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南朝典签的权重现象并不是普遍的,即使在权重的宋孝武帝至齐武帝时期也仍然如此,弟系宗王府的典签权重于子系宗王府的典签.鱼复侯萧子响事件后,齐武帝对典签的弊端有所认识,对权重的典签予以制约,并惩治了他们的胡作非为.此外,本文对宗王不必依赖行事的年龄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宗王之治是元代云南政治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它与行省制、土司制和宣慰司体系等一起构成元代在云南的一元多极政治体系,为元代中央政治在云南统治的加强奠定基础.通过对元代云南"九王"的世次和任职时间作考证,并对其他诸王进行对照考察,可以看到宗王在元代云南政治体系中的作用及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东晋的宗室主要为"五马"与谯王,他们南渡除战乱的原因外,还有政治上的原因,即他们都处于东海王越权力体系的外围.尤其是琅邪王睿迁镇建康,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是东海王越将他边缘化的结果.东晋皇帝多依靠宗王来对抗门阀,宗王势力的消长与当权门阀的兴衰呈现明显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齐武帝初欲传位于萧子良 ,但害怕因此骨肉相残 ,而可能导致江山易主 ,最终还是立太孙萧昭业为帝。萧衍背离萧子良的原因在于竟陵王实力太弱 ,而不全是萧衍为了雪父耻。萧子良的失败与齐武帝疑忌皇室成员 ,致其重文才轻干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豫章王萧嶷是齐高帝的爱子,政治地位较高.太子萧赜多违制度,几乎为萧嶷所取代;萧嶷之僚佐又有拥立豫章王的倾向.因此,萧嶷在武帝(萧赜)朝一直备受猜忌.他常常借孝悌之道与尚文事来避祸.文惠太子萧长懋与萧嶷的关系也很微妙,萧子响事件则更加剧了二者之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6.
西晋“赵王伦起事”社会基础辨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西晋特殊的皇统继承事实和理念,恶名昭著的赵王伦政变,包括废杀贾后和自立为帝,其实还是有比较广的社会基础的.唯其如此,赵王伦败亡后,宣景一系宗王仍得以与武帝二子"迭总天权".  相似文献   

7.
南朝的皇位更替有着明显的规律,即由藩王或异姓登位的皇帝,其皇位都比较稳固,而由太子登位的皇帝,其皇位多不稳固,而且这两类皇帝大致是交替登位。这种现象与宗王出镇制密切相关。宗王出镇制对门阀势力的兴衰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门阀士族因为在方镇由府主下降为僚佐,其政治地位也随之降低,而地方势力及寒人则能随着出镇宗王的上台而得势。  相似文献   

8.
宋孝武帝与竟陵王诞曾先后出镇雍州,与雍州地方势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孝武帝依靠雍州势力上台后,竟陵王无疑对孝武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所以孝武帝必欲诛之而后快.经历此事,孝武帝意识到由宗王镇边会造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对方镇格局进行了调整.但是,这一措施却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居边异姓势力的兴起和刘宋政权的灭亡.  相似文献   

9.
王融《上疏请给虏书》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齐书》卷47《王融传》载齐武帝永明中,北魏遣使向南齐求书,结果“朝议欲不与”。王融上疏力主赐给。此疏严可均收入《全齐文》,题为《上疏请给虏书》,今仍其名。下面就有关此疏的几个问题略作考析。(一)关于北魏遣使求书的时间《王融传》中未记载北魏遣使求书的具体年代,他书亦不见载。本传记融“上疏请给虏书”事后,接着是“永明末”奉齐武帝命主持《汉武北伐  相似文献   

10.
西晋八王事行系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西晋八王之乱,照旧史家的说法,自惠帝水平(元康)元年以迄光熙元年(291~306),首尾凡16年;按其实际发生,则主要集中在永康二年至光熙元年(301~306),凡6年.这个事变的酝酿和爆发,对西晋政局影响至深且巨.追溯其事之何以发生,学界几乎言人人殊.但归根结底,总是与宗王掌握并争夺中央和地方的军政大权密切相关.为便通览,本文以八王  相似文献   

11.
梁代皇族萧氏兄弟指昭明太子萧统与萧纲、萧绎,他们都富有文才,文学旨趣和而不同,互渗互融,周围聚集着许多文士。他们经常就文学问题展开坦率的对话,其对话风尚,在当时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渐渐形成传统,中国古代文论的诗话风尚受此泽溉,值得后人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翠姨是她最后一部作品<小城三月>中的主人公.萧红采用平视叙述视角,使人体会到翠姨之死,一方面是呼兰小城那愚昧、保守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翠姨自身软弱的性格和对男权至上传统道德观念习俗的认同深深毒害了她的思想,这也是她悲剧归宿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南朝萧衍曾是“竟陵八友”之一。在齐末的社会动荡中,他统率军队,开创了新王朝。登上皇帝宝座后,他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文治武功俱有可观。晚年他又是一个痴迷的佛教徒,曾经多次舍身同泰寺,最后在侯景之乱中悲惨地死去。萧衍的一生,经历了由文士、将军、皇帝、佛教徒的社会角色转换,这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先界定“亚脚色”的概念,梳理有关“哮”、“郑”、“偌”诸种亚脚色研究的学术史,通过文献以及民间俗语的研究,证明此类脚色专称皆为伶人用语,“哮”为“醋大”之义,即戏曲中所谓酸丁,“郑”的含义即“道人”,“偌”即杂扮艺人,意即模仿、相似,也即伶人所谓“似象”。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仔细阅读萧红的乡土小说就会发现,其创作视角的选择、调整,温情脉脉的灵魂探索,充满灵性的自然描写,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借鉴了外国文学的创作经验,其创作手法与辛克莱、史沫特莱、屠格涅夫、契诃夫、罗曼罗兰等有许多相通和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萧红对于女性生活命运的表现是独树一帜的,写出了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在生命价值、意义层面上显现出对女性的关怀。萧红的笔触伸向了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和为其提供养分的现实土壤,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文化思路融入到了她对妇女命运的表现中,从民族文化的深处揭示了封建主义对妇女的精神奴役,这使她的作品超越了同类题材的小说。  相似文献   

17.
甘泉是西汉的北部军事要塞,也是皇帝日常活动的北部边界。武帝元狩四年是西汉甘泉由军事战略要地转为国家祭祀中心的分水岭。泰畤的建立是甘泉中心地位确立的标志,但甘泉取代雍地成为郊天之所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武帝在甘泉设置九天巫与其对它方神祇的新奇和对匈奴的政治笼络有关。西汉前中期的国家祭祀较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主要以皇帝个人信仰为旨归,因而不论是雍地郊祀"五帝",还是甘泉郊祀"太一",其实质都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一点在成帝、王莽时的郊祀改革中才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8.
"小姐"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意义变化反映了社会生活及人们观念的变迁。汉语"小姐"作为一种称谓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其命运"多灾多难",词义演变一波三折,几度沉浮。通过对"小姐"的语义演变的回顾浅析词义发展的基本趋势和词语语义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萧红小说行文特点的探讨与研究,试图从言说方式对其小说艺术形式的现代特征加以论述。萧红作品的主导思想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重新审视,而她的作品中所反映的这种现代性与超前性,正是通过个性化、女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广大人民的切身痛苦结合起来的。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使得她的作品独具魅力,这证明了她的小说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及对现代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肖凤1980年以其《萧红传》一书打开了新时期传记文学相对沉寂的局面,探讨了传记写作的新模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传记作品可读性与史料性的结合点上做出了可贵的贡献。这一方面奠定了肖凤在现代女作家传记写作方面的地位,一方面带动了整个作家传记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