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克什米尔问题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关系中的核心问题.60余年来印巴因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较量陷入了多重困境,至今仍然看不到彻底解决的迹象.文章重点分析了克什米尔困境的成因,提出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选择方案,并最后得出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克什米尔问题久拖未决,是制约印巴关系发展的核心因素。在双方的战争历史记忆和双向核威慑的背景下,印巴领导人意识到继续保持战略对抗越来越不符合各自国家的现实和长远利益。双方致力于以《西姆拉协定》为改善关系的政治基础,不断推进、深化印巴和平进程,争取为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创造良好的外交环境。由于第三方在国际危机管理和解决印巴间争端与冲突中的成功实践,克什米尔问题的最终解决并不应排除第三方的参与。文章认为,政治路径是印巴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3.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肯尼迪政府立即给印度以政治军事上的紧急支持和援助。这是美国冷战思维下的本能反应。其后,随着冲突的很快平息,在较为长期的对印援助和南亚战略计划问题上,肯尼迪政府趋于冷静和理性,要求印巴首先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在南亚建立针对中国的"联合防御体系"。由于美英之间的矛盾、美国分裂中苏的政策、巴中关系以及印巴关系的互动等因素的影响,肯尼迪政府的这一计划最终落空。  相似文献   

4.
目前,印度正在对巴基斯坦实行猖狂的武装侵略。八月份以来,印度反动派就一直往“归属”未定的克什米尔调动军队,镇压当地人民争取民族自决权的正义斗争;并且接连三次派遣军队越过印巴两国在克什米尔的停火线,侵入巴基斯坦控制区,进行武装挑衅。克什米尔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是一个土邦,面积约二十一万八千  相似文献   

5.
喀什米尔作为一个有争议的历史问题似乎已被永久性地固定在印巴关系中间。虽然国际社会旨在建立两国之间的和平进程的和平对话一直在努力推进着,然而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被长期锁定在一个敌对的关系中,这是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妥善解决的矛盾。两国领导人继续努力推动印巴关系的持续回暖,这将有助于整个南亚地区局势的稳定;同时由于中国在南亚地区存在着重要的战略支点,这也将有助于实现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斗争 ,这种斗争的形式既是和平的也是非和平的。在美苏冷战期间 ,欧洲为其主要角斗场 ,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和牵连 ,成为两大战略集团的争夺之地。在南亚地区 ,使早已存在的印巴矛盾更加复杂。由于美苏的介入 ,南亚局势一直动荡不宁。苏联解体以后 ,主宰了国际舞台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终结。意味着国际秩序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代已经到来。本文拟就冷战结束对印巴两国的影响作一初步探索。一在冷战期间 ,印巴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使南亚成为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影…  相似文献   

7.
常县宾 《学术论坛》2008,31(1):174-177
1965年印巴战争前,美国的南亚政策已经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境之中.当战争爆发后,美国约翰逊政府只能采取积极支持联合国调停的努力、保持中立并向印巴施压、避免中国进一步卷入、同意苏联调停印巴争端等措施.战后.美国逐渐厌倦了对印巴争端的调停,开始疏离南亚.  相似文献   

8.
1971年南亚危机是南亚地缘政治新旧格局交替的“分水岭”.一方面,它是推进美苏中战略大三角形成的“催化剂”,直接地影响危机之后南亚的权势格局,巩固并强化了苏印与美中巴的战略对立;另一方面,危机之后的南亚地区格局总体上呈现为印巴之间的不对称均势.印巴之间意识形态、国家理念、国家安全等领域的全方位直接对抗并未消除,如何在核时代,通过战争之外的方式获取对对方的优势地位是印巴在1971年战争之后考量战略竞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巴基斯坦步入"扎尔达里时代",美国与巴基斯坦分别对各自的反恐战略进行了全面调整.本文在客观分析美巴两国各自面临的新的政治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揭示了新一轮美巴反恐合作进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与制约因素:巴国政治民主化进展艰难,关反恐战略存在"美国中心主义"顽固性症结,印巴、巴阿之间关系持续紧张等,并对如何提升合作成效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蕴锋  李艳 《理论界》2008,(11):209-210
本文历史地分析了美国总统小布什执政以来的南亚政策:重印轻巴、印巴平衡中的重巴和印巴平衡中的重印,运用结构现实主义理论阐释了小布什政府两次南亚政策调整的原因——中美印战略三角的存在,最后分析了小布什政府的南亚政策对中国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金霞 《阴山学刊》2004,17(6):66-70
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地区相邻的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关系的发展关系到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但是中印关系50年来的发展曲曲折折,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主要从边界问题、西藏问题、核试验问题、巴基斯坦问题、印度的大国战略,以及其他国际性因素来解析影响中印关系发展的不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关于欧盟是否是一个有效的安全行为体,可以通过安全的三个职能:冲突预防、强制执行和平/维持和平、缔造和平,以及和平治理的三个核心组成部分:协调、管理、调节来评估。安全治理是一个有用的分析框架,它可以用来研究各种不同行为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且对于概念化的欧盟安全政策制定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逃课现象在大学校园己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同时也成为大学管理的一个难题和重点,因为它会影响到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关于逃课的原因,许多教育专家和学者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认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学校管理方面和教学环节的原因,还有社会方面的原因等。我们也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希望通过逃课的表面现象透视它的根本原因:学习动机的缺乏。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文学批评对金庸武侠小说评价的巨大差异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文本,同样的文学现象,不同的批评家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评论?作者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批评是否立足于其恰切的文化定位。我们只有立足于其大众文化定位才可能对金庸武侠小说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王珂 《齐鲁学刊》2004,(6):77-83
古代汉诗的历史是诗体的规范与解放的对抗与和解史,形成了多种准定型诗体和定型诗体。诗体法则与诗体自由之间、定型诗体与非定型诗体之间的和解在唐代以后最为明显。唐代是汉诗的定型诗体建设的高峰时期,格律诗成为古代汉诗中最重要的诗体。但是准定型诗体甚至未定型诗体仍然存在。从唐代起,出现了一元(格律诗)主导下的多元(词、曲)并存的诗体格局。准定型诗体词和曲具有一定的文体调和作用,缓和了诗体法则与诗体自由的矛盾,打破了格律诗的诗体独裁,防止了汉诗的极端定型,同时对维护格律诗的正统地位、维护古代汉诗高度重视诗体的定型与规范的传统意义重大。尽管唐代以后出现了汉诗诗体的由定型诗体向准定型诗体转化的诗体解放趋势,但是只是适度的诗体改良,诗体的流变具有继承性,并不否认前代诗体,同一时代的诗体既有主导诗体,也有辅助诗体,这种诗体格局在清代仍然存在。这种诗体格局与文人的生态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6.
李荣 《殷都学刊》2001,(2):53-55
1959年我党召开的庐山会议是以纠"左"开始而以反右结束的会议,会议为什么出现如此大的转向?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会议转向的原因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假新闻为什么屡禁不止 ,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其因素很复杂 ,归结起来 ,市场竞争、政治功利、受众心态、名利思想以及新兴媒体的便捷等因素都会造成假新闻的滋生。如要有效地扼制假新闻的出现 ,新闻把关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与1945~1949年的中国所爆发的恶性通货膨胀,是人类有史以来两例最经典的恶性通货膨胀。检索国内外文献,发现尚未有学者对此展开比较研究。比较两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可知:虽然两国恶性通货膨胀具有诸多共同特性,但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两国货币发行量与物价涨幅有别和通货膨胀恶性程度不同两方面。通过对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幅度、汇价贬值程度等几方面数据分析可知,中国恶性通货膨胀较德国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9.
印度的政治制度虽脱胎于英国,但和英国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印度的政治制度是带有中央集权制特点的联邦制,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多党制及议会选举等。印度实行议会民主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议会民主制对其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印度政治制度特点的阐述,特别是印度实行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的利弊剖析,得出两点重要启示: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立足本国国情,政治稳定是压倒一切的大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