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在日朝鲜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具体数据和事实为依据 ,论述了“在日朝鲜人”的历史和现状、他们所受到的不平等待遇 ,以及他们为争取正当权益而进行的斗争 ,进而阐述了“在日朝鲜人”问题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源远流长,表现了藏民族的民族精神,概括了藏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象。结合藏民族独特的文化以及历史背景,就像藏文典籍中的传记文学(■)一样,史诗也应该有自己的"素材"(■)。即,《格萨尔》史诗最早起缘于《玛桑仲》;继承了"喇"(■)和"央"(■)的观念等藏民族的原始崇拜;沿用了"格萨尔军王"这一人名,而且在尚武重兵上完全相似;《格萨尔》史诗艺术地再现了吐蕃政权时期的历次战争。 相似文献
3.
杨青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1,17(4)
白先勇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台湾文学的代表作家。作者通过分析他的代表作《台北人》中的故事情节、表述语言等方面,总结并概括出《台北人》的重要特征:浓郁的大陆情结以及分析这种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4.
图书是建构学术史的主要支柱。图书与学人之间的互动与相依,展现出学术史上曾发生过的“鲜活的生命历程”。文章以北京大学多位学者(胡适、钢和泰、季羡林、王森)与1924年商务印书馆持有的一套藏文《甘珠尔》之间的故事为例,梳理双方数十年的交往依存情况。由此探讨北大学者在建设早期东方学、推进学科发展过程中所历经的诸多艰难和从商务印书馆、北平图书馆等社会机构所得到的无私帮助。以张元济为首的商务印书馆同仁对北大学科建设的大力支持,不是纯粹出于朋友的个人私谊,而是出于以促进学术精进、民族图强为目的。揭示了近现代学术史中所隐含的复杂的书人关联,构成了一幅中国现代学术与文化的璀璨画卷,至今仍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也为加深认识学科史图景的整体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