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豳风·七月》——北豳遗诗与北豳先周文化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豳风.七月》作为我国最早的农业史诗,与北豳先周文化有密切的关联。从史志、民俗、文化遗存及《七月》的史诗特征、《七月》的历法、农耕文化与狩猎文化的交融诸方面推证,可得两个结论:1、《七月》产生的地域在豳地之北豳;2、《七月》产生的时代当在公刘南迁之前、周先祖三代(不窋、鞠陶、公刘)居北豳之时。  相似文献   

2.
西周史论述(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周人出于白狄说古代关中农业经过周人的经营,已有高度发展,所以诗人称其农稼所得乃有“千斯仓”、“万斯箱”之说(见《诗·小雅甫田》)。金文周作(?),从(?)象界划分明的农田,其中四小点正象田中禾稼之形。从口与君商二字同意,示国家政令所从出。周初居邠,后来亶父迁于岐山下的周原,乃称为周。当其居邠时是没有这种高等农业的。《史记·周本纪》:“夏后氏政衰,弃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周祖后稷,后稷乃古代农官通称,并非私名,周之先祖应自不窋开始。不窋居戎狄之间,“弃稷不务”,说明当时周人还停留在粗耕阶段与戎狄同俗。其后不窗之孙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  相似文献   

3.
周原位于陕西关中盆地的西部,北倚岐山,南临渭水,东西横跨今武功、扶风、岐山、凤翔诸县之境。从远古时候起,这里就是人类生息聚居的美好地方。《诗经·大雅·绵》描写说:“周原(月无)(月无),堇荼如饴”,具体地展现了一幅平畴沃野、丰草肥美而富丽诱人的自然风光。自周人定居于此以后,周原便成了周人兴旺发达的历史见证。周族最早活动在陕、甘泾渭流域。据《史记·周本纪》载,周始祖名弃,生于虞夏之际,因善于播时百谷,被举为农师,封于有邰(今陕西武功),号曰后稷,别姓姬氏。传至不(穴出),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穴出)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至公刘之世,周人乃迁至泾水中游的豳地(今邠县旬邑之间),聚邑相地,发展农业,部落讯猛发展起来。约当公元前12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地区大约在踞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诞生了粟作农业,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但是,进入文明社会初期,这里长期为少数游牧民族氐羌或西戎占据,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原始萌芽状态,发展缓慢。夏末商初周先祖移居陇东,是文明时期这一带农业经济发展的开端。商末,公刘南迁,这一带又沦为戎族游牧经济区。自秦灭义渠设置郡县,到两汉统一王朝,农业经济得到缓慢而全面的发展,但始终呈现出农牧兼营的显著特征。此后各代,虽然这里的统治民族多次变化,经济形态却表现出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豳"地所在很长时间以来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文章通过论证,证明传统说法即"豳"在今彬县、旬邑一带是具有历史依据的,并且就是历史上的"豳"地所在。  相似文献   

6.
关于先周称“周”的时间问题,历来都以裴骃的《史记集解》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为根据。《史记·周本纪》:“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裴骃《集解》:“徐广曰:‘山在  相似文献   

7.
1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南北方歌谣的结集是《诗经》的“二南”和“十三国风”。“二南”(《周南》、《召南》)是流行于汝水、汉水、沱水和长江流域一带的南方歌谣,“十三国风”(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则是流行于黄河流域一带的北方歌谣。北方歌谣,为我们储存了北中国丰富的农业文化的信息。这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农事歌谣,其中脍炙人口的是《豳风·七月》。这首歌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真实而详尽地反映了西周时期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状况,为我们研究北方地区的农业文化提供了极  相似文献   

8.
詹子庆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一书中提到夏桀时期的公刘为周人始祖后稷的四世孙,这种提法显然不符合从尧舜至夏朝末年五百多年的史实。詹氏失误之源头应追溯到汉代司马迁之记载。对于司马迁的这个失误,唐代就已经有学者指出过。通过对中国每一百年平均在位帝王的计算,我们大致推算出从后稷至公刘,周人先祖至少经历了十七八个王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夫余是我国古代东北一个古老部族.据《三国志》和《后汉书》《夫余传》记载,当时其农业、牧业均很发展,被称为“殷富的夫余国”.因而在东北史地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其活动中心,张博泉同志1980年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六期)《汉玄菟郡考》一文(下简称《张文》),发表了引人注目的见解.文中指出:“过去研究东北历史地理或民族史的,多以为夫余在今吉林农安、长春一带,这个看法应该纠正.”接着从四个方面论证了夫余的活动中心“当在今呼嫩平原一带”.实指即金蒲与路.今黑龙江省克东县一带.  相似文献   

10.
《牛郎织女》的两主人公分别来自周人和秦人的祖先,是我国从史前直至近代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家庭的集中反映。牛女传说具有突出的反封建性,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爱情的无限忠贞。《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大荒西经》、《山海经.大荒北经》都有周祖叔均突出贡献的记载,《诗经》、《史记.周本纪》中更有祭祀周田祖和先周历史的详细描述。周祖叔均发明了牛耕,是周民族历史上杰出的首领,也成了周民族的田祖。甘肃庆阳地区属于古代文献中所说的豳地的范围之中,是周人的发祥地和早期活动地区。《诗经.小雅》中的《甫田》、《大田》是周人祭祀田祖叔均的诗篇,表现了周人对远古先祖的缅怀与崇敬。叔均应名"均","叔"是辈份的排序,不是周祖的长子,应有哥哥,这与牵牛(牛郎)有哥哥的情节相合。分析民国时期不同地区流传的六个主要采录本,再结合古代诗、词、赋、小说和戏曲来看,牛女故事也是最早流传于北方,应产生于西北。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拓跋鲜卑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县北)、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一带为基地,建立北魏王朝,进而统一北方广大地区。在他们入主中原约二百年的过程中,拓跋鲜卑奴隶主贵族不断吸收汉族文化,并不断使自己封建化,实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实际上推动了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近年来,日本学者对北魏民族关系史的研究比较重视,发表了多篇论文。本文原题为《关于北魏高祖汉化政策的一个考察》 (原载《东洋学报》62卷三、四号,1981年3月出版)。现摘要编译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史记.秦本纪》中有两处关于秦先祖“在西戎,保西垂”的记载,关于“西垂”所指,学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认识,对于秦人活动于甘肃东部地区的时间及原因的认识也不相同。通过文献分析和考古工作证实,秦先祖是商代晚期归周后,随先周文化向外扩张,与周人一道进入甘肃东部地区,为周人“保西垂”。  相似文献   

13.
彝族与汉族,自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部彝、汉民族关系史,就是各民族互相融合、各民族共同创造文化的历史缩影。试作如下论述.一、彝族溯源于古夷人距今约7000年前,有古夷人太昊部族伏牺氏、活动在今陕西、甘肃一带;同时有少昊部族金天氏,活动在今山东一带。其后期有颛顼、帝喾、臬陶、伯益等古夷人分支,最早进入中原,在今河南戎一带、与古人、古羌人、古狄人、古苗人、古蛮人的各一部分共同融合,形成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上述古夷人中,颛顼一支,  相似文献   

14.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是近代中国政坛上风云一时的重要人物,也是晚清的一代权臣。张氏先世系山西洪洞县人。1404年(明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移山西之民至北京一带。张氏先祖也随之迁至北京东南之漷县。此后,其祖又自漷县迁至天津府南皮县(今河北省南皮县),张氏家族遂定居于南皮。自明至清,张氏族中数代为官。  相似文献   

15.
西汉时统称巴蜀境外的少数民族为“西南夷”。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大体总括了西南夷各部落的概况,在其列述的七个“君长以什数”的(约百十余)部落地区,还有“毋君长,毋常处”的巂、昆明部落。由于语多简略,故对于巂、昆明的情况至今不甚明了,以其方位而言,司马迁仅用了“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等12个字。一般认为同师在今保山一带,楪榆即今大理。依此,则巂、昆明之地西界怒江,北不  相似文献   

16.
西周开国元勋,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姬旦,又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省岐山县北),故称周公。他在灭商建周,巩固西周政权,奠定西周典章制度等方面,建立过不朽功绩,对西周文明有过突出贡献,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但受到周人的崇敬,而且被后人念念不忘。孔子就常常对周公开创的周代文明赞叹不已,做梦也常梦见周公。  相似文献   

17.
傅子东,又名傅振烈,一八九三年十月生于四川省江汕县。著名语法学家。一九一八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一九一九年夏至一九二二年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研究院学习。早年曾参加过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曾任四川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即今四川大学)教授、校长,中山大学、西安师院(即今陕西师大)两校教授;也曾任四北行政公署委员、川北教育厅副厅长、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陕西省政协委员及陕西省文史馆馆员。一九七二年十月不幸去世。  相似文献   

18.
一六四五年(清顺治二年),清英亲王阿济格追李自成农民军下九江,南明将领徐勇随左梦庚迎降。阿济格令徐勇署九江总兵,后又调镇黄州,将黄冈、蕲水(今浠水)、蕲州(今蕲春)、广济、黄梅纳入清朝版图。次年,清朝在麻城、罗田、黄安(今红安)三县置官,至此,黄州府七县完全置于清政府统治之下。当清朝统治者在蕲黄一带立足未稳之际,各地抗清斗争烈火便开始蔓延,蕲黄四十八寨东连安徽英、霍,北接河南商、固,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抗清朝统治的民族战争在鄂、豫、皖边界地区蓬勃展开了。  相似文献   

19.
先周世系,尤其是后稷、不窋的父子世系,自司马迁以降,争讼不清。争讼的焦点,围绕《史记》形成“世后稷”“夏之衰”“失代数”三个中心问题。敦煌遗书S.1889《敦煌氾氏家传》的重见天日,为解决这一争讼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史料。《敦煌氾氏家传》大致为前凉或隋唐初期作品,在时间上比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都还要早一些,因而更具价值。通过传世文献、敦煌文献考察,认为虽然西周早期可能存在一定的代数阙失,但代数的阙失与后稷、不窋父子世系之间没有必然关系,后稷、不窋之间的父子世系可信性较强,《史记》“后稷卒,子不窋”的说法仍然可靠。  相似文献   

20.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值得研究和探索。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概念的论述和观点。论述了创业教育的特征、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