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瞿林东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4)
利用史学反党,是“四人帮”反革命阴谋活动的一大特色。“四人帮”豢养的一小撮“北门学士”梁效、罗思鼎、唐晓文之流,都以炮制“史学”文章而名噪一时。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史坛上产生的这一史学体系,集中国唯心主义史学之大成,其反动透顶实为古今 相似文献
2.
3.
刘晓华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23-26
梁启超历史研究的“客观研究法”实质上就是以历史客观事实为基石,以真实史料为中介,在认识上反复深化,从而揭示出历史事实的个性特征与普遍规律,并为现实生活提供“资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7.
刘剑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南怀瑾的文化整体观刘剑君南怀瑾先生对中国社会的认识,基本上是以文化为本位的,即从文化这幅多面镜去透视中国社会的本质。但他并不拘泥于文化,受制于文化,而是从文化与政治关联中找到个体、社会、宇宙之间的融会贯通之处,因而显示出他独到的广博与精深。一般人认为... 相似文献
8.
9.
一
南怀瑾先生一生行踪奇特.常情莫测。1949年初抵台湾设帐收徒,讲授中国传统经典,并任文化大学、辅仁大学、政治大学教授,先后创立“东西文化精华协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十方书院”等文化机构,门生遍海岛,在台湾思想文化界影响极大。
然而在上世纪80年代,台湾发生“十信案”。蒋经国借机将一批党政军要人整的整,贬的贬,调的调,抓的抓,连南怀瑾先生也被怀疑为“新政学系领袖”。1985年南先生不得已“避迹出乡邦”。离开了生活36年的台湾,到美国华盛顿隐居3年,直至蒋经国逝世后的1988年秋才途经日本返抵香港定居。 相似文献
10.
周松柏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3,(1)
研究历史,是要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因此,掌握从不容易看出问题的史料和史实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这是很重要的。当前流行于国内外的历史比较研究法,就是这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也得到了较多的运用。如何对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国外有的学者认为可分三类:历史类型性的比较,历史 相似文献
11.
12.
13.
潘富恩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南怀瑾与浙东学派潘富恩南怀瑾先生出生于温州乐清县。他的治学态度、方法及特点,颇多继承和弘扬浙东学派的精神。浙东学派是南宋和清初时期提倡实事实功、主张穷经而求证于史的学派。浙东学派巨子陈亮有所谓“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的学术气魄,不盲目崇拜权... 相似文献
14.
目前市面上影响比较大的讲述《论语》的书里,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有着让人惊叹的销量。1976年5月,南怀瑾演讲辑录的《论语别裁》在台湾出版,到1988年已经再版18次。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论语别裁》引进大陆是1990年,并没有预想到海峡这边也会迅速欣起“南怀瑾热”。台湾老古文化出版总编辑、随南怀瑾30余年的刘雨虹女士回忆,同样是1990年秋天,她经人陪同到北京商务印书馆洽谈南怀瑾《孟子旁通》和《老子他说》两本书的出版时,曾遭婉拒,原因比较复杂,既有对学术价值的犹疑,还有对其能否在大陆流传的顾虑,两本书后来改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现在没有任何出版社会对南怀瑾的书能否流传产生置疑,尽管它的学术价值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5.
时值国学大师南怀瑾逝世3周年之际,南怀瑾三子南一鹏写书立传,力图还原一个真实、平凡的父亲.不让贫困在孩子心里留折痕1955年南一鹏出生时,正是父亲南怀瑾生意失败,一家人挤在台湾基隆小巷的陋室中,有段时间家里三餐不继,父亲却始终面带笑容.一天,朋友送来了半袋米,然而父亲听说附近有户人家已无米下锅,马上把这半袋米送给了那一户人家.举家食粥,父亲端着碗对孩子们说:“别人遇到困难了,即使自己碗里只有一碗饭,也要分出半碗来帮助别人,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能帮的就一定要帮.” 相似文献
16.
顾晓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当代文化情境中的南怀瑾顾晓鸣南怀瑾的著作主要是一种阐释,一种面对新的文化情境和文化大众的释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经过一、二千年的“述而不作”和“一句顶万句”的教训和驯导之后,大多数人不但对先人,甚至对与中国文化学术风格殊异的西方文化,也采取“言必... 相似文献
17.
18.
方园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
“五四”以来,我们对封建文化在政治、思想上作了很多批判,但对其方法论落后性的批判是很不够的。封建文化的学术主流就是“经学”,其主要方法是对儒家先哲的著作进行无限的注释、正名、考据。这当然也是一种学术研究,但它基本上是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而不是对实践生活中第一手资料的直接研究。对前人知识的整理,本身又可以整理,这样下去,注释的注释,考据的考据,再注释……,可以无限开展下去,形成极为繁琐庞杂的经学体系,而这种知识却离人类知识的本 相似文献
19.
李晓谷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6(4):51-54
《考试说明》“对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只限于气体质量不变的情形。”① 我以为这是一句废话。因为 ,气体质量发生变化 ,中学阶段的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T =恒量 ,根本就不能用。近来教育部又提出 :高考命题“内容源于大纲 ,但不拘泥于大纲” ,“要增加应用型和实用型的题目”。如医院用氧气瓶输氧的问题 ,抽气问题 ,充气问题 ,测量真空度的问题等等 ,都属于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 ,其质量发生变化的问题 ,而这些又都是典型的应用型和实用型的题目。因此 ,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 ,高考出现考查气体质量发生变化的题目势在必行(2… 相似文献
20.
高若海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
南怀瑾著作“三热”高若海南怀瑾著作热销,是图书市场上一件引人注意的现象。读者爱看南怀瑾的书,出版社争出南怀瑾的书,连经营盗版谋利的不法之徒,眼睛也盯着南怀瑾的书,其“热”如何,已可想而知了。然而细一思之.南怀瑾著作热的出现,与市场上一阵风似的“这个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