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明 《社科纵横》2006,21(5):118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中国的抗战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取得反击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抗战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日侵略的主战场。中国的抗战对欧洲和亚太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并且,在抗战中,人民力量壮大,为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如何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如何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便成为了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不懈求解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近代百年,是一部辛酸的不堪回首的国难史。正是在这屈辱艰难的历程中,中国几千年文明所积淀凝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独立意识,表现得是如此的强烈和鲜明。中国几代人前仆后继,愈挫愈奋,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那样的惊天地而泣鬼神。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生存和解放,独立和富强艰辛探索,顽强奋斗的序列,铸成了我们民族自卫的血肉长城,为民族精神在近代立下了一座座高耸的丰碑。二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近代的救国思潮与斗争,是在封建国家衰落和外国频繁入侵的总背景下产生的。帝国主义列强的频繁入侵开始于鸦片战争,但中国人民探索强国之路的斗争,并不是始于鸦片战争。长期以来,许多通史、专著、各种教科书和有关论文几乎都把探索的目标集中在鸦片战争及其以后,是事出有因的。然而,如果把近世中国人民为寻求强国之路而斗争的全部历史  相似文献   

5.
我第一次看到林则徐的名字,是在日本高中历史教材《详细世界史》上。那时候的印象是,腐朽的满清官僚当中,竟有这么一个能够打败英国侵略者的人,很了不起。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人物。在震动世界的鸦片战争中,他不顾个人安危祸福,克服重重困难,为维护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勇抗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有幸来到中国西安联合大学师范学院留学,阅读了不少关于林则徐的历史资料和评论。联想到在日本佛教大学历史系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的知识,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出来,希望大家多多指正。一、伟大的民族英雄禁烟抗英是林则徐爱国主义的突出表现。鸦片战争,是一场民族正义战争。当时人民处于无权地位,他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在浙江若干问题新探冯琛,王和平在鸦片战争中,浙江是个重灾区,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重要战场。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曾几度人侵浙江,给浙江人民特别是舟山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国破家亡的时刻,浙江人民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不屈不挠地同英国侵略...  相似文献   

7.
鲁霞 《日本研究》2005,(3):92-95
1840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开国。相隔十余年后的1853年,培理率美国舰队强令日本开国。中国和日本相继陷入民族危机之境。再隔十余年后的1868年,日本以明治维新为契机,开始迈进了近代化的行列。如此的历史进程,令学术界展开了有关近代日本的政治、经济及思想文化等各个方位的探讨。本文试图以鸦片战争为契口,从吉田松阴分析鸦片战争的教训,反窥近代日本知识分子面临国家民族危机关头的所思和所想,进而透视日本近代化成功的前奏历史。  相似文献   

8.
1990年4月20日,我校历史系举行“鸦片战争150周年纪念研讨会”,这次会议提交的论文约50篇。会议围绕爱国主义问题展开讨论。与会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屈辱辛酸的中国近代史,正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大发展的时期。为了民族的独立和富强,近代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今天的爱国主义,从本质上说就是爱社会主义。所以,近代爱国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师夷长技”,有的同志提出要用辨证的方法,分析鉴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半个世纪前的波澜壮阔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之后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赢得这场战争的彻底胜利,中国付出了极大的民族牺牲,为世界人民最终战胜法西斯侵略者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因此,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回顾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深重灾难,研究中国抗日战争所蒙受的惨重损失,对于以史为鉴,珍惜和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本侵华而遭受了巨大的物质财产损失 抗日战争时期因日本侵华造成的损失,主要是指“卢沟桥事变”以后在中国领土上的沦陷区、战区和后方之内,所有中国的公私机关、团体和居民,因在战争中遭到日军强占、夺取、征用、破坏、轰炸和杀戮、奸掳等暴行而受到的各种损失。一般说来,一场规模战争的损耗,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为进行战争所消耗的费用,它通常包含一切超出平时所需的军政费用;二是战争破坏造成的损失,它通常含人口伤亡、财产损失、生产减损、贸易阻断以及处理战争善后事宜所需的各种费用。战费以外的各种损失,  相似文献   

10.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开始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历史。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寻求真理、寻找救国道路的艰辛曲折历程。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的半个世纪里,伴随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西学东渐规模的逐步扩大,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历史主题,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探索救国道路的先进知识分子。在他们中间,有舞文弄墨的文人学者,有投资近代工商业、惨淡经营的民族资本家,有饱读诗书、通过科举正途而跻身于朝士行列的政府官员、驻外使节,也有厕身于…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1840─1919)中国人民(以资产阶级为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宣言和精神依托,中国近代哲学必须独树一帜,最大限度地克服中国古代哲学的惰性、奴性和陈腐性,营造新的哲学构架和价值体系。这使中国近代哲学显示了与古代哲学的对立和差异,带有鲜明和浓重的转型特征。自从盘古开天地到鸦片战争,中国大地上虽然屡经改朝换代,更名改姓,但始终是中国人支撑政权。这是一部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中国人始终是中国的主人。鸦片战争急剧地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把近代的中国推进了半殖民地的屈辱深渊。亡国灭种的危险强烈…  相似文献   

12.
秦位强 《社科纵横》2007,22(6):118-120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丰富的关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思想主张。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力量;要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事业;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毛泽东的民族理论,是指导我们党制定民族政策,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发生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西方史学界把它说成是“先进的西方文化对落后的中国文化的挑战”,意在掩盖其侵华的真实面目。他们大肆指责清廷实行的禁烟政策仅仅是战争的导火索,因为早在鸦片战争前的三百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抱着征服中国的野心不断侵扰中国,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才是战争的根本原因。至于中方战败的原因不是由于“船炮不坚,兵心不固”、“内地奸徒,其心向外”,而是在于:(1)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集团缺乏对英国国情的了解,看不清英国资产阶级来华的真正意图;(2)皇帝的昏庸和各级官员的腐化,在关键时刻举棋不定;(3)大敌当前,满清政府不能放弃狭隘的民族偏见,不敢动员广大人民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起,中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深渊。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下,国家坏到了极点,社会黑暗到了极点,人民痛苦到了极点。“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伟大的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求得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进行了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的道路,在黑暗中进行了艰难、痛苦的摸索。为了“为症下药”,他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知识分子人生价值取向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鸦片战争前后,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崛起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封建知识分子的传统思想所发生的变化,即由空谈理学转向务实之学,不断寻找强国御侮新途径,从而确立了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八年峥嵘岁月,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伟大贡献。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和  相似文献   

17.
谢晓雯  雷忠 《社科纵横》2007,2(10):137-138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百余年来的重大课题,而对此问题的探索则开始于洋务运动。这主要在于鸦片战争后,登上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除了具有一定权力,为洋务新政开展提供了一定平台外,同时还在于其思想及行动都表现出追求现代化这一光辉前程的起点。  相似文献   

18.
刘锦 《探求》2014,(4):52-63
中华民族作为我国几千年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自在民族实体,"鸦片战争"后人们在接受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中经历了一个变化且不断调整的过程。学界对于如何系统理解和分析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发展史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也提出了认识和理解的理论框架。其中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构成的有力工具和钥匙,也为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的爆恐事件,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与汉族和少数民族之关系则再度引起人们的思考。文章从费孝通之认识开始探讨,结合文化生态学及中国文化大小传统来重新梳理、思考当下中国民族及其民族内部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一九五四年,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编者,在《粤东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前言中,就说一八四一年五月三十日广州附近三元里平英团抗英“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声”。那时的一些中国近代史著作(包括各级学校历史课本)也持同样看法。这种观点,一直延续到现在,如一九七八年出版的全日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英勇斗争。”同年出版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中国近代史稿》第一册,也说“三元里的抗英斗争,成了中国人民自发的武装起来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第一声”。前者根本没有提及浙东人民的抗英斗争,后者提到了,但没有说明它发生在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20.
<正>“自中外通市以来,肇衅之端,半由教案而起”。因此,教案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长达半个多世纪,教案连年不断,波澜壮阔的反教会斗争此伏彼起,成为整个近代中国历史上极为广泛的、争取民族独立的群众性运动和重要的历史事件。近代中国教案的特点是:第一,持续的时间长。自鸦片战争后,直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反洋教的斗争从未终止过;第二,广泛的群众性。教案引起了当时中国社会所有阶级、阶层的关注;第三,波及的地域广。几乎波及全国各省以及一些穷乡辟壤和编远的地区;第四,教案的次数多。“从鸦片战争到义和团运动期间,由于传教士引起的大小教案共达四百余起”;第五,涉及到世界许多国家。教案的发生,直接涉及到当时世界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法、英、美、德、日、俄等国。由于教案的这些特点,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也就构成了一个既是社会的,也是外交上的重大问题。因而,“教案”或称“反洋教斗争”无论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在世界近代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代中国教案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反洋教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也是起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和有着深远影响的。然而,多年来,我国学术界涉足这一领域,系统研究的却是寥若晨星;对它进行探讨的广度和深度,更是远为不够的。近几年,史学界对教案的研究和探讨,开始逐渐受到重视,有的地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教案史研究会,并且开展了一些学术讨论活动,有的研究部门出版了关于近代中国教案的专史。1987年9月,由中国义和团学会等单位,专门组织召开了“十九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这一新的开端,将为今后深入开展近代中国教案史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关于当前教案史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