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话题展示】二战结束后,德国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入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之后,两人在路上谈起观感。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乙说:“一定能”。甲又问:“为什么回答这么肯定呢?”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甲说:“一瓶鲜花。”乙于是说:“任何一个民族,处于这样困苦灾难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一定能够在这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2.
管辉 《今日南国》2008,(13):9-11
跨时空亮相哈佛商学院 有人说,在外国人眼中,Mr.Pan是个典型的中国企业家。因为他永远温和从容、处变不惊,说话充满中国哲学的逻辑。但在中国媒体眼中,潘刚却不尽如此。因为他锋芒内敛,谨慎低调,这并不是这个时代“明星企业家”的作风。几乎所有采访过他的记者,没有一个敢轻易否认,当潘刚忽而凝视你时.总能分明地感觉到一袭来自北国草原的冽风:不见寒光,却生锐气。  相似文献   

3.
以碳排放量观察人类的活动.会看到许多不公平或者叫愚蠢。比如说,人看一朵鲜花好看。看也就看了,鲜花不会长到你头上.你也变不成花站在泥里。而如果大施机巧,用彩缎织上花之纹样,穿在身上,实在不必要。穿了花衣服的人仍然是人而不是花,而彩缎的产生,也是碳排放量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废墟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相似文献   

5.
丁宗皓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通过对个人经验唯美的书写,传达出世俗生活缝隙里的温暖与美好,他站在古典与传统的立场,以温和包裹着尖锐的方式对时下的现代化和大众文化进行了反思和质疑,在这个时代的文化废墟上构筑并守望着自己精神的乡邦。  相似文献   

6.
废墟     
废墟,看到这两个字,首先使人想到的是片片瓦砾,断壁残垣散落在一片荒芜之中的苍凉。古罗马的角斗场、中国的圆明园、玛雅化遗址都可以说是古代明留给我们的废墟,但它们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它们就如同时间的力量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承载了不同民族厚重的发展历程,昭示不同民族明的兴盛与衰败。让人窥见到一个民族步履的蹒跚。又似垂死老人的遗言,使你不能不为之动容。人类的历史是生命的延续,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也不会有未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下午3点,朋友告诉陈光标说.“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楼房成了一片废墟,有不少人埋在废墟下。”他很震惊,当即通知原本要去北京、天津、山西拆迁的60台重型机械车开往四川去抗震救人。他自己匆匆收拾一下行李,也会同几个朋友开车向灾区奔去。14日,他的60台重型机械车一到达灾区,  相似文献   

8.
在友谊的旋律中舞蹈──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纪实陆俊人间常常用“乃绿丛中一点红”来形容鲜花艳丽与炫目,兰记者在中日青年交流中心采访时,突然想到了这诗句。它独特的环境、鲜明的市场个性、独树一帜的经营手法、独出心裁的公关活动,在众等的企业群体中,透出几份韵味特...  相似文献   

9.
海马 《金陵瞭望》2009,(12):70-70
何为“人文精神”? 这是一个新词.《双语词典》里面是没有的。而且。它是典型的“中国制造”。它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学者陈晓明等人的文章《旷野上的废墟——文学和人文精神的危机》。该文引发了那场著名的关于“入文精神”的大讨论.或者说,中国当代思想史上一场“大混战”。但是.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湿战”之后.除了产生了几个学术明星之外,似乎并无什么结果。“人文精神”终为何物。反而是越辩越模糊,从糊涂开始,以糊涂终结。  相似文献   

10.
秦晗 《中华魂》2014,(22):48-51
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杨贵妃额头上长了一个疮,愈合后留下一个小疤,为了遮盖疤痕,贵妃娘娘便在头上斜插上一朵鲜花,谁知竟显得更加艳丽。但鲜花戴不了几个时辰就蔫了,一位心灵手巧的宫女就用绸子、绫子扎成假花,献给贵妃以增添姿容。  相似文献   

11.
红叶文学社     
2002年秋天,江苏如东岔河中学的花亚军、朱建军、袁绍旭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写作热情,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创立了红叶文学社。此后,红叶文学如同一朵美丽的鲜花盛开在岔河中学这片热土上,引来无数热爱写作的同学。  相似文献   

12.
陈勇 《社区》2013,(2):23-23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一位老太太会对一片毫无用处的老灌木林如此紧张。她给当地报纸写信.甚至给全国性的报纸也写了信,对要在村子里修路的方案表示抗议。但从地图上看.这条拟建的小路离她家并不近。那一带也并不是风景多么优美的地方。这不禁使作为记者的我感到好奇。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汉代张掖郡驱轩县城,自1989年以来突然成为国内新闻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首先是《参考消息》转载的报导:一澳大利亚教师认定中国西部有古罗马城市法新社悉尼9月28日电:一位澳大利亚人认为,他已发现很久以前消失了的“罗马帝国”城市现存于中国戈壁滩的边缘。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的教师戴维·哈里斯说,他在一些古老的中国地图上找到了中文名称为“利坚”的一座城市,在这个地方存在着一个定居点的废墟。他对法新社记者说,需要进行考古挖掘来确定这个地方是否是古代罗马帝国的定居点,如果实际情况如此,那么东西方关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康生 《小康生活》2005,(3):67-68
这是一种高贵的鲜花,它在丹麦奥胡斯生长了15至17年,2004年12月17日,它被命名为“辛德贝格黄玫瑰”;命名活动发起者是安德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见证人辛德贝格的外甥女。对于命名,她认为“这将是纪念和引起对那场可怕大屠杀关注的又一种办法”(据《现代快报》)。我把这件事视为“鲜花铭记”。  相似文献   

15.
风语 《社区》2008,(27):18-19
很难想像,10辆轿车组成的婚礼车队,会排放不少于0.1吨的二氧化碳,需要4棵以上的树才能吸收完;为保湿和定型鲜花必须要用的花泥含有酚醛树脂,这是塑料的一种,几乎无法自然分解;婚礼上随风远去的气球更是环保的大敌,1000个塑料气球完全分解需要400年……  相似文献   

16.
五月的鲜花     
五月的鲜花陈松五月的鲜花,鲜花的五月。五月是鲜花的盛季,是色彩纷呈、竞艳斗秀的时节,也是流光溢彩、云舞风歌、如诗如画的月份。置身于花团锦簇之中,心境的灰烟似乎荡然无存,静观蓝天上那一朵朵、一团团漫游的薄云,同大地上千树万花盛开的瓣蕾叠聚,形成天地融融...  相似文献   

17.
地震、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会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废墟,加之灾区日常生活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对灾害救援和脆弱的灾区环境产生严重威胁。如何对灾害废墟进行科学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是西方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一个广受关注的主题。本文考察了灾害废墟管理兴起的背景,对灾害废墟管理的内涵与性质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灾害废墟管理生命周期模型,归纳了灾害废墟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对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分析,期望推动国内学术界和实践界对这一重要新领域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3月19日,在开往南京的飞机上.意料之中,记者遇到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关及传播部总监杨美虹以及青少年环境教育专家周又红.当然,还有北京各大媒体记者。但这不是普通的旅行.而是大众汽车(中国)所组织的湿地探访之旅。落地后.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教育室副主任曾红鹰、德国环保志愿者范美玲(Ingrid Vahland)、青少年环境教育专家郝冰、郭耕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和江苏等地的几十家媒体记者也陆续到达。饭桌上.杨美虹介绍说.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脏.因此与以往两年不同.2009年,他们计划走进中国的五大淡水湖,而此次走进洪泽湖、太湖是其活动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19.
一片瓦砾,一片废墟,大地震之后的神户一片悲哀。冬日,断壁颓垣中的枯木,对着灰白的天空,伸出那干枯的手臂,好像受难人在呼救!一切都在颤栗中。一座不太宽敞的木屋,飘出了一缕肃穆的琴声。屋外挤满了人、屋里更是座无虚席,每个人都表情肃穆,都在倾听屋中那肃穆的小提琴声,都注视著那位温和的小提琴手。琴声婉转,如清溪,抚摸着干涸的河谷;像妯浪,轻揉著破碎的岩石。在场的日本人无不为之动容,而拉提琴的是位中国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他不远千里来到了神户文区,向受文者慰问。开始大民们还没有从失去亲人的…  相似文献   

20.
旅游工艺美术纪念品是美术园地的一朵鲜花,它给我国百花园增添了新的美色与馨香。虽然这朵鲜花在我国一些对外开放地区刚刚绽开,可是,它已经给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可喜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在海南岛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这朵含苞待放鲜花的绽开,将会显得更加艳丽夺目。一美丽富饶的海南岛,是我们祖国的宝岛,它那神话般的形象,凫凫动人;它那丰富的宝藏,闪闪发光;它的名胜风光,吸引来了中外游人。凡是踏上这块土地的岛外客人,除了尽情允吸精神上的美汁之外,他们还在寻觅能为佐证来此一游的心爱纪念品,可是,就是在这一点上,往往使人遗憾,因为海南岛在这方面为游人所作的太不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