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它的颁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的大事。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今年初,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明确指出:"今年凡是有条件的企业,都要实行劳动合同制。力争到今年年末,除少数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外,全省企业基本达到以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改革目标。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已达3760多户,比去年底增加了近30%;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企业职工已达到126万人,加上其他企业的原有合同制职工,全省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已达31%,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县(市、区)已达38个,比去年增加10个。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必须订立劳动合同"。这一规定将劳动合同制这一新型用工制度,用法律形式固定了下来,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劳动用人依靠行政手段分配的计划管理体制,使企业和劳动者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互相选择,企业成为独立的用人主体,劳动者有了自主就业的权利。它不但有力地推动了劳动制度改革的进程,也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来明确各自责任、权利、义务,形成劳动关系的需要,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今年是施行《劳动法》的第一年,贯彻实施《劳动法》,加快劳动制度改革步伐,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是一个核心内容,我们一定要予以高度重视,加大力度,加快进程,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把我省劳动制度改革推向一个崭新阶段,保障《劳动法》的顺利实行。  相似文献   

3.
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迫切需要。近几年来劳动制度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取得长足的进展,以成都市为例,现已有128户市属国有企业的13万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其中物资、冶金两个系统企业已全面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新的劳动用工机制在逐步形成。但也应该看到,前阶段的改革,同现行的国家政策和管理体制发生一定的矛盾,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人们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实际运行中距深化改革的要求和初衷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和问题:1、一些企业经营者思想认识上的畏难情绪和职工心理承受能力受限,直接影响全员劳动合同制的进度。有的企业领导,特别是一些微利企业领导,认为主要精力应集中在抓生产经营,当前还顾不上抓改革;经营状况比较好的企业,有的认为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风险大,怕给企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影响生产经营,不愿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有企业的劳动合同制已基本上全面实行。原有的企业正式职工与企业都签订了劳动合同,确立了劳动关系。从而改变了建国以来形成的用单纯行政手段分配和录用职工的办法。实行企业和职工双向选择、平等协商,通过签订劳动合同这种形式,用法律手段来确立和调整劳动关系,促进了用工制度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劳动力合理配置的方向改进。但是,在改革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国有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还存在一些难点,影响了这项改革的深入发展。这些难点不突破,劳动合同很难真正起到规范劳动关系的作用,不容易实现劳动用工制度的根本变革。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障碍。在企业领导层,有  相似文献   

5.
我省国有企业于1995年底基本上实行劳动合同制。这项改革破除了原来国家职工的旧观念,树立了企业职工的新观念,并使劳动关系建立在双向选择,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实行劳动合同制,使广大职工珍惜参加"共同劳动集体"——企业就业的机会,增强对企业的凝聚力,树立和企业共荣辱的思想。但是,实践中由于劳动力币场发育较差,全员劳动台同制也仅仅在国有企业推行。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中,大多没有实行劳动合同制,而且,《劳动法》中许多规定都未落实。在这样的外部大环境下,国有企业实行了全员劳动台同制却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要留的人才留不住,要出的富余人员出不去,自主用工难以落实。相反各种渠道还不断向企业安排一些并非生产需要的人员,  相似文献   

6.
省政府同意省劳动厅《关于全面实行和健全劳动合同制度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全面实行和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用人制度的重要内容,它对维护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实施力度,全面完成企业用人制度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劳动法》的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也成为街头巷尾、车间柜台的热门话题,劳动合同制度为愈来愈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所理解和接受。但也有一些模糊认识仅存在一些人的头脑中。及时澄清这些模糊认识,引导人们走出误区,对于实行劳边合同制度是十分重要的。误区之一:企业经济效益不好,不适合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一些厂长认为,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就得按照劳动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省的劳动制度改革进展较快,除新招工人一律实行了合同制外,还在企业推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目前在全省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根据《劳动法》第一百零六条的规定,现就我省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问题作如下通知,请遵照执行。一、实施范围和对象在我省行政区内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城镇和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联营企业、联合企业、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中的全体劳动者,以及国家机关、社会团体、非企业化管理事业组织中的工勤人员均实行劳动合同制。上述单位应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劳动者,凡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确定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都  相似文献   

9.
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是企业用人制度的一项根本性改革,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推进这项改革是十分有益的。一、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工作难点(一)旧观念与新制度对立并行。劳动合同制虽在全国已普遍实行,但旧的传统观念一时难以根本转变,表现在:其一,职工不习惯竞争和淘汰机制。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本身蕴含着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机制,但职工习惯了计划经济时的"大锅饭"和"铁饭碗",虽然也对计划经济弊端有切肤之痛,却又害怕实行合同制后的竞争和淘汰风险。其二,劳动者本人不重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劳动合同形同一纸虚文,签订合同流于形式。(二)企业经济困难,合同难以兑现。在一些企业中职工即使按合同提供了正常劳动,但企业因受市场制约不一定有预想的经济效益,正常支付职工的工资难以兑现。据有关资料表明,有的亏损或停产半停产企业,连最低工资也没有保障,更无法依合同条文向职工分配。因此,对困难企业解困,也是实行劳动合同制后突出的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物资厅有直属企业9户,职工1715人,按照《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和省政府川府发〔1992〕55号、56号文件精神,我们从1992年下半年起积极帮助、指导厅属企业进行用工制度改革,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截止去年底,先后有6户企业实行了劳动合同制,1159名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用工合同,分别占企业总数的66.7%和职工总数的67.6%。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1993年实现销售收入29.59亿元,利润总额4977.8万元。去年在面临市场疲软,全省物资系统销售利润严重滑坡的情况下,6户企业仍实现销售收入16.78亿元,利润863万元,分别占厅属企业销售总额的69.6%和利润总额的62.4%。今年还有2户企业在积极准备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方案。回顾我厅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作为企业主管部门指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只要主管部门积极参与,认真帮助指导,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制的实施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改革形势逼人,刻不容缓。《劳动法》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劳动部根据《劳动法》的这一规定和国务院的部署,提出从今年开始,用两年时间,在我国基本建立起用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新型用人制度,并把这一任务具体化。要求今年末我省和广东等13个省、市,除少数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外,基本实现用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的用工制度改革目标。省政府今年的《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也要求在今年底要基本到位。今年以来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我省建立劳动合同制度的工作已初见成效。据统计,截止7月底全省城镇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已达到230多万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0%,但与全国实行劳动合同制职工人数已达55%的进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与进展较快的广东、福建、吉林合同制职工已达70%以上的进度相比差距更大。劳动部常务副部长朱家甄同志到四川视察工作时,在肯定我省上半年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的同时严肃地指出,四川作为全国13个重点省份之一,上半年的进度落后了,拖了全国的后腿,希望下半年能迎头赶上。蒲副省长要求,四川一定迎头赶上。因此,现在从各方面都对我们形成了压力,任务繁重,形势逼人,我们要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加快实行劳动合同制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今年7月5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两周年纪念日。《劳动法》颁布实施以来,全省劳动领域各项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劳动事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调整步入法制化轨道《劳动法》实施前,全省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还处于试点阶段,全省城镇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仅占职工总数的27%。《劳动法》实施1年后,截止去年底,全省有218个县(市、区)、25464户企业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已实行劳动合同制的城镇企业职工达到633万,合同口径职工总数的比例由27%上升到90.3%。以劳动合同这种法律形式建立劳动关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用工制度基本形成。随着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推行,劳动争议处理组织机构建设全面加强。全省已建立企业调解委员会14132个,占应建的90%以上。建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244个,省、市、县三级已100%的建立。全面推行了劳动争议处理仲裁员、仲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劳动法》规定,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与确认劳动关系的必备程序。我省劳动合同制工作经过几年的总结推广,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仍存在劳动合同制运行环境不顺畅的问题,影响着劳动合同制的推行及其作用的全面发挥,也制约着《劳动法》的全面贯彻实施。一、劳动合同制推行中存在的认识问题一些人对推行劳动合同制存在模糊认识、思想观念方面  相似文献   

14.
四川川化集团公司的三项制度改革起步较早,还在80年代末,当时的三胺车间就进行了优化劳动组合的试点。但限于人们的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次改革尝试未能深入和推广。1992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四川省试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施意见,我们通过总结优化劳动组合的经验和教训,认为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是深化企业用工制度改革的必由之路,比起优化劳动组合更能促进企业在劳动关系上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所以,1993年4月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在全公司内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并通过了由劳资处起草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报请省劳动厅批准同意后,于同年开始按方案试行。在近2年的时间里,我们通过学习、试点、总结、推广四个阶段的工作,于1994年底全面完成了这项工作,做到过渡平稳化,实施规模化,运行制度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化我省企业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指导和规范试点企业劳动、工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根据《劳动法》以及劳动部、国家经贸委劳部发(1995)258号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试点企业按"精简、高效"的原则,自主设置内部机构和决定编制定员,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干预不得随意要求企业建立与自己对口的机构或组织。二、试点企业应按省政府川府发(1995)46号文件的规定,在今年内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用劳动合同确立劳动关系;规范劳动合同管理,依照劳动合同条款协调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要认真搞好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调解,保持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成都市劳动局召开的劳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上,韩志堂局长就贯彻实施《劳动法》、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开展集体协商订立集体合同、推进劳动制度区域综合配套改革以及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作出重要部署。对贯彻实施《劳动法》问题,韩局长要求各级劳动部门以贯彻实施《劳动法》为统领,用基本法律来推动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是实施《劳动法》的重头戏。最近,李部长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明年劳动工作的重点是以贯彻《劳动法》为中心,抓好五项工作。这五项工作的"龙头"是劳动合同制。劳动合同制是贯彻《劳动法》的先决条件和依据,一定要搞好。"龙尾"是加强劳动监察体制建设。"龙头"与"龙尾"中问加上三个方面,一是抓就业,先解决吃饭问题;二是抓分配,重点解决分配不公问题;三是抓社会保险。伯勇部长把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比作贯彻实施《劳动法》的"龙头"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法》对劳动关系双方特别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对劳动关系的调整,是以法律认定的劳动关系为基础的,而劳动关系要有法律效力,唯一的途径就是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因此只有具备了这个前提条件,才能派生出许多与劳动关  相似文献   

18.
7月15日至18日,四川省劳动厅在广汉市召开了"四川省劳动计划与劳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劳动计划与工资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刘继邦厅长作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努力建立劳动领域宏观调控体系》的报告,部署了我省宏观调控和劳动制度改革的有关工作。现将会议主要内容综述如下。当前,劳动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在企业尽快建立起以劳动合同制为基础的企业用人制  相似文献   

19.
劳动合同制度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普遍实行,劳动合同签订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明显提高,劳动合同履行情况良好。集体合同制度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有效性逐步增强。参加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企业劳动关系进一步和谐。职工维权意识显著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得到较好处理。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企业工资分配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实行劳动合同制的过程中,一部分职工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对此,有人认为这就是原固定工制度。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其一,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固定工是两种不同的用工制度。固定工制度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用工制度,它通过行政手段把劳动者分配到用人单位,并"一次分配定终身";同时由于国家直接经营企业,国家是用工主体,因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形成的劳动关系实际上是劳动者与国家形成的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