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12,(11):20-21
曲阜市依托利用孔子及儒家文化的资源优势,规划成立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以孔子文化品牌为依托,以重大文化项目规划建设为重点,以旅游、会展、演艺等文化产业为内容,建设以现有城区和未来城区为中心的文化产业核心区”,努力打造“济宁文化产业核心区、齐鲁文化产业集聚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东部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地”。2008年,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2.
喻杨 《科学咨询》2010,(16):23-24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产业则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而且推动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相关数据表明,2009年上半年,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蔓延,我国文化产业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国有资本占主体的文化企业,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是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业,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都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战略目标。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积极研究、培育和发展吴中区文化产业,并使其尽快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吴中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正确分析吴中区文化产业的现状,科学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指出,要努力把苏州建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教育名市,并要求,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国际和国内的经验与实践都证明,文化综合实力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产业的发育程度和发展状况又是文化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也是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发展特色的重要因素。没有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就不可能有文化事业的长期繁荣;没有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也不可能把苏州真正建成文化教育名市。尽管人们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赋予多种解读,但普遍认为,文化具有产业的属性,具有产业属性的文化有可能做大乃至做强,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对于苏州来说,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力和空间,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走出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路子,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认为,要打造文化产业的“苏州特色”,关键是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王运宝 《决策》2010,(8):33-35
文化产业上的“断链”,已成为影响安徽文化改革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在前5年的基础上再提升,实现千亿文化产业规划,必须补齐短板,在新兴文化业态的创意中无限延伸。  相似文献   

6.
精彩的探索     
近年来,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许慎文化园、陈星聚纪念馆等一批文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文化三馆”正在紧张施工;周末沙澧文化超市、幸福漯河健康舞、幸福漯河梨园情……一张张靓丽名片叫响中原,让人目不暇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可以说齐头并进,风生水起,有人称之为“漯河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2014年11月中旬,财政部下达本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共支持项目800个;11月25日,第三届中国文化产业资本大会在上海召开“,文化金融”成为关键词;12月初,贵州民营文化产业协会成立,宣布将推出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一时间,文化产业领域资金涌动。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文化体制和政策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其中“监管过严”居各种限制性因素首位,“行政干预过多”则居第三位,这两者都直接出自政府部门。其实,文化产品单靠规划是出不了精品的,文化机构单靠政府扶持也难以上层次,必须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方圆兼顾地贯彻文化方针,以虚保实地促进文化繁荣,以奇带正地催生文化成果,求同存异地对待文化差别。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0,(20):26-26
5月6日,社科院在京发布《文化蓝皮书: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大约为8000亿元人民币。通过和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实现联姻.一个新的“文化经济”或者“创意经济”时代美好蓝图正在展开。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软实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八个省提出要建立文化大省,其中,湖南省已经成为领头雁。1996-2005年湖南文化产业产值年均递增12.0%,夺得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20多个第一,被誉为“文化湘军”。自1989年湖南省政府提出“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一区三带”和“四轮驱动,两翼齐飞”的文化产业布局,构建起了广电、出版、报业和娱乐四大核心优势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然而,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力量,也是一种生产力,一种在当今社会凸显的文化生产力。李克强总理曾强调指出:“建设河南文化产业,要求我们必须从‘大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河南文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发展,从而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那么,如何将地处中原的河南“大文化”转化成为一种生产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2.
当2l世纪福克斯出品的《阿凡达》笑纳200亿票房,贝塔斯曼、新闻集团在全球攻城拔寨的时候.我国尚没有与之对决的文化企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吹响了中国进军“文化强国”的号角。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和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的发展,指出:“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是增强社会和谐的基础。《建议》同时指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面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必将带来社区文化建设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宜宾文化资源的现状,提出了促进宜宾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即“宜宾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之路;产业结构调整之路;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文化产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并在此基础上对宜宾文化产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15.
《办公室业务》2011,(11):16-16
文化部部长蔡武11月8日在“中央媒体走进文化部”活动上指出,从来没有提出要把文化“市场化”“产业化”这样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他强调,要正确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和任务。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内涵是广泛而深刻的,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河南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的“文化强省”战略,就是要把发展文化作为突破口,通过加快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徐浩程 《决策》2010,(8):20-21
安徽是中国的缩影,在这样一个微缩“中国化”省份实现文化体制改辇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对推动文化改革创新和文他产业发展具有普遍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日,文化部部长助理刘玉珠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教授就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对话。刘玉珠谈到了影响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热点问题。
  社会效益VS经济效益:如何统一
  范周: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讨论一直都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重视社会效益就意味着要放弃市场,也有人认为追求经济效益就很难顾及到社会效益。这种非此即彼的看法肯定是不对的,但是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如何既“叫好”又“叫座”,确实是很多人在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决策咨询通讯》2005,16(3):58-59
当代世界的发达国家都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韩国在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方针。以此作为拉动经济的推动力量。仅在2002年。他们就为文化产业提供了5000亿韩元(相当于4.5亿美元)的“新鲜血液”。美国和日本是世界强国。也是文化产业强国。这两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产业市场2/3的份额。英国文化产业被称为“创息产业”。年增长率高达16%。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以来,民权县北关镇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部署,按照“农业固镇,工业强镇、商贸活镇、文化兴镇”的工作思路,围绕河南省委提出的建设“文化强省”和商丘市委提出的建设“文化名市”的目标,认真按照民权县委关于做大做强王公庄文化产业工作的“二个转变”、“五个提高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凝心聚智,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