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家强控制、组织发育不良的背景下,资源动员理论和政治过程理论等对社区运动解释式微,社区性成为影响社区运动产生与维系的核心变量。空间、人口、组织三个社区性要素循环互动,促成或抑制了社区运动,同时形塑了程度不一的社区共同体(社区认同感)。内在的社区居民共同体与外在的社会(控制)结构两个社区性维度的互动解释了社区运动的发生与走向。本文认为,只有通过对社区性要素和维度的合理安排与调整,改变政府与居民零和博弈的关系,才能营造出合作、共赢的社区治理局面。  相似文献   

2.
论都市边缘农村社区的都市化——广东都市化研究之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三个个案为例,探讨了都市边缘农村社区的都市化及其相关的问题。选择的三个个案各具有代表性:南基村是亦城亦农的代表,鹭江村是漫长的都市化过程的代表,村中之村则是外来人聚居区的代表。最后就这一类社区中普遍存在的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其一为什么这类社区是城市综合治理的关键地区?主要原因是行政管理不统一,居民住房面积太大,和由于社区生活方式改变太快而带来的文化适应问题。其二是为什么这类社区都市化过程特别长?主要原因是户籍管理制度的城乡分离,土地管理制度的城乡差异,以及无规划、高密集的村落难融入都市之中。  相似文献   

3.
杨敏 《社会学研究》2007,22(4):137-164
本文分析了不同居民群体社区参与的具体过程,提出了4种参与类型:福利性参与、志愿性参与、娱乐性参与和权益性参与。通过对居民社区参与过程和社区认知的探讨,作者认为,社会转型和社区建设运动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是为了解决单位制解体后城市社会整合与社会控制问题的自上而下建构起来的国家治理单元,而不是一个可以促进公共领域形成或市民社会发育的地域社会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我国不断致力于改善"因地致贫"人民的生活现状。如今搬迁安置社区基本开始运转,由原住地迁来的居民在适应新环境的同时,也受到现代社区带来的种种挑战。基于此,分析移民面临的关系网络断裂、生计网络断裂和政策网络断裂的原因,从嵌入视角,结合政策,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正进入社区,日益影响到社区居民的生活,图书馆对社区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多方面,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提升图书馆对社区文化影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改变方法.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村居民寻求社会支援的社会关系意向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市居民和郊区农村居民寻求社会支援的社会关系意向比较蔡禾叶保强邝子文卓惠兴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通过什么样的社会关系来寻求社会支援,受到社区性质和社区居民自身特征的影响。据我们调查,城市居民寻求业缘关系的意向强于郊区农村,寻求血缘关系、夫妻关系的意向弱于...  相似文献   

7.
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它不仅在丰富社区生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促进社区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而且对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也具有引导、约束、凝聚、娱乐、激励改造的功能。本文在分析社区文化建设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回顾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是社区教育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尺。一般来讲,居民参与度越高,社区教育发展就越好。本文通过对社区教育的特点剖析,指出了居民参与度对于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增强居民参与度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社区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为切入点,通过对影响社区居民归属感因素的研究,运用量表问卷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现状进行描述,针对当前城市居民社区归属感的现状,制定可行性的策略,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完善社区居民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对居民社区归属感的培育,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和谐社会和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社区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2014年上海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生活调查数据,文章采用多类别对数比率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大型居住社区居民社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职住距离、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与居民社区满意度存在负相关关系;年龄、住房产权、住房类型对社区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雷世睿 《公关世界》2023,(12):28-30
在新时代中,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新形势对社区的管理产生了新的挑战。社区感能够大大提高居民和社区的情感粘连性,从而提高社区的凝聚力,使社区工作开展起来事半功倍。因此运用好社区感来进行社区营造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笔者将从社区心理学和社区感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社区感的发展和研究情况,以及参考中国台湾社区营造的发展经验,探讨社区营造中社区感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12.
美国最早的华人移民社区——唐人街,出现于19世纪末,它是美国历史上西海岸反华运动和1882年联邦政府排华法案产生的直接结果。在随后的发展中,唐人街逐渐形成了它鲜明的族裔文化和经济特色,赢得了早期华人移民的认同,成为美国最具特色的族裔聚居区之一。在过去的30多年间,伴随着华裔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新移民人数的不断增加,美国华人移民社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传统的东西海岸华人聚居城市及其他城市中涌现出许多与唐人街有着质的差别的新华人聚居区,纽约市的法拉盛社区和洛杉矶地区的蒙特利公园市就是其中的典型。当今美国华人移民社区的转型成为目前移民社会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族裔资本为中心”的解释性框架,可以尝试解释“美国华人移民社区转型”的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3.
伴随城市化的发展,一部分老人“移民”到城市生活,由于文化上、经济上整体比本地居民的水平低,农村老人心理多少会有些自卑,与本地居民的联系很少,城市融入情况有待提高.本文重点从社会工作视角分析,并引入社会工作介入方法,以社区社会工作为切入点,发展专业化的社区服务中心,作为农村老人城市融入的现实路径,为促进农村老人城市融入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4.
佟林杰  孟卫东 《城市》2013,(3):46-49
"邻避"一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用来描述那些能创造经济价值、但会对环境以及居民生活产生负效应的设施和项目,随后被广泛应用于社区和地区冲突的研究和治理中。我国社会正处于由工业化时代向后工业化时代转变的关键时期,随着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社区运动以及社区民主的不断进步,城市居民对生活环境和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社区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发展和社区建设中的矛盾冲突不断增加,以邻避冲突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绿色社区建设是当前中国城市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绿色社区建设工程的政策框架及作为"绿色社区建设"前沿的广州市区两个个案实践过程的分析,指出绿色社区建设不仅带来社区环境的变化,而且其整个创制过程帮助重组了社区的公共空间,这一社区公共空间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市民空间,其建设仍然依赖于社会主义时期的群众动员技术,但是其对社区参与的鼓励也为社区自我组织以及NGO进入社区居民的公共空间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6.
固原市生态移民对回族地区的生产文化适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帆 《现代妇女》2014,(5):273-273
在国家扶贫资金的支持下,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宁夏南部"西海固"地区的一部分经济发展落后、生态环境恶劣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群众,集中搬迁到黄河灌区能够得到便利灌溉的地方,实现异地扶贫开发,寻求经济发展。人口迁移是生产文化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宁夏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在促进移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移民群体传统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一文化变迁的过程中,移民对此时此景文化的社会适应状况成为我们观察文化、社会变迁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蚕食乡村地区所引发的传统居住空间变迁,使城市边缘区的农转非社区面临社会空间重构。这类社区的公共空间完全按照城市居住景观来修建,但居民延续了很多农村原有的生活习惯与社区文化,与周边城市在空间上的同质化和社区居民与“城里人”的异质性导致按城市住区景观设计的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与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不适配。因此,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农转非社区的形成、社会异质性与空间同质化特征,并梳理了国内外异质社区公共空间适配性的相关研究;其次,基于对重庆市嘉和社区的田野调研,从公共空间属性与使用两个层面,分析了农转非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特征与公共空间的运行机制,评析了各项公共空间资源配置与利用率、聚集性以及活动类型之间的适配关系,探讨了影响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配置与设计与居民日常活动需求失衡的原因,为国内农转非社区更新,尤其是农转非社区公共空间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狄金华  周敏 《社会学研究》2016,(4):193-217,246
族裔聚居区是国际移民社会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它的发展与治理形态对于国际移民及其移居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族裔聚居区而展开的个体或群体行为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从族裔聚居区内在的结构来分析其对族裔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移民社会融入的影响。本文在细致梳理族裔聚居区研究理论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检视族裔聚居区经济理论"从社会看经济"研究路径的内在逻辑,并剖析其分析概念和架构的局限所在,进而提出"从经济看社会"路径在未来族裔聚居区研究中的可能与可为。本文认为,"从经济看社会"有助于将族裔聚居区重新置于研究分析的中心位置,并跳出原有的"隔离—融入"(边缘—主流)的二元对立分析框架,在一个多元的视角中,以族裔聚居区为中心来审视作为不同族裔的国际移民群体之间、移民群体与本土其他族裔群体之间由于冲突、合作与博弈构成的社区结构以及身处其中的个体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9.
城市社区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与产品供给是城市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城市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新的社会化服务网络,开始承载公众生活内容、满足公众社会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成为城市治理中的一个功能载体,凸显出其在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的城市社区建设中,应将社会组织作为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主体,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以协同治理来应对市场的失灵、弥补政府的不足,有效地整合和配置社会资源,提升社会组织自身潜能,最大化地满足社区民众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20.
刘中起 《城市观察》2012,(6):156-167
城市社区公共空间既是一种物理空间,又是一种制度与文化空间。上海G社区探索楼道公共客厅与楼道居民自治,通过楼道公共空间的拓展与构筑,增强居民归属感,构建居民交流、共商机制,改善社区认同,让社区从一个生活的共同体演变成一种信念的共同体,维护了社区的和谐和稳定,推进基层社会的动员整合。这种社区自治性的成长不仅是社会力量内部整合的基础,也构成了社区共治的基础。由此,未来社区治理的方向是如何建立起社区事务协商参与的多级公共空间,形成共治、自治衔接的有效机制,从而真正实现基层社区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群众自治相衔接的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