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典型国家”为蓝本的。马克思一生的两个巨大贡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也主要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剖析而建立起来的。但是,马克思在他一生的理论著述中,始终没有忽视对东方社会的研究。马克思在研究东方社会时所阐述的一系列观点,特别是关于在世界历史和世界交往的条件下东方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跨越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或完全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思想,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指南.我们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勇于创新,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实现这种跨越不断创造物质、文化条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在晚年探索非资本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针对俄国等东方社会保存农村公社的特殊国情,提出了这些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走上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据此,有研究者认为,后来中国等民族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文本分析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思想不是所谓"跨越论"旨向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而是其世界历史理论在俄国的具体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为东方落后国家探索社会发展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具有世界意义,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普照的光”。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后,必然用整整一个历史阶级,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生产力。这个历史阶段,就是不可逾越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要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和吸取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历史任务,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只有精神文明搞好,才能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资本主义,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分析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大体包括纵向、横向和内部三个层次的内容。从纵向看,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或者由社会主义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全部关系以及每一社会形态在自身发展中出现的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从横向来看,是指历史发展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上形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关系。从内部来看,可以指国家内部、还可以指社会内部。在国家内部存在着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之间  相似文献   

6.
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理论初探王伟光马克思主义关于在一定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是否正确?这是一个活生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提出来的现实理论课题。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论证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依次向奴...  相似文献   

7.
关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认识问题,是苏联东欧剧变后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两种对立的、但又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制度。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一种社会制度,是对资本主义的扬弃,是对资本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现实的世界上,社会主义又和资本主义同时存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而且,苏联东欧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除了捷克斯洛伐克以外,其基础都是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的起点是很低的,生产力的水平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差距很大。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竞赛,是很艰巨的。因此,…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先春  裴华 《江淮论坛》2000,9(1):10-15
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伟大创举和显著特征 ,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 ,异乎寻常地加快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 ,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 ,又面临新的、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正确解决 ,社会主义就有得而复失的危险。 2 0世纪中国革命的历史行程 ,两次回答了这个世纪性的难题。第一次是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肯定了中国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进入社会主义 ;第二次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从“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  相似文献   

9.
按照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形态的更迭,应该首先从发展程度较高较成熟的国家开始,然而许多具体国家和民族历史发展的实际却表现出了与一般规律不同的进程。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能够进入社会主义的问题,已经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了圆满的回答。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横观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为什么所建设的社会主义都不够格?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对自己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估计过高,因而犯了超越历史阶段的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回答了东方落后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的论断,马克思将从资本主义国家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过程划分了三个阶段:"革命转变时期",即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这一理论在宏观方面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基本特征:经济上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和政治上的"国家走向消亡".这一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再认识这一理论,对我们今天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基本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互关系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伊始 ,回顾 2 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趋势 ,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 ,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辩证关系 ,对于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84 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宣告 ,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列宁也曾经在 2 …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晚年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入手,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创新思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问题,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表现在西欧就是,唯独在那里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如何阐释这个独特的历史现象成为现代化理论关于动力源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从整个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角度出发,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通过现有制度的利益代表者和新的生产力的利益体现者之间的斗争表现出来,最后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完成社会形态的更替。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就是这种更替的结果,它最终根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正是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导致了技术的革新,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成了社会形态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历史理论中的市民社会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学者望月清司先生把马克思的历史理论称之为"市民社会的历史理论".然而从马克思的理论著述中可以看出,"市民社会"这个概念在马克思早期的著述中,也就是在他的历史理论的形成期,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阐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起源、基础、前提和功能.而在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形成以后,特别是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马克思则很少使用市民社会概念来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性分析.而且,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斗争恰恰是扬弃或消灭市民社会而争取人类解放的斗争.因此,对马克思来说,他的历史理论的立脚点,不可能是"市民社会",而只能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相似文献   

15.
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社会主义理论,即东方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列宁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上继承、印证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至关紧要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丰富、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合乎规律的历史过程。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依次更迭,资本主义又必然被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各个国家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的客观过程。 有人还在怀疑: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是否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呢?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起点太低,不符合整个人类社会展的历史顺序,应该重新补资本主义这一课,然后再进入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差不多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左倾错误,有些国家的错误还相当严重,致使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声誉都遭到极为严重的损害.造成左倾错误的总根源正在于:人们没有重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三大形态的理论,没有正确认识到社会主义国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以致于不明确应该提倡什么、应该抑制什么.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种种失误.所谓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就是1857年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以人同社会环境的关系为中心,以个体能力的发展及其在社会中的自由程度为标志,把人类社会划分的三个阶段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大社会形态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自然经济、商品经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决不是说可以任意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而只能在政权性质和所有制形态上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在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上,不可能超越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实践中,创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比较成功地、初步地解决了马克思关于"卡夫丁峡谷"设想这一历史性课题,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两次国家资本主义:一次是五十年代对资改造中的国家资本主义,一次是新时期对外开放中的国家资本主义。这两次国家资本主义虽然情况大不相同,但都是列宁国家资本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中的国家资本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大丰富和发展了列宁的国家资本主义理论。下面就这个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复杂环境中,如何重新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不仅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课题,而且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客观现实问题。邓小平在创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资本主义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是当代中国认识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 (一)邓小平站在社会历史的高度,通过对当代资 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态势的综合分析,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首先取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既有认识成果基础之上,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进行了更加客观的分析。他说:“资本主义无论如何不能摆脱百万富翁的超级利润,不能摆脱剥削和掠夺,不能摆脱经济危机,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种极端严重的犯罪、堕落、绝望。”(《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67页。以下引用此书,只注卷次和页码。)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并没有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而变化。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产生的各种社会弊病,仍然在严重制约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健康发展。同时,邓小平也清醒地认识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