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有人问:“春天是什么样的?”有人说是草长莺飞、百花齐放;而白居易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苏轼说:“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李白说是“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牧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不同的诗人的眼里具有不同的春天,诗人的不同个性使春天也具有不同的个性,因为个性,世界才美丽,人生才精彩。  相似文献   

2.
叶履森 《社区》2014,(17):5-5
古往今来,或许是因为读书人多,所以做有关读书文章的人也多。谈到读书,有人称其乐,如古人所说的“一卷陶然”,而“红袖添香夜读书”简直就是一种浪漫了,如钱谦益、王闽运等皆是;也有人称其苦,如称读书为“苦读”或“十年寒窗”。宋人黄庭坚称读书既不言苦,也不言乐,说是“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他的意思是说读书是人生的一种需要,譬如人需要吃饭穿衣一样,是须臾不可离的事体。  相似文献   

3.
张晨怡 《中华魂》2013,(14):36-38
从万众期待到千夫所指,袁世凯本有机会成为“中国之华盛顿”,却最终成为举国唾骂的“窃国大盗”,在众叛亲离中羞恨而死。相传袁世凯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是:“他害了我。”“他”是准?有人说是一心想当“皇太子”的袁克定,有人说是一心想做“帝王师”的杨度,也有人说是袁世凯自己的帝王思想。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非公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秘诀”?有人说,是先进的科学技术;有人说,是奋发的精神风貌:也有人说.是良好的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5.
香港文化面面观马霆曾几何时,色彩纷呈的香港文化令人眼花缭乱:有人说,香港文化是“殖民文化”,有人讲,香港文化是“俗文化”,还有人认为,香港文化是一种“夹缝文化”。是的,香港文化似乎很难说得清:少女对“四大天王”的舍命追逐;赌马场上人们捶胸顿足;仙山庙...  相似文献   

6.
某电视台出了一道别开生面的智力测试题。主持人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儿,问在座的各位:“请问大家这是什么?”一位观众说:“是足球。”主持人摇摇头示意他坐下。又一位观众回答:“是某歌星唱歌时的嘴巴”。众哄笑,主持人也示意他坐下。另一位观众接着又回答:“是零。”主持人还是摇摇头让她坐下。此时现场开始变得安静,没有人再次举手。主持人直接走下台去,到某大学学生组成的方阵中间问道:“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有人说是西瓜,有人说是鸡蛋……,众说不一,但始终没有人答对。主持人又走到某行政机关干部组成的方阵中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类发展和科学进步,成功越来越难。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有人说,做大事不拘小节。然而,我要说:细节是否必要,要因“事”制宜。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吾生有涯,除非流传30年以上的书不读,以免浪掷青春;有人说,中国人永远追赶新书是一种病.绝大多数畅销书的价值类似好男超女.只是过眼烟云;更有人说,在这个“烂书大行其道”的时代.对畅销书排行榜要“逆读”。  相似文献   

9.
苏玉萍 《社区》2009,(10):62-64
什么是慈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慈”就是“爱”的意思。有人说,善行无论多么渺小都不会被浪费;有人说,慈善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有人说,慈善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暖阳,使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还有人说,慈善是出现在沙漠中的泉水,使面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
由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亮剑》日前由中央电视台热播《亮剑》中的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究竟是谁?有人说是二野的“王疯子”王近山将军,有人说是四野的“头等主力师师长”钟伟将军,有人说是三野的“拼命三郎”陶勇将军,也有人说是一野的唐金龙、齐钉根将军。应该说李云龙这一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同时又是源于生活的,他是诸多将军素材的集合体。本期刊登著名传记文学作家吴东峰写的五位将军轶事,从他们的故事中都可以看到李云龙的影子。他们都像李云龙,又都不是李云龙,但读起来同样让人热血沸腾。  相似文献   

11.
晓玲 《今日南国》2008,(19):41-41
有人说,李阳是中国教育产业里的比尔·盖茨,因为“李阳疯狂英语”让世界语言教学界为之疯狂:也有人说,李阳现象是一种哲学,他的哲学就是让哈佛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让“海归派”匪夷所思;中国著名策划大师王志纲先生则说他是一场革命,革命就是对传统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12.
丁海霞 《社区》2012,(35):33-33
西藏,一个永远都说不完的梦境。有人说它幽美,有人说它雄伟,有人说它纯净,还有人说它神秘。到过西藏的人醉在眼前的梦幻里,没有到过的人醉在心灵的梦幻里。如果从太空遥望。你能看到这里是“世界屋脊”;如果从高空俯视。你能看到这里峰岭相连.苍山如海,江河细如丝线,缝缀在山脊深邃的阴影里;如果站在高山之巅往下看.碧蓝如水的晴空下一片冰雪苍茫,黄绿的草原连着天和地,星罗棋布的碧蓝湖泊和点点白云般的藏绵羊群散布其间。如果你深情地拥抱着这块神奇得近乎神话的土地,用心去看,还能看到什么?  相似文献   

13.
最近,编写一本《(语文)课本里的辞格》小册子,引发了对修辞的许多思考。“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这个题目很大,本文“大题小作”,着重从理论上谈谈修辞在语言里的价值问题。修辞的基础是语言,但修辞不是语言本身。修辞是语言的“表达术”。修辞,有人说是调整修饰语言,有人说是对语言进行选择、加工的活动,有人说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从本质上说,修辞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艺术。修辞是实际运用语言的艺术,所以,修辞的基础是语言,离开语言的材料和规律就没有修辞。修辞必有语言形式。但修辞不是语言本身,不…  相似文献   

14.
老舍先生说:“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很多著名作家也都是从写日记开始,逐步走上创作道路的。也有人说:“日记是心灵的花絮,人生的史册;日记是笔耕的田园,放飞的天空。”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感受到形象的魅力:“形象”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在各类媒体上,也都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这表明,形象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人们并不是以同一尺度来使用这个概念的:有人把它看作物体在意识中的呈现;有人把它看作人与物的外貌;有人把它看作精神的显现;有人把它看作主、客观的统一总之,各取其需,说也无妨,听也无妨。  相似文献   

16.
一、课题的提出 叶圣陶先生在《略谈学习国文》中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提及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问题。由此可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形成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富奢望     
“每年考虑如何花钱是个痛苦的过程,首先不是考虑如何花钱,首先是说哪儿来钱,就痛苦了;来了钱之后怎么分,也是痛苦的事情。因为没有人说它是够的,都是说是少的。” ——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在接受央视访谈节目时大谈政府官员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黄庭坚的审美理想?有人说是“绝俗”,有人说是“自然成文”,这都有道理,不过似嫌片面。笔者以为不若从山谷文字中拈出“韵胜”两字来,予以概括,把“韵胜”看作是山谷审美理想的核心或总纲。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篇》中说:“吾国首拈‘韵’以通论书画诗文者,北来范温其人也。”(第四册第189条)此说似不够准确。而在这一条文字的末了,钱先生又引吕本中诗话说,“吕本中《紫微诗话》记范氏‘既从山谷学诗,要字字有来历’;其言  相似文献   

19.
我写下的这个作为题目的问句,如要我回答,那么,我可以说:又能,又不能。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有愿试的,你可试试看;历史上也有人试过的,如程本《红楼梦》后四十回和其它续书,都曾假托雪芹。这可以说是“能”。但是,假托的这些东西,迟早会为人识破揭穿,鱼目焉能混珠?这就是“不能”。所以,我说“又能,又不能。”  相似文献   

20.
姜延珍 《社区》2012,(5):14-14
2011年7月17日,是杨绛的百岁生日。遵照老人的意愿,这一天一如往常,没有仪式。她幽默地说:“如果有人想给我过百岁生日,那么就替我吃一碗长寿面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