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洋民俗作为一种合法性话语在规范女性社会性别身份的同时,也为女性提供了表达情感、进入社会的途径.在以海洋民俗为代表的海洋文化影响下,当代海洋小说塑造了两类典型女性形象:一类是传统观念中的"好女人"与"坏女人"形象.她们或在"守候"与"出发"的循环中延续着女性亘古的命运,或在"古老"与"现代"的对立中消解海洋乌托邦的幻想;另一类是打破民俗禁忌与性别期待、主动走进海洋的女人.在集体海洋、商业海洋、文化海洋等场域下,她们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向度,找到了重建女性主体、释放自我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在闵西许多传统村落,神灵崇拜潜意识地左右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烧香敬神是许多村落妇女必然的生活内容之一.与一般的善男信女不同,不少传统村落妇女是当地民间信仰的虔诚信徒,烧香敬神已成为她们一种自律性、制度化的生活方式;她们既生活在有形的现实世界,又虔诚地追求无形的精神信仰,两者对她们的角色要求有时甚至是矛盾的.她们和一般善男信女的"分界线"在于"皈依",而出家女性则是她们中最为执著的一个小群体.本文以闽西地域传统村落的女性皈依者为考察点,力图用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和话语来透视她们隐秘的精神世界,诠释她们精神生活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3.
平原 《河南社会科学》2005,13(5):115-117
"五四"时期女作家思想意识的觉醒,使她们在女性角色的定位和性别的自认中将母性的价值档和地位遮蔽起来,在对社会和自身的反思中,她们的作品缺少对母亲角色的正确认识,这就意味着女性在对自身性别意识特别是母性意识的认定中存在着模糊性,至此女性的彻底解放就是虚妄.  相似文献   

4.
多丽丝·莱辛创作中女性形象独特性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堪称"英国文坛常青树"的多丽丝·莱辛以其不断开拓、不断进取的作品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在对女性形象刻画的深度和广度上,多丽丝·莱辛在20世纪英国女性作家中是首屈一指的.她的创作中出现了一个没有国界、没有种族区分、没有阶级差异和时间局限的独特而开放的女性世界,她们卓尔不群地站立在古往今来的妇女画廊中;她创作中的独特女性形象扎根于20世纪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她坚持用"自己细微的声音"辩证地表述着作家本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和创作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6,(7):141-147
新媒体赋权为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实现途径。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流入城市前获取流入城市的相关信息,促进她们做好职业发展的身心准备;帮助她们获取就业信息,找到工作;帮助她们增加收入,让她们成为"两栖群体"、实现"工作-家庭"平衡;帮助她们建立或扩展社会关系网络,为职业发展广开渠道;帮助她们学习知识与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新媒体赋权揭示了技术、性别与制度的理论关联,同时反映了女性农民工反"沉默螺旋"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是一部反封建的伟大作品,小说描写了很多女性形象,尤其是少女的形象.这些聪明美丽纯真的姑娘让作者看到了那个黑暗的封建社会中的"真善美",他动情地歌颂她们,并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假恶丑"的社会是怎样无情地毁灭着"真善美",令人对封建社会制度产生无比痛恨.  相似文献   

7.
进步主义时期,美国掀起了其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环境运动,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产阶级女性在该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们以各类女性民间组织为平台积极开展活动,成为环境运动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她们热衷于自然研究,出版了多部有影响力的动、植物研究著作,并努力在民众中开展环境教育、培养环境意识;她们游说各级政府制订相关立法,对森林、水、鸟类等进行保护,成为自然资源保护运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进者;她们还自称为“城市管家”,对影响城市环境卫生的烟雾、垃圾、污水等问题进行整治,美化、改善了众多工业城市的面貌.进步主义时期女性的环境运动不仅对20世纪美国的环境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极大促进了美国女性政治力量的成长,开启了她们大范围参与政治活动的先河.由于时代的局限,该时期美国女性的环境运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8.
郭力 《北方论丛》2004,(3):40-44
女性本文的历史叙述表现为对时间性的独特思考,她们借助有关时间性的隐喻修辞手段,把历史引向此在,从而在时间绵延的网络中,女性生命体验存在化.女性写作对历史理解的时间性,凸现出女性"历史在场"的主体作用,反诘并质疑以"空间化"的形式记载着的历史大事记,抗拒以历史理性面目出现并遮蔽的权力(男权)书写的暴力性.  相似文献   

9.
在张爱玲的笔下,生活着这样一群女性.她们生活在大都市,受过一些教育,有一些见识与智慧,不少人还有独立的职业,因此,被称为"新女性".但她们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与时代同步,追求物质享受,成为"女结婚员"依旧是她们追求的目标.然而她们的结局却是或死或伤,或沦为情妇,或变成高级妓女,或成为"活寡妇",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桎梏,从而陷入生命的荒原.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为沦陷区女性文学营造了特殊的政治氛围,恶劣的社会环境导致了女性作家特殊创作心态的形成,"言"与"不言"之间的尴尬徘徊以及对人生"安稳"的向往与追求让她们重新发现了日常生活的"诗意".于是她们的书写游离于主流的宏大叙事之外,只是涉笔于相对狭窄的女性问题、遥远的人性问题、细微的日常生活问题.然而,女性作家还是将这些主题写出一派泼辣景象--对"日常""人性"的流连填补了男权传统话语中女性日常生活经验的空白,又通过剖析女性自身从更深层面控诉了封建文化对她们的压迫和奴役,在与社会主流背道而驰的同时发出了自己独特的"声音".40年代女性文学也因为有沦陷区这一翼而更显丰富与多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