉醒,公民社会的培育和发展成为转型期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诱因。其中,媒体对公民社会的培育和形成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鉴于此,本文将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公民社会形成的原因及其重要特征有哪些?如何理解公民社会培育过程中的社会风险和突发公共事件?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媒体的公共性及其社会责任界定的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姜涌 《领导之友》2008,(6):52-53
公民是一个现代概念,是政治概念和法律概念的统一体,更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我们要建立的现代化社会,本质上就是公民社会。如果没有公民意识的确立,所谓的现代社会制度也只能是一种不健全的社会制度。现代社会中的公民与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4.
李洁 《经营管理者》2009,(17):137-137
公民意识是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发展进程中的产物,是主体自由追求和理性自律精神的体现。在以法治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公民意识不仅是法治国家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法治秩序建立的合法性支持与保障。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公民意识重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将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合法性基础以及推进民主与法治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往往注重经济、管理、设施的现代化,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主体——人的现代化,忽视了对公民意识的培养。从整体上来看,公民意识内在具有政治、法律、社会伦理三个方面的内容。从政治层面来讲,主要包括公民的主体意识、爱国意识、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等;从法律角度来讲,主要包括公民的身份意识、规则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平等意识和自由意识等;从社会伦理角度来讲,主要包括公民的责任意识、合  相似文献   

6.
只有培养合格的公民,使社会成员真正具有社会主人所拥有的意识与素质,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的科学、健康发展。说到公民教育不能不谈我国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封建专制性质的文化,它与公民文化是相对立的。这种文化对我国社会成员公民意识的形成具有诸多的负面影响。本文这里主要谈一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对公民意识的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和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连续性和完整性、主体性和自觉性。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安排有效的教育途径,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春 《决策探索》2009,(16):71-72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公民教育程度十分低下的国家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人民民主的实现不仅需要建立相应的民主制度和机制,同时也依赖于人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没有用公民意识武装起来的现代化公民,就不可能有人民民主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微博的高调崛起带来的不仅是网络社交渠道的变革,更将网络公民社会推入公众的视野,但微博自身的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冲击着网民公民意识的形成。在互联网时代要构建理性公民社会,必须重视网络公民社会的作用,这要求能动地利用当下主流的社交平台之一——微博的影响力以推进网络公民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何潇潇 《经营管理者》2009,(13):143-143
从"5.12"地震到今天,四川灾区出现了很多志愿者,仅仅有登记的志愿者就已达20余万,还有许多志愿者没有通过任何组织就直赴"前线",这是一次公民志愿服务意识在灾难面前的空前高涨,而在灾后,中国将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中国的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志愿意识逐渐觉醒。  相似文献   

11.
公民社会是向政府表达诉求的重要载体,其内核价值中的契约精神和民主法治具备反腐败的可能性,在认识到公民社会对腐败腐败治理的意义的基础上寻求一种引导公民反腐的理论和实践路径,不仅铺开了腐败的治理网络,对整个社会的腐败治理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隐私权虽然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短,发展也比较缓慢,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开始增强,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也开始重视起来。公民隐私权不仅关系到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公民的身心健康也有非常重要。加强刑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对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更是我国法律进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理论发端于古希腊时期,当时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融为一体,到了黑格尔才正式承认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界,只是地位上后者要高于前者;到了现代国家时期,出现了国家、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三分法,从而衍生出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是公民社会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当代政府治理社会的重要帮手,更是政府自身治理的监督主体。非政府组织自身也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建设,才能在公民社会中扮演好合适的角色,也才能发挥好政府治理的合作者的作用,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和国家的治理环境。  相似文献   

14.
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层次、传统政治文化、公民参政程度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政治现代化模式。中国是在外敌入侵,各种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局势下开始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在这个进程中担任主导角色的不是公民社会而是有着超强政治经济资源纠合力的政党和国家。因此如何在体制内培养公民的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做到体制内参与的普遍性与体制外参与的合法性相结合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公民意识是社会公正、和谐的关键,把公民意识的培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公民的责任意识是指公民对自身所应承担社会职责、所应尽义务的自觉意识。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大力培养公民的责任意识,已成为新时期的一个重要任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对公民的责任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培养新时期的公民责任意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公民概念是公民社会的特有概念,它界定了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平等、自由的关系,揭示了公民的权利对国家公共权力的本源性。公民社会构成了对公民个体的保护屏障,并同时对政治国家形成了有效的制约。公私法的划分对宪政具有重要的意义,私法是公民社会的基本规则。我国宪政建设应当以公民社会的建构为起点,将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相结合,并以经验理性为重点。公民社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国家的关系而言,公民社会的结构性要素主要包括私人领域、社会组织、公共领域、社会运动等。宪政主义又称立宪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种主张以宪法体系约束国家权力、规定公民权利的学说或理念。这种理念要求政府所有权力的行使都纳入宪法的轨道,并受宪法的制约,使政治运作进入法律化理想状态。良好的制度转型需要宪政制度予以保障,而宪政制度的形成依赖于宪政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是公民素质的重要构成,合格的社会公民应该具备健康的公民意识,即认清自己的权利、义务和应履行的社会责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的因素越来越得到重视,在“人”的培养过程中,应该重视公民意识教育渐渐成为一种共识.中职学生是中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公民意识状况既具有一般中学生的共性,又具有中职学生的个性.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职生公民意识的要求及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的出现导致传统社会正在向网络社会转型,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赖以相互交往、发展经济、进行社会政治谋划的新场所。网络民主的出现为我们构建公民社会提供了绝好的契机。然而,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其对公民社会的建设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其积极影响为公民社会建设添砖加瓦,同时尽量把消极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政治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政府绩效评估的公民参与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公民参与对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公民参与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参与形式单一,参与意识薄弱,参与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公民意识、制度建立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