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今年3月,加拿大魁北克省,爆发了一场关于薪资问题的游行抗议。游行者是魁北克省的医生,抗议的原因是"工资太高"。原来,省政府进行医改,其中包括每个医生工资平均每年涨1.4%到1.8%,连续涨八年。为啥加工资还抗议?医生们解释,原来他们觉得对其搭档不公平,护士们的  相似文献   

2.
《北方人》2006,(6)
颁布一部新劳动法案,引发了全国大规模抗议活动。春天法国上演的这一场街头抗议活动,引起世界瞩目。曾有外国观察家这样描述说,在法国,罢工并不比其他国家多,反而更少,法国最有特色的街头政治是抗议活动。这一传统开端于中世纪的抗税运动,到法国大革命时期进入高潮,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的经典象征之一,那天成为今天法国国庆日。再到今天,抗议活动已成为法国人日常生活一部分,以至于在巴黎,可以通过报刊像了解天气预报一样读到各类抗议活动的日程  相似文献   

3.
甄言  晓刚 《中华魂》2011,(12):65-65
自9月17日以来,一场名为“占领华尔街”的游行抗议运动在美国愈演愈烈,波及上千美国城市,声势日益浩大,加入抗议的社会组织和民众日益增多,政治诉求十分明确:改变美国不公平不合理的政治经济制度。美国人民已无法忍受长期被资本操控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网络抗议行为时,多数研究者从集体行动、政治过程、框架建构理论出发寻找解释变量。在评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把风险感知概念引入到网络抗议行为的解释。基于经验数据,本文围绕三个主要问题展开:风险感知群体有哪些类别?不同的风险感知群体类型对网络抗议行为有什么影响?在网络场域中,与年龄、职业等传统解释变量相比,风险感知群体对网络抗议行为的解释力如何?  相似文献   

5.
李君印 《可乐》2010,(8):29-29
失恋的人通常会经历两个阶段:一是“抗议”,二是“放弃或者绝望”。 在抗议阶段,被遗弃的一方为了让对方回心转意,会苦思冥想自己究竞做错了什么,怎样才能使对方重新爱上自己。他们有时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恋人的家中或工作场所,然后咆哮而去;  相似文献   

6.
在web 2.0时代的当今世界,社会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媒体与集体抗议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塑造着现代集体抗议运动。不管是集体抗议的意义建构、媒体的发生机制,还是集体抗议的空间形态,抑或是集体抗议中的行动者,都受到社会媒体越来越深的影响,而这使得抗议运动变得更加不确定和不可控,增加了各国应对集体抗议的压力,任何国家都应该认真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7.
框架是通过对现实事件进行有意识地筛选、凸现和重组,重新定义事件、建构意义的行为和过程。它是围绕价值观和意义生产的控制权而展开的争夺,是网络舆论交锋的最高层阶。在网络议程设置失灵的态势下,抢占框架建构的制高点,成为政府引导网络抗议风暴的关键。框架在网络抗议风暴中发挥着标注、归因、引导三大功能,是驱动抗议发展的软力量。政府要根据抗议框架的不同结构和类型,形成强迫性框架、责难性框架、解释性框架、建设性框架等不同的框架组合,并将这些框架组合灵活而艺术地植入到抗议风暴发展周期中的触发点、临界点、转折点和关节点等四大关键点中,实现对网络抗议风暴全程性同步式的引导,提高网络舆情的政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资讯ABC     
《老友》2011,(9)
英国骚乱:暴力可平顽疾难愈为抗议黑人青年马克.达根被警察射杀,伦敦北部托特纳姆区的一场和平抗议最终演变成骚乱,并且以惊人速度蔓延至利物浦、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多个城市。骚乱的扩散仍集中在贫民区,预料不会带来英国社会大的变革。骚乱最终可以平息,但其暴露出的整个西方社会顽疾在短时间内却难  相似文献   

9.
《市民》2006,(7):19-19
2005年3月22日,美国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的会员裸体躺在时代广场上,抗议玲玲马戏团在纽约演出。他们带着手铐脚镣,身上涂着伤疤,抗议动物在马戏团遭受虐待。  相似文献   

10.
詹姆斯.鲍德温受到过前辈作家赖特的“抗议小说”的鼓舞。但是,在传承抗议精神并付诸实践的过程中,鲍德温敏锐地注意到了抗议传统思想中的局限性。于是,他力图突破黑人抗议传统的禁锢进行新的尝试。他的黑白融合的思想深深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家,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种族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杨涛 《社区》2011,(36):21-21
据媒体报道,历经一年,小区的会所仍是深圳香荔绿洲诸多业主的“心头病”。一年前,开发商农科地产公开对外出售会所,在业主抗议下,出售取消;一年后,开发商将一个产权的会所分割为多个产权,部分对外挂售。  相似文献   

12.
《老友》2011,(6):45-45
3Yl15日,在“脸谱”网站一篇帖文的煽动下,数十名叙利亚人在首都开始举行反政府游行。4N21日,总统巴沙尔签署命令,取消在叙利亚实施了长达48年的“紧急状态法”。尽管叙利亚政府为稳定局势采取了一系列推动改革和改善民生的举措,如增加公务员和工人的工资等,但仍然不能平复国内民主抗议人士的不满情绪。4月25日,叙利亚政府开始镇压抗议人士。  相似文献   

13.
美国历史上的两次抵制日货运动,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第二次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第一次抵制日货运动以抗议日本侵略中国为主题,是在亚洲与世界和平受到日本军国主义严重威胁的情况下爆发的一场正义群众斗争;与此相反,第二次"抵制日货"运动却有着一定的盲目性,也带有美国种族主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饿     
“坚持,一定要坚持!”我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今早明明喝了碗稀饭,哪知刚到第三节课,胃就发出了强烈的抗议。在平时,我早就从抽屉里摸出几片饼干,偷偷塞进嘴里了,可现在是在考试呀!  相似文献   

15.
催眠     
深夜睡着了的孩子又哭了起来,父亲决定唱一段催眠曲。刚开了个头,隔壁人家就抗议了:“还是让孩子哭吧。”  相似文献   

16.
借助于北约的实体媒介,德美的合作基础向来比较稳固.德国反对美国出兵伊拉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害怕反恐扩大化将激起伊斯兰世界的激烈反弹,进而引发一场真正意义的文明冲突.在今后的德美关系发展历程中,德美之间还会有矛盾,但不是实质的矛盾,充其量就是德国为使美国对其充分重视适时提出的一些抗议而已.  相似文献   

17.
杨也 《今日南国》2013,(7):29-30
2010年3月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议案,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量杀害亚美尼亚人的事件定性为“种族屠杀”,并要求总统奥巴马予以认可。土耳其政府随即宣布召回驻美大使,以示抗议。  相似文献   

18.
“耐克广告”事件:民族主义话语权力的滥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克广告"风波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媒介事件,大众传媒是这起媒介事件的制造者、主导者.他们对于现实的想象和虚构吸引了公众的目光并且带动公众一同进入这起媒介事件.更重要的是,媒体始终通过民族主义的话语形式来进行报道和并且以此作为推动事态发展的原动力.如果说这场事件是一场对待"耐克"的讨伐之战,那么经过媒体的演绎,事件则成为了一场以"民族主义"为口号的,对待西方文化尤其商业文化的抗议示威,更是一场中华民族团结一致,为西方对于中国传统精神的侮辱而采取的复仇行动."耐克事件"证明了民族主义话语权力是新意识形态统一同化内部言论的最强大的力量."耐克广告"事件成为了国家民族主义的情感认同和感情的升华.它背后包含了东西方解读的差异和文化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梁文道  杨一 《市民》2007,(6):24-26
“正是这些基于社区民生问题的抗议活动,使得这个城市不至于那样苍白。”  相似文献   

20.
巴西人有个表达叫"Vaiacabarem pizza",意思是,一件事情以比萨饼为终结,就是到头来是大零蛋、白搭、毫无结果。这个表达常常用来描述巴西有钱人犯下白领类罪行后不受法律惩罚,对他们的司法调查总是不了了之这样一个可预期的结果。在巴西,犯罪不受惩罚是驱使大规模抗议的问题之一,而抗议的导火索则是公交车费涨价引发众怒。至此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