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过去三十年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政治改革没能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所以,有必要总结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探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新路径。中国的经济改革是渐进式改革,依据先增量后存量改革原则,我们可以将这种成功的经验运用于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本文就是探讨新时期中国政治的渐进式改革。  相似文献   

2.
刘日 《领导之友》2013,(4):28-28,34
题记:军事上有个原则,攻击敌人要从薄弱环节开始。改革攻坚和打仗一样,也要寻找突破口。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总体上奉行的是渐进式、增量改革的战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解决像官员财产公示这样的难题,也应该走这样的路径。一、拟提拔干部率先公示财产比较公平合理官员财产公示是个难题。全体官员一起公示最理想,但阻力大;领导干部带头公示最合理,但难度大;一般干部先公示最容易,但不公平。而从拟提拔干部开始公示财产,则比较公平合理。想升官就公示,不公示就别升官。这也符合法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3.
与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不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被认为是激进式变革,许多人从中国的成功和苏联改革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苏联如果采用中国的渐进性改革,情况会好得多。但戈尔巴乔夫本人并不同意这种说法,一些俄国学者也不接受这样的看法,本人也认为不能把中国与苏联简单类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政治认同表现为一种接续式的重新建构,是在历史继承中赋予政治认同以现实的新内容。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已经使中国摆脱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模式,社会发生深刻和巨大的变化证明了改革具有革命性质,它不可能不对政治认同产生影响。然而,当代中国改革的指向"决不是要改掉社会主义制度",而是改变建设模式和发展的体制机制。这就决定了政治认同的重新建构不能选择脱胎换骨的路径,社会主义制度内核的保留和建设模式的创新相统一,成为政治认同重新建构路径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韩笑 《领导科学》2020,(4):66-69
单位能力建设是一个整体,在进行单位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基于系统整体性原理与组织竞争协同律,可以发现领导个人能力与单位能力建设的三大联系,即领导个人能力通过单位内部协调关系、外部应对关系、组成因素关系作用于单位能力建设工作,促进单位能力发展。以领导个人能力推动单位能力建设需要做到:坚持目标导向,实现渐进式改革;实现动能、势能之间动态平衡发展;完善干部考核评估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6.
深入分析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有利于总结经验,更好地展望未来的发展。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我国渐进式改革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的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3,(46):I0001-I0012
11月十大网络舆情事件排行 进入十一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改革正从经济体制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全面进发:其中,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收入分配与户籍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8.
萧功秦 《领导文萃》2012,(10):34-36
中国改革已进行了30多年,如果把中国与苏俄改革作比较,就会注意到,这两个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改革命运,很大程度上是由各自的领导人对改革的不同路径选择所决定的。元老派与少壮派政治精英的比较少壮派精力充沛,思维敏锐,比较容易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势,然而,他们往往缺乏体制内的经验、威望与影响力,也缺乏足  相似文献   

9.
<正>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是社会主义政权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先驱,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榜样。本文讲选择局部角度,汲取其中的优秀成果智慧,反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相关参考。一、"社会主义自治模式"的先驱足迹南斯拉夫是最早突破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先驱。以铁托为代表的南共联盟领导人,在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指  相似文献   

10.
策划人语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需方与供方、医生与患者、农村与城市,似乎没有哪一项改革牵涉到那么多的利益关系方。基层医改尘埃落定,城市大医院改革试点经验寥如晨星,夹在中间的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则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3年来,中国医改从路径设计上,大体沿着"局部试点——总结经验——更大范围试点——进一步总结"的路径推进,这样做,是为了将改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代化进程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凸显,因此我国将寻求经济增长的路径转向于供给侧改革,以期满足变化中的社会需要和人民需求。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紧密对接,并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相互适应和联系。该文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五大发展理念与供给侧改革的联系和对其产生的影响展开论述,探讨基于五大发展理念,供给侧改革方略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2.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3,(16):25-2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改革。尽管从经济、社会和政治各方面来看,改革显得越来越迫切,但困难也越来越大。改革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所需要改革的各方面同时推进,达到平衡的发展。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仅仅是个理想。任何改革都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也就是说,改革是在不平衡中进行的。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企改革40年历程,奉行实用主义改革逻辑、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等原则,在没有现成模式和成熟经验可资借鉴的情况下,走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路径: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优化机制在实践中逐步得到完善;国资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了从"五龙治水"到统一监管的转变,开始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国有企业在政企关系、规模与实力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制度框架。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是由于渐进式的国企改革路径保证了没有出现颠覆性失误,重视推进改革的动力机制,较好地兼顾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企业实践、理论研究和政策指导交互促进。但国资国企在提升效率和促进公平两个方面,仍亟须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我们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和十九大报告要求,适应新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经济和政策环境,适应竞争政策崛起与国际规则对国企公平参与竞争的要求,重启新一轮实质性、有力度的国企改革。这包括:提升改革目标,突出改革重点,聚焦主攻方向,坚持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构建重视可持续投资收益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促进混改的战略性展开与深入推进,推进改革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与匹配,改进国企改革推进方式、推动改革方案落地。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的行政改革行进在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西方行政改革的经验教训,寻求与自身实际结合的中国路径。就中国行政改革而言,行政权力的配置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在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方面,立足保障五个建设,全方位实施大部门体制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不可回避的选择。在有效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对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做出全国统一  相似文献   

15.
渐进转型中的制度性公共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从1978年开始走上了市场化改革的道路,在改革的方式上,中国采取了不同于前苏联、东欧国家的渐进转型方式,试图以比较小的经济代价和摩擦成本达到预定的改革目标。经过20多年的转型过程,中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市场经济的框架,渐进式转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绩效。但渐进的改革方式也衍生出了一些副产品,制度性公共风险就是其中之一。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中国的制度性公共风险积累也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改革的过程中,传统体制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得到了一定的纠正,而在渐进改革的逻辑框架下,又出现了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6.
外刊外报     
《领导决策信息》2013,(25):10-10
浙江长兴堪称中国城镇化典范 户籍制度不会一夜之间撤销。但像其他小型城市一样,浙江长兴县已开始尝试渐进式改革。任何在长兴购买房产的人都能自动获得当地户口,而民工的孩子也给予上学机会。长兴政策明智,是中国城镇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双一流"政策的出台继"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高校重点建设项目之后拉开了中国高校发展的新序幕,"双一流"政策的实施有利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高校建设的路径一是要尊重学科发展规律,确定优先发展的学科领域;二是要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是要加强高校文化软实力建设;四是要改革高校内外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需要更有利的国家形象和更强的软实力做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的:"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在这个全球互联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需要更好地梳理自身发展特点,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成功经验,向世界提供更好的叙事。目前,中国的崛起在世界眼中首先是一个经济成功的故事,但是中国在国家治理、社会发展、人权改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成功,还没有得到充分讲述。近年来,随着中国政治改革和社会发展成  相似文献   

19.
当前,分税制的现行体制下仍存在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某些收入划分不合理,地方税收体系不完善,地方政府过度透支未来财力等问题。在渐进式改革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在坚持分税制的基奄框架的大前提下,有必要把明确政府事权和支出范围,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建立合理科学的地方税体系作为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处理好分税制的渐进性改革与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突破口:启动二次"土改"近期,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组编写的《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报告认为,中国改革已近临界点,城镇化被视为最可能的改革突破口,而如何在土地改革上寻求破题则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报告提出了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征收房产税、转变粮食自给观等八项重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