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春秋战国是汉语发展演进的重要时期.从<墨子>大量使用同义复词的情况看,当时汉语中已有为数众多的同义复词,同义语素并列组词已成为词汇双音节化的重要构词方式;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同义复词在先秦已经存在,这些古今传承的同义复词在汉语史上有联接古今之作用;<墨子>中的同义复词反映了其形成阶段结构的不稳定性和语素间组合的不定性.  相似文献   

2.
同义复词是指意义相同的词语连在一起使用,表示同一概念或事物.它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修辞现象”.由于一些字词的古义在后代往往隐没不显,加之人们释词时以今律古的思维定势,因此很容易产生望文生训、误解同义复词等错误.表现在辞书编撰上,在“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的思想指导下,语文辞书的编撰强调和着眼的是语言单位的“分”,忽略轻视了其“合’,释义时往往将同义复词强为分解,字字落实,务要说出其异,以致扦格错误.目前最大、最权威的《汉语大词典》,由于编撰者的疏忽或误解,对同义复词错误解释的现象时或可见.本文选取八例试加辨正,以期引起词典编纂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同义复词是古今汉语里一种重要的词汇现象。加强对同义复词的深入研究,对语文辞书的编撰和修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新近修订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为例,从纠正错误的释义、精简繁复的释义、增补缺失的义项、系联失应的词条、弥补失收的词条等五个方面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王充《论衡》继承了先秦以来的杂文学观念,对"文"进行了广泛的论述,从"天文"到"人文",从广义的纹理色彩之"文章",到相对狭义的文字著作之"文章",层次不一,含义广泛。在杂文学观念的基础上,王充还对"文"与"质"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既继承了先秦以来"人学文质论"的思想,又开始了"文学文质论"的探讨。他提出的"五文"说,对后世文体理论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同义复词是古已有之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对汉语词汇系统和语义系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词的复音化是汉语演变的一条重要轨迹,了解同义复词,对汉语规律的探索、古书训诂和辞书的编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的语文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其中的同义复词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语文辞书在同义复词的收录原则、释义方法和编排处理等方面都缺乏理论指导,存在同义复词的释义错误、义项遗漏、词条失收、书证滞后和孤证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语文辞书的质量和声誉。《同义复词研究与语文辞书编纂》一书是训诂学与语文辞书研究的新成果,它不仅拓展了同义复词的研究空间,并对语文辞书的修订与编纂提供了新的视角。该书具有如下特点:一、框架明晰,体例严谨;二、内容详备,广征博引;三、论证精审,创见迭出;四、学风严谨,著述规范。  相似文献   

6.
《论衡》是研究汉代越文化的重要资料。《论衡》中丰富的禹资料对于汉代禹文化的流传与演变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王充对禹感生说作了批判,认为禹治水所受洛书是《洪范》,《山海经》为禹治水时所作,但否定会稽山得名和禹葬鸟佃等有关于禹的传说。《论衡》中的禹形象展现了王充性格与思想的特征,即质实性、批判性和立异性等。在很大程度上,王充依然是传统精英文化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7.
中学文言教材中的同义复词辨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注重单音词的教学,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在文言文课 文中,还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同义复词,在古汉语中称为“连文”或“同义连用”’。 “同义连用”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现象,但由于字、词的古义在 后代往往消失,因而易造成对同义复词的误解。在中学文言教材中,课本编者 也常常将同义复词仅从单个语素的角度去理解,因而往往不得其义而发生误 释,这是不得不辨的。  相似文献   

8.
《论衡》是一部具有文学性的政论散文著作,探析其文学思想对于我们理解《论衡》的文章写作意义极大。《论衡》的文学思想是在王充朴素的科学精神,即"疾虚妄"式的批判、"求真美"的价值取向下形成的,突出表现为"为世用""求真美"的特点,并由此派生出王充的文章观。  相似文献   

9.
同义之词多并列,是古人行文的一个重要规律,也是双音节词最为习见的组合方式。同义复词作为古代汉语中一种普遍而又特别重要的的语言现象,可以由同义并列结构中的已知成分的意义推知另一成分的未知意义。本文就《汉语大词典》中的同义复词"贪鄙"、"咨访"予以辨析论证,以供将来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王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其主要代表作《论衡》的驳论美表现为尖锐美、周到美、逻辑美、平实美。  相似文献   

11.
从《论衡》看王充与谶纬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充与谶纬之关系较为复杂,这在其《论衡》一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论衡》一书常引用或化用纬书,这表明王充不仅熟悉谶纬而且多受其影响。他虽然对一些预言未来的谶言作了批判,但并未完全否定谶言与河图。他以命论等理论对圣王感生、异貌、受命等作了新的解说,但并没有完全否定这类政治神话,对汉代皇帝的政治神话更是信而不疑。他虽然不相信天人感应理论,对灾异谴告说作了批判,但却相信星气说、应政说等,并借助符瑞盛赞汉代帝王。  相似文献   

12.
王充的《论衡》一书,虽然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无神论作品,但对《周易》术数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易学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王充《论衡》中,"气寿篇"、"命义篇"、"无形篇"、"初禀篇"等都论述了命,并且论述了人的命和"禀气"有关,为古代人们探讨自身规律的"推命术"奠定了基础。另外,《论衡》在前人的基础上丰富了当时的"相术"说,其"诘术篇"丰富了当时的"风水说"。  相似文献   

13.
王充对魏晋经学产生了不少影响,这在王肃经学中得到典型的体现。王肃之父王朗在会稽任职时获得《论衡》一书,王粲将《论衡》一书带至荆州,王肃之师宋衷与王粲同为荆州学派代表人物,因此王肃接受王充思想影响是很自然的事。王肃以求“实情”的治经态度对当时盛行的郑玄经学作了辩证地批判,这种治经态度和批判精神当多得益于王充。王充是东汉时期反对谶纬的健将,王肃亦反对谶纬学说,在经注中常对感生等现象作理性化的解说。王肃经注具有平易质实、简洁精炼的特征,这种风格与王充文学主张与文章风格等的影响有不少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对天地相对尺度的认识上,中国和古希腊有着截然不同的见解。希腊人认为地远远小于天,中国人则主张地的大小可以与天相比拟。导致中国人产生这一认识的根源在于古代哲学中的阴阳观念和宇宙起源演变理论的影响,传统的天地测量之术则给这种见解提供了数理依据。另一方面,东汉王充通过对在不同地点观察太阳出没时的大小及北极星方位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明确提出了“地小居狭”的主张。王充的论证方法与托勒密是相通的,而思想根源则与其重视量的概念的思想方法有关,但他的观点长期被人们所忽略,未能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衡》中同义词运用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同义词与反义词的融合使用,相关同义词的汇合辨析,同义词对用,单音复音同义词交替使用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论衡》一书中同义词运用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共计114个包含“何”字的句子。“何”字除单用之外还可与其他语言成分合成众多的惯用词组、固定格式和复合虚词。分析、归纳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对汉语史研究有助益。  相似文献   

17.
为王伦辩诬     
王伦是两宋之交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对金主张议和 ,故受秦桧信任 ,这一点最遭同时代人的攻击和后世的非议。他又坚贞不屈为国捐躯 ,显示了不屈的民族气节。对王伦应做出客观、历史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