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叶婷、王春晓在《大数据,新作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作为模式转变的分析》一文指出,在大数据时代,创新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创新将走向民主化,集中表现为终端用户的创新、普通大众的创新。政府也将逐步智能化,由数据收集者向数据分析者转变,由数据被索取者向服务推送者转变,政府决策由预报走向实报、精报。 相似文献
2.
朱新山在《中国政治的百年问题及其破解——纪念有自辛上亥而革下命和10自0周下年而》上一两文条中政指治出轨,任道何。政从治辛形亥态革都命推应翻帝制、传统的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被拆除以来,中国的历届政府既进行了单轨政治的试验,也试图重筑新的自下而上的政治轨道,但均未成功。时至今天,已是百年,这条轨道仍未建成。轨道不通,普通民众权益受损,最后只能选择上访。因此,政治轨道再造问题,可谓中国政治的百年问题。政治轨道建设的百年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本期共发文23篇,总体上具有很强的学术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其中有几篇在学术理论的新探索、学术观点的新阐释和学术研究的新角度方面具有值得关注的地方,特向读者推介。 相似文献
4.
唐晓阳、王巍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及理论分析》一文中指出,根据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并以国家力量和社会力量为基础建构一个二维四限图,来描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制度空间,可以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即无主地型、政权统御型、共治型、自治型,其中,无主地型是任何国家政权都会极力避免出现和扩散的。无主地 相似文献
5.
赵宬斐、宋坚刚在《生态文明视界中空间政治差异及政党的资源调配》一文中指出,空间充满了政治学意义。当前,中国的生态空间政治随着实践的发展表现出二元结构、地区差异和政治资源在空间分布上配置不均 相似文献
6.
胡月星在《不同层级公务员胜任特征模型结构实证研究》一文中,对不同行政级别尤其是司、处、科三级公务员胜任特征模型结构及其主要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依据胜任特征所确立的核心能力、关键品质要素和必备知识三大结构体系,就司、处、科三级公务员在上述基本维度上的选择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罗章、王蓓在《赋能领导力:地方治理中政府领导力结构研究的关键要素》一文中以复杂领导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多元主体、治理网络及工具创新为着力点,对政府领导力结构中的关键要素——赋能领导力进行分析,阐释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中赋能领导力与行政领导力、适应领导力的交互动态作用。地方治理中对多元主体赋能的过程,也意味着政府领导面对众多社会主体与市场主体构成的复杂治理网络应摒弃传统管理中政府部 相似文献
8.
<正>朱娜娜、曹永盛在《央地博弈、帕累托改进与政策制定》一文中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博弈地位的获得、央地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利益分化等现实情况,指出央地博弈已成为影响公共政策制定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政策制定过程的央地博弈,首先,有利于兼顾各方面利益,实现帕累托改进。中央政府要及时了解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各地差异,与地 相似文献
9.
<正>何丽君在《发展性道德评价:领导干部道德评价的新理念》一文中,将发展性道德评价引入领导干部的道德评价之中。领导干部发展性道德评价注重发挥领导干部自我评价的主体性,注重多元评价主体之间的真诚合作,以领导干部的道德成长和发展为根本导向。领导干部发展性道德评价不仅是管理的手段,也是促进领导干部道德成长和发展的途径,有助于提高领导干部道德评价的有效性,有助于构建合作向上的道德学习型组 相似文献
10.
曹志瑜在《当代中国既得利益集团形成的内在机理及防治思路》一文中分析指出,在深入推进改革的历史进程中,政治体制改革之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性,导致公权力腐败逐渐在道德不彰的社会情境中催生出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既得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集团既是改革的受益者,某种程度上又是畏惧社会正义和道德的反制力量。作为他律性存在和自律性存在,制度和 相似文献
11.
胡月星在《不同文化水平领导干部胜任特征差异比较》一文中,对不同学历领导干部胜任特征模型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不同学历领导干部对28项核心能力选择的差异比较,发现在前7项核心能力的选择上,在政治 相似文献
12.
王斌、李伟在《领导风格对公务员高效行政行为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对领导风格理论的回顾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构建出三种服务型政府领导风格:一是交易型领导风格,它要求领导者满足公务员在不同阶段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在实施活动前要承诺相 相似文献
13.
朱武雄在《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式民主的建构》一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政治领域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促成了中国式民主的诞生。中国式民主的建构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并在其指导下进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辩证否定中厘清中国式民主 相似文献
14.
何丽君在《希望型领导》一文中指出,领导是一门蕴涵希望的艺术,播种希望是领导的重要职责之一。希望为人们设计最完美的未来图景,人们在追求希望的跃迁中获得力量。点燃跟随者内心深处的希望之灯 相似文献
15.
夏行在《论融合性民主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一文中指出,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之所以能融合式发展,汇成一个新的统一体,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其一,文化渊源:和合文化,为推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融合式发展提供了历史资源。融合性民主实现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跨系统循环,在尊重差异基础上相互融合、追求协同,成为新的统一体。可以说,这 相似文献
16.
<正>牛月永在《对党的制度体系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有必要建立健全党的制度体系。党的制度体系有两层含义:一是党的制度体系包括党内和党外两部分。作为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既包括党内制度建设(党自身的制度建设),也包括党外制度建设(国家与社会中的制度建设)。但是,党内制度体系决定党外制度体系。二是制度建设是制度体系的要素。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过程,就是相互关 相似文献
17.
吴江龙、刘伶俐在《对于权力的想象:一种网络舆情的理解视角》一文中指出,网络舆情不仅仅是民意的简单汇合与反映,实际上已成为一股强大的话语权力。舆情在形成上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对于权力的想象,而正是这种对于权力的想象支撑着网络舆情发展成为权力本身。网络想象表面上是合理的质疑,但实际上从一开始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并预设了一个道德审判的主题。它颠覆了等级制,却又创设了另外一个等级制。通过屏幕与键盘,在同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人们可以不 相似文献
18.
<正>胡凯、杨竞雄在《党内法治建设须规避制度供给过剩陷阱》一文中认为,一些已经全部或局部失效的制度不仅没有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反而作为一种被人为固化和强化的现实力量强制性地规约着人们的言行举止,一些本应被制度加以形塑以求得更健康发展的领域却迟迟不能迎来制度建设的"春天"。这种表面上制度供给的繁荣以至于过剩的问题,实质上乃是社会制度需求有效满足不够的问题。党内原有法规制度的失效和制度创新的时滞、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中的形式主义与官僚 相似文献
19.
于洪生在《我国党际领导关系的定位及处理方式探析》一文中指出,从政党关系的角度来看,由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组织上是独立的,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在行动上是自主的,不存在隶属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因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只能是政治领导,主要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从领导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对 相似文献
20.
夏行在《发展融合性民主的风险控制与化解之道》一文中指出,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风险。这种风险影响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影响党的团结与统一,损害党的权威和形象;二是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基础;三是影响社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