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尚顺顺 《可乐》2010,(12):16-17
一个屋檐下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跟妈妈吵崩了。赌气从家里搬出来后,我在火车站附近租了一个单人间。我租的房子在11楼,是顶楼。对门我一直没见过,听说是一个以擦鞋为生的女人。我想,我大约不会与她有交集。  相似文献   

2.
孙惠芬 《社区》2008,(23):6-6
对我来说,创作和阅读就像两个吊桶打水,一个上来了,一个自然就下去了。我在写作时,不能读书,我在读书时,也不能写作。长篇小说《吉宽的马车》交稿后,我一直在阅读。我是一个没进过大学校门、只有初中文化的写作者,对我而言,书不仅仅是食物,还是灯塔,它除了养育我让我成长,还进一步照亮我的人生经验,焕发我的艺术想像,开启我对生活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人生与伴侣》2011,(10):49-49
卫斯理写过一个恐怖小说,叫《头发》。当然,我写的跟这个没关系,不恐怖,我写的,就是我头发的那点事。在我小时候,经常有一个诡异的画面。小小的我,洗完头发,丰干不干之际,坐在一个小凳子上,我娘坐在高处,给我把头发梳成一个马尾,然后,拿很细很长的带子,一圈一圈绕起来。在最下面打个结。怎么说呢,效果很像现在古装武打片里侠女的造型,还得是粗制滥造那种。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的天堂 我不是宅女。我也不是淘女剩女泡女,这些统统与我无关。我只是一个循规蹈矩在办公室里做财务统计的女人,看起来很年轻。世界在我身边,但我在世界外面。  相似文献   

5.
在朋友眼里我绝对是一个事业型的男人,是的,此话绝对正确。近两年来,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长途跋涉”,跋涉于一个个案件之中,跋涉于我的当事人之间。作为一名律师,我以法律为准绳,为我的当事人维权,为正义维权,履行着一个合格律师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6.
我一直都崇拜姐姐,嫉妒弟弟。他们一个被父母委以重任,可以在任何事上有不小的发言权;一个可以无休止地冲父母撒娇,而不必担心招致他们的呵斥。而我挤在这两个得势得宠的家伙中间,每每都需要绞尽脑汁地想些歪主意,才会稍稍靠拢我一个又一个的小理想。这让我总是会恨母亲,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呢?在我的成长岁月里都一路让我头疼。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既不被人识破狡猾,又顺利达到目标,难道他们将我生下来,就是要给我呵斥和忽略的吗?  相似文献   

7.
我的梦     
我叫吴鹏弘,以前我是一个太不爱护桌子的小男孩。因为我有时要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有时做数学作业在桌子上打草稿,有时还在桌子上随意敲敲打打……有一天我来到学校,忽然,我变成了小书桌“可可”,被一个强壮的老师移到了一个崭新的教室里。在这个崭新的教室里,有许多可爱的小书桌,有“美美”、“亮亮”、  相似文献   

8.
丰富的安静     
周国平 《社区》2008,(20):29-29
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宁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曾经有一个时代,广大的世界对于我们只是一个无法证实的传说,我们每一个人都被锁定在一个狭小的角落里,如同螺丝钉被拧在一个不变的位置上。那时候,我刚离开学校,被分配到一个边远山区,生活平静而又单调。  相似文献   

9.
《女人世界》2006,(4):83-83
“我的第二号情人。那时我二十岁,和一个男人结婚了三个月,但后来他变成了同性恋,在那段婚姻变调之后,我需要一个男人来让我觉得我仍然是有魅力的,而第二个他做到了他让我了解到,不管怎么样,我都不能去改变我的丈夫除了很长的聊天之外,我们有了最棒的性爱,充满了欢笑和实验性,他教我好多东西,让之后我所遇到的每一个男人,包括我的老公在内都受惠了。”——蜜雪儿,28岁。  相似文献   

10.
三言两语     
佚名 《阅读与作文》2007,(10):24-24
我是一个来自大韩民国的大学生,现在大贵国的上海市学习,我很喜欢上网,和我在韩国以及中国的朋友们聊天,现在我想以一个普通韩国公民的身份,谈谈我的真实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怕败者败     
邓笛 《社区》2008,(11):27-27
许多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在纽约观看了萨洛米·贝的演唱会,当时萨洛米·贝还是一个新秀,这是她第一次开个人演唱会。她的歌声舒展柔美,如行云流水。我陶醉其中。我当时才刚刚尝试写作,很想对她做一个采访。为了防止碰壁,我尽量让自己的口气听上去像一个专业作家。  相似文献   

12.
初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能够寻觅到良师非常关键。我想,在我初中的语文学习上,我觅到了一个良师,那就是您,胡老师!  相似文献   

13.
他正处在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而我也可能会束缚于他的过去或我的过去,正在“对话”的究竟是哪两个人?假如在我与他的对话中,我把他当作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个无知的学生、一个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人或一个精神变态者来对待,那么在两人的关系中,我的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都会限制我成为可能的那个人。耶路撒冷大学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布伯有一句格言:“肯定别人!”这句话在我看来特别意味深长。他说:“肯定意味着……接纳另一个人的全部人格……确认他,理解他,尊重他……促其变化……我在内心确认他,那么在他内心,关于这种人格……现在就能得到完善,能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下午的另一个公司的一间会议室里。阳光平静。我平静。坐在我旁边奋笔疾书的是王晨,刚大学毕业的小女孩,这个公司我老来,每次都是她做记录。所以,我认识她,成都姑娘,人美嗓亮。  相似文献   

15.
情感吧     
《女人世界》2006,(8):74-75
为什么当初我爱的人不是你 为什么当初我爱的人不是你?南溪在我耳边流泪。南溪是知道我对她一直的爱,也认为只有我是永远不会伤害她,可是她不知道,爱上一个人的同时,总是以伤害另一个人为代价的,就像南溪的男朋友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伤害了南溪,我爱上南溪,不是也伤害了小衣,  相似文献   

16.
朗朗 《社区》2010,(5):19-20
我坐在父亲破旧的自行车后座。穿过北京的大街小巷,我不由自主地拿北京和沈阳做比较。在沈阳.大家都知道我是个才华出众的小钢琴家;在北京我什么都不是。在沈阳,父亲是一个身居高位的警官,别人对他又怕又尊重:在北京.没人理睬他,他只是一个骑着一辆二手自行车,车后带着一个胖小孩的男人。  相似文献   

17.
郝金红 《山西老年》2011,(10):45-45
14岁那年,在决定人生走向的中考中,我以一分之差与梦想擦肩而过。接到分数单的那一刻,我无法形容自己极度沮丧的心情,只认定生活对我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我仿佛听见一个声音不断地在我耳边说:你落榜了,你被淘汰了!  相似文献   

18.
告别师专     
师专我呆了十一年。如果算上做学生的三年那就要更长。八一年春天,我毕业国业于中文系。六年后,学校组建艺术系,我就又调到了那里。在艺术系,我又呆了五年。1992年9月,某一天,我办完了最后一项高校手续。我揣着那些盖了许多公章的纸走出厂校门。我想。从形式讲我不再属于这里了。我不再是这里的公职人员。在花名册上,我被消灭了。我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离开了这里,这使我想起来总有些不甘。情感上我很依恋这个地方。它造就了今天的我。1978年3月我初入校门的时候,第一次考哲学.我党考了一个47分。这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数字。它们就像…  相似文献   

19.
申力雯 《社区》2008,(20):14-14
我已不再读书.当然不等于我不再思考。 作为一个写字的人不读书是不可思议的,但我是一个率直的人,在这崇尚包装的时代,我始终觉得包装是一种枷锁:我是一个喜欢轻松的人,一生追求的是简单的生活。 我曾经是个爱读书的人,现在不读书是有理由的。第一个理由:为了降低生命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1,(7):7-10
现今,离婚和关系破裂粉碎了无数人的人生,然而在这样的一个时世,有着这么一个关于一对父女信守承诺的故事。 我父亲不善表露感情。我记得在我小时候,他从来不为我做的任何事情而发出“噢噢噢”或者“啊啊啊”之类的感叹。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知道我父亲是爱我的,但是将感情外露不是他的性格。我知道他通过其他方式表达对我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