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梦因为过于缺乏形式规律,种类过多,很少是叙述学研究的对象.梦具有独特的文本性和叙述性,因此是一种叙述文本.它按叙述文本的规律,对梦材料进行选择和组合.但是梦者只是梦的受述者,梦的叙述者是大脑的另一部分,虽然对叙述的机制我们至今不甚了解,但是梦与虚构和幻想有极多的符号学与叙述学的相通之处.梦是人类在进化中继承下来的生理-心理功能,对人类保持幻想能力,增进叙述本领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王韬小说《三梦桥》中的梦在整个小说叙述中所起的作用、它与人物心理、情节发展、叙事时间的关系问题。从叙述者对梦的利用、调控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持男性立场、带男性偏见的、狡猾的叙述人,他通过几个梦的戏法,把男人的一次婚变叙述成一桩奇迹。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叙述学研究正面临第三次范式变革。发生在多领域的叙述转向对经典与后经典叙述学提出了挑战,赵毅衡“广义叙述学”理论框架的提出无疑顺应了这种发展趋势。面对叙述向多领域扩展,叙述的交流性得到凸显,事实上,叙述的交流性是叙述文本普遍的存在方式。交流叙述学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经验的社会化是人类完成自我与社会建构的基础,与意向、合作、经验共享、叙述自反性共同构成交流叙述学的认知基础,这些基础构筑了包括叙述在内的人类交流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4.
 广义叙述学是赵毅衡教授借鉴西方符号学原理,探讨所有叙述体裁共同规律所构建的“广义符号叙述学”。深入其研究范式背后的跨学科原理,可发现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的“三层次论”存在诸多遗留问题,且这些问题反映出广义叙述学研究范式与中国本土叙述传统间尚有隔隙。而故事形态学所遵循的形态论范式源于西方生物学,遵循人文科学相关跨学科原理,现已被广泛借用到美学、艺术学及文学研究中。同时,以形态学为基点的故事三层次论,可对广义叙述三层次论的遗留问题做出回应,且更适用于还原中国本土叙述经验,为彰显中国故事的本土意蕴提供了更多学理可能。  相似文献   

5.
依据赵毅衡的叙述学理论,<已知世界>的多层叙述结构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是为其历史题材的主题特性量身定做的,同时,从分层的叙述学功用分析,各层次递进有效服务于情节发展,深刻揭露复杂、残酷的黑人奴隶制社会的主题.研究表明,作者爱德华·P·琼斯的独特叙述策略使<已知世界>这一讲述黑人奴隶主的另类主题的作品得到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6.
梦叙述是《左传》叙事中独特的风景。其文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梦境以及简洁传神的描绘展现出梦书叙述本身的美学价值;在整个叙事背景中,《左传》梦叙述促进了叙事情节的发展并且编织出精巧的行文结构;作为梦文学的滥觞,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隐含作者是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不可靠叙述的判断和文本的阐释都具有重 要影响。对 《洛丽塔》中隐含作者的建构不仅依赖于对叙述者可靠性的判断,也依赖于作者本人的 说明。这进一步表明,隐含作者不仅仅是读者从文本中推导出来的,也是作者隐藏在文本之内的一个 化身,对小说的阐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杜芳 《百色学院学报》2012,25(5):100-103
安徒生童话中的叙述者的价值判断、道德取向明确且稳定,作品的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准则一致,具备了叙事学研究中的可靠叙述特征。其可靠叙述具有三个特点:第一,隐含作者怀有的基督教情结,这与真实作者、叙述者不谋而合;第二,叙述者有意避开政治因素,将问题的解决归于宗教,且真实作者、隐含作者也表现出同样的态度;第三,童话童趣盎然,隐含作者和叙述者两者在表达童心、童趣的意愿上与真实作者并无实质性的偏离。  相似文献   

9.
不可靠叙述:从叙事策略到文学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可靠叙述是叙事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修辞方法与认知方法是当前两种主要的研究方式,对于文本叙述可靠与否的判定,修辞派以隐含作者的观念为标准,认知派则以读者的规范为参照,而这两种研究方式的理论争鸣也引发了学界对二者进行综合的理论探求,不可靠叙述研究已然呈现出多维发展的景观。当前对于不可靠叙述的理论探讨,基本上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叙事策略,应突破仅仅将不可靠叙述定位为叙事策略的限定,从文学观念的高度对其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0.
叙述学是研究叙述作品的一门学科、是在语言与文学的交叉研究中形成的新的文学研究方法。这个在小说创新的高潮中诞生的理论包涵内向性、抽象性的封闭系统 ,并注重叙述作品深层次的研究。蒙古族拥有丰富的民间文学遗产 ,它给叙述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在蒙古族新时期文学“内转型”现象中出现的叙述模式的转变更是叙述学的研究方法渗透于蒙古族文学研究领域创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八九十年代 ,蒙古族文学界利用叙述学研究叙述作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这无疑是发出了在蒙古小说研究中诞生叙述学系统研究的信息。但是 ,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缺陷 ,鉴于这种情况 ,利用叙述学的方法深入蒙古族叙述作品研究时还应注意形成系统研究 ,从实践出发 ,扩展狭隘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