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质和生成共同构成了事物的现实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所以,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与生成主义思维方式各有自己的适用域,它们共生互补,共同构成认识世界的两种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生成性思维:邓小平理论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阁 《学术研究》2001,3(12):94-99
学习邓小平理论就是要掌握其思维方式.蕴含于邓小平理论之中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与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根本一致的思维,即生成性思维.它要求实事求是、回归现实生活,主张"以人为本"、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最高宗旨,提倡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创造精神.不过,与现代西方哲学偏重个体和精神生活不同,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指的是群体或人民,它所要回归的生活也不是单纯的精神生活,而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76,自引:0,他引:76  
近代哲学的世界观是一种科学主义世界观 ,从马克思开始 ,西方哲学出现了由科学主义世界观向生活世界观、由本质主义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折。生成性思维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思维方式 ,其特征为 :重过程而非本质 ,重关系而非实体 ,重创造而反预定 ,重个性、差异而反中心、同一 ,重非理性而反工具理性 ,重具体而反抽象主义。由于对生活和生成的不同理解 ,现代哲学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成观 :现代西方哲学所理解的生活世界主要是指人的日常生活 ,其生成性思维只见生成的非确定性 ,“遗忘”了生成的确定性 ;而对于马克思哲学来说 ,生活世界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统一 ,生成性思维则是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热的兴起和主流意识形态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再次透视出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我国现代化发展和建立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的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在我国文化建设空前繁荣的背后,本质主义思维、意识形态思维、文化中心文化思维三个误区对文化建设产生了较大影响,必须从学理上予以廓清,以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复兴观念的源头可追溯到1894年孙中山提出的"振兴中华"口号,"五四"时期基本成型并出现了"民族复兴"一词;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观念迅速定型并很快流衍为一种广为传播、影响力广泛的社会思潮,抗日战争时期趋于深化、高涨。学界与政界对中华民族复兴的内涵包括恢复民族独立、恢复民族地位、恢复民族朝气、恢复民族文化、恢复民族精神等,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并对复兴之路从文化上、政治上作了不同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倪荫林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67-170
教育中柏拉图传统的本质主义固然不可取,但人与宇宙一体的系统存在性、社会发展性和现实存在形态,决定教育必须有明确而宏大的目标设定。离开人的存在和发展特性,片面主张发展“个性”和“本性”是不现实的,更是有害的。教育的目标设定不能以模式化、程式化的方式实现,而必须以开放的、师生互动的生成式教学一教育实现之。  相似文献   

7.
肖伟胜 《学术月刊》2023,(7):128-141
从行动绘画发展出的两条路径分别衍生出想法类和行为类两种最主要的观念艺术,观念艺术形成主要源自三重面向,首先是观念艺术家对架上绘画的质疑和反叛,他们力图走出画布,将艺术逐渐智性化、观念化;其次,观念艺术冀望以纯粹的、完全非物质化的材料呈现,从而阻止艺术的商业化倾向;最后,它还源于超越60年代艺术对实物的痴迷这一愿望,有着一种强烈毁像运动的倾向。这些自觉的艺术追求使观念艺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内涵,即在创作理念上遵循以“理念/观念为王”的核心原则,不拘一格地寻求与理念/观念相契合的媒材,将语文重新引入到美术之中,在制作和展览上突破了传统的博物馆/美术馆限制,抵制艺术品的普遍商业化。观念艺术作为发生在艺术领域的一场“行动”或“事件”,它使现代艺术从视觉表现转到了观念表达上来,不仅挑战了传统的艺术分类和各种不同艺术之间的界限,而且让生活直接成为艺术,艺术直接生活化,从而对既有的艺术象征秩序构成了全面质疑和彻底颠覆。  相似文献   

8.
经学观念与汉乐府、大赋的文学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山 《河北学刊》2003,23(4):130-135
通过分析经学与“汉乐府诗歌”及“汉大赋”两者间存在的具体关联 ,笔者认为 ,没有经学的“王官采诗说” ,就没有汉乐府的设立 ;没人去采诗 ,那些饥者、劳者的歌唱也就得不到保存 ,也就难以进入到后人的历史视野中 ;没有经学的“主文而谲谏” ,也就没有汉大赋之所以为汉大赋“劝百讽一”的特定体式 ,文化观念对“文学史”的作用甚至可以大到决定一个时代文学现象的“有”或“无”。一个关乎中国文学史全局的事实是 ,汉代经学直接或间接地培育了中国人对诗歌文学的独特兴趣。  相似文献   

9.
高校专业课教师育人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玉辉 《理论界》2008,(10):176-178
针对高校部分专业课教师存在的育人观念不强和育人意识淡漠的现实情况,分析了专业课教师育人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了要强化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的育人能力,必须构建专业课教师育人的保障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约束机制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英国学者伊格尔顿在"意识形态"与"审美形式"辩证关系中建构了独特的意识形态诗学观念.他的文学批评观念深化了传统的文学社会学研究的批评史观,对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诗学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但是伊格尔顿的批评理论有着浓厚的"本质主义"的理论缺陷,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过分倚重影响了他对文学批评理论的现实效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1.
实践观念的建构是通过直觉思维进行的,直觉思维是一个由显意识和潜意识构成的整体结构,直觉思维在实践观念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12.
“Ereignis”是海德格尔后期哲学思想的主导词语 ;与传统形而上学的表象性思维方式相比较 ,海德格尔的建构生成性思维方式以“Ereignis”为核心 ,体现出一个基本原则及六个主要特征 ;“A letheia”——“澄明的无蔽”,既充分展示了海德格尔独特的真理思想 ,又是其建构生成思维方式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3.
人脑是在生物适应环境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生物机体适应环境的内在机制是思维的雏形,人的思维创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运化活动,对大脑潜能的开发要求将社会实践与内在思维修养结合起来。生态思维是建立在生态科学、复杂性科学基础上的过程性思维、价值性思维和辩证思维。它要求将认知理性与价值理性结合起来,将和谐与发展统一起来。生态思维是对东西方思维的有机整合,是直觉体悟思维和科学理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4.
张志铭  钟欣 《浙江社会科学》2022,(11):44-51+156
法治思维要求社会生活主体按照法治的要求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法治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是依照法律的规定处理国家治理中的一切事务,故而法治思维最为简约的定义是思维主体按照法律的规定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以一种简约但不简单的立场认识法治思维应基于日常生活实践,从权利概念入手,辨析利益与权利,并动态展示从利益主张到权利诉求的进程。利益是权利的基础,利益转化为权利应经过利益识别、利益正当性证明和利益被权威认可三个步骤,以此为基础,从利益主张中转化生成权利诉求的过程包括应予识别的四个环节,即主张利益、主张正当的利益、主张明显属于权利的权益,以及主张可以或可能归入权利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李正义 《山东社会科学》2023,(9):98-104+111
从预成性思维方式向实践生成性思维方式的转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性变革的前提。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历史的演进历程是不断实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的生成过程,即人通过实践活动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过程。共产主义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实践的生成过程中,人的发展、历史演进和共产主义运动实现了逻辑与现实的统一。当前,实践生成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启示我们要在实践生成性的视角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世界历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受实体主义哲学传统的影响,当代德育中弥漫着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即认为提高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重要的在于找到人的本质、思想道德及其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并力求实现对人一劳永逸的把握。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由于本身存在的流弊,无法解决道德教育和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因此,需要对当代德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进行批判和反思,积极探索实践思维方式和“德育叙事”,以实现去德育中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谌安荣 《云梦学刊》2015,(3):120-123
教育的现代化要以教师的现代化为基础。现代化的教师具备主体意识、创新意识、理性精神及和谐人格等特征。教师现代化的生成需要对其进行文化启蒙,以确立现代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文化精神;需要健全的制度,为其提供自由保障和约束;需要教师的自我反思,以实现教师的自我唤醒和理性评估。  相似文献   

18.
史保东 《理论界》2008,(3):227-228
大学教师在大学生教育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承担着重要任务。其中,大学教师课堂育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魅力课堂的精心打造、育人意识的课堂渗透、潜在课堂的氛围营造与大学课堂育人的有效张扬和最终实现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其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互系性思维:通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田辰山 《文史哲》2002,(4):10-18
对照西方形而上学本体论和宇宙论思想体系 ,可以得出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一种互系性思维方式。从《易经》可以找到“通变”这一互系思维的关键性观念。它区别于西方主流思维的突出特点是以偶对性为核心的宇宙本身互动连续观 ;这对西方由先验论和二元主义导致的两极概念不可解决的矛盾冲突思维 ,构成一种不可比拟的参照结构。以“通变”作为特点的互系思维凝聚为中国主要思想流派的方式而且溶化于民间文化。 2 0世纪它是解读西方“辩证法”的框架 ,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特定方式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美学别样于西方美学重逻辑思辨的显著标示是重整体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不是通过归纳推理、演绎推导,而是基于有限的事实、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联系做出洞察、识别、理解和整体判断的过程。其特点是超越逻辑,祛除言诠,止息思维,扫除概念,排斥分析、推理诸理性思维活动,精神内敛,默然返照,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