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音韵学界一般都认为《韵镜》是《切韵》系韵书所代表的隋代语音系统的音节表,由此也普遍认为《韵镜》的韵图表现了《切韵》音系每个小韵的隋代古读,因而所列之字无一同音。本文对《韵镜》一书和宋代音韵学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宋人还不可能象今人一样去构拟隋代古音,《韵镜》所列之字多有同音,它既表现了《切韵》的反切系统,又表现了宋代时音;《韵镜》实际上是宋人拼读《切韵》系韵书反切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2.
谭海生 《学术研究》2007,(5):121-125
《切韵》音系是一个动态综合音系。《切韵》的反切是一切多音。《切韵》的反切记录的是当时以洛阳话和金陵话为主的多个南北不同方言的实际字音,《切韵》的每一个反切都可以拼读多种当时主要的汉语方言的读音。  相似文献   

3.
反切是我国古代用两个字来拼合出另一字音的注音方法。唐以前称“反”,也写作“翻”,宋以后多称“切”。“反”、“切”是同义词,是拼合的意思。反切的原理和方法,前人均有说解。陈澧《切韵考》:“切语之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迭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平上去入。”  相似文献   

4.
论近代汉语照系声母的音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照系声母(包括照穿床审禅五个声母)在中古时代的《切韵》系统中,按其反切来说,可以分为两类。宋代以来的韵图将这两类字分列于不同的位置,一类列于二等,一般称之为照二(庄)组(包括庄初崇生),一类列于三等,一般称之为照三(章)组(包括章昌船书禅)。也就是说,宋代出现的“三十六字母”中的照穿床审禅等事实上应该分为两类声母。这两组声母在现代普通话中都读为舌尖后音ts ts‘s(一部分庄组声母字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海》《同音文海合编》所提供的反切拟音资料为基准,用《番汉合时掌中珠》作为辅助佐证材料,对番文辞书《同音》丁种本、写本韵书《文海宝韵》和《五音切韵》韵图中的799个重唇音字与汉语作了比较和分析,同时利用已有材料对佚失的番语重唇音平、上声字的音值进行构拟。  相似文献   

6.
陆法言     
陆法言,隋音韵学家。名词(一作慈),字法言,以字行于世。河北临漳人。据王国维考定,法言约生于北周武帝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出身于世宦家庭,他的祖父陆概之,曾作过北齐霍州刺史,他的父亲陆爽素负才名,曾任北齐中书侍郎。北齐灭后,为北周武帝慕名征召入关,授官宣纳上士。隋文帝杨坚受禅后,爽迁官至太子洗马。 法言学习聪敏,很有家风。开皇初年尚未作官时,曾同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八位著名的学者,根据当时的方言材料(如吴楚、燕赵、秦陇、梁盖等地区的方言)和晋以来的各家韵书(如吕静的《韵集》、夏侯该即夏侯咏的《韵略》、阳休之的《韵略》、李季节的《音谱》、杜台卿的《韵略》等),集体讨论了反切注音问题。他们注意到古今声调系统的不同和当时各处方言语音的差异,同时又看到诸家韵书中韵部分合的分歧错杂,对“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现象,本着“捃选精切,除削疏缓”的原则,搜集精密的反切,删削错舛的注音,进行了精细的  相似文献   

7.
韵书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起源阶段,最早的韵书应该是山东任城吕静的《韵集》,现存最早最有影响的韵书《切韵》,颜之推、萧该等山东人对其成书起了关键的作用;2.归并韵部编纂韵略阶段,得风气之先的仍然是山东籍学人;3.等韵学阶段,等韵学导源于经咒对译,创建梵汉对音体系的三人中唯一的中国僧人是山东人义净;4.等韵化韵书阶段,山东人不仅对《韵略易通》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编纂出数十种等韵化韵书。  相似文献   

8.
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经典释文》用“反”,《广韵》用“切”,都是拼音的意思。后代遂把这种注音方法名之曰“反切”。反切是用两个汉字作标音符号,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定声,下字定韵与调。这种方法在古代是比较科学、比较先进的。正是靠了这些反切,人们才能准确地了解《广韵》所收各字的读法。因此,古人留下的这份丰富的反切遗产,就成为人们探讨古代音韵的宝藏。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切韵指南研究》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切韵指南》的列字和空圈。分析工作是从三个方面进行的:《切韵指南》与《五音集韵》、特有的列字和特有的○、列字校订。笔者曾指出,《切韵指南》以及《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的入声韵兼配阴阳问题和唇音字开合口问题,引人注目,也令人头痛,从这两个问题里,既可以看出语音的变化,又可以看出语言学家(韵图的编撰者〕的审音水平。本文试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切韵》残卷中找出真、寒、歌三部的不同时代的反切用字,并从纵向和横向对比,发现大部分反切在分化发生以前到分化以后,其反切下字基本没有变化,开口字切开口字,合口字切合口字,十分整齐。这说明时音已经有区别了,只是《切韵》系统为了综合古音和方音才没有进行分化。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切韵》音系是综合古今南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最近读了方孝岳先生的《跋唐写本〈经典释文〉残卷》一文(截在《学术研究》1963年第1期),其中谈到《残卷》所录的音切,多不如今本《释文》正确。从方先生所根据的事实来看,这个论断是很成问题的。为了解说方便,先录方先生的原话如下:这个释文残卷所录的音切,也显然有许多不正确的地方,例如:唐本释文残卷今传陈鄂本昴□□徐又音茅无此条,《切韵》亦无此音。音茅是因《史记》“昴星曰旄头星”而再致误读。败必迈反无此条,《切韵》亦无此音,败必类隔。妻七计反千计反。妻七类隔,千字为是。窜字林七外反无此条,亦无此音,声韵皆讹。滑于八反户八反,《切韵》同陈本。滑于类隔,作户为是。寅,徐音夷,又以真反。寅如字,徐音夷。以真反是正确的,所以陆云如字,本不应作又音,《切韵》亦无寅读夷之音。陈鄂的本子都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6年3期《反切中的现代化拼音原理》一文指出:汉字中有60几个引导字(前、后音字),凡与引导字不同音的字,可用前后音字各一个快读拼出。前音字五十个字如“一四五七十”等,后音字10几个如“偶叶袄”等。如“有、友”音,可由  相似文献   

13.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群冰从西下 ,极目高兀。”句中“兀”之“”(“危高”义 )音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版 ) 6 1页注为“c敶” ;王力《同源字典》(商务印书馆 1982年版 ) 4 0 7页此字“按”云 :“当依《广韵》读慈切” ,不为无据。然而查阅现行各大辞书 ,并无此音。一、《说文·山部》(中华书局 196 3年版 190页下 ) :“ ,危高也。从山 ,卒声。”二、《康熙字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 ) 2 13页 :“《广韵》慈切 ,《集韵》《韵会》《正韵》昨律切 ,并音谇(z挷)。”三、《中文…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印行的大徐本《说文解字》是目前流行范围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个版本(至一九八五年,该书发行量已近四十万册,在纯学术著作中,这种发行量是罕见的)。由于许慎时代采用的是“读若”、“直音”之类的注音方法,因而不能正确地反映《说文》各字的正确读音,所以,宋代徐铉在校勘整理《说文解字》时,依据当时的韵书,给《说文》的每个字加注了反切,这样就使人们在阅读《说文》时,能够根据反切比较准确地切出各字的读音。但由于校勘等方面的原因,大徐本仍存在着一些错误;又由于现在印  相似文献   

15.
<正> 《广韵》是宋朝的一部官修韵书,系重修《切韵》和《唐韵》而成.它成书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作为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韵书,它大体上代表了唐宋时代的语音系统.但这个语音系统是被隐藏在一个个的反切之中的.将《广韵》的反切进行整理分析的结果,可以归纳出四五十类声母和三百类左右的韵母.如果将平、上、去三声的韵母合起来统计.则有六十一类(三十四个入声韵被配入阳声韵).本文主要就这六十一类韵母中的尤韵的有关问题作一个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罗常培教授在他的《汉语音韵学导论》中曾提出搞音韵学研究要注意的事项有四点:即“审音”、“明变”、“旁征”和“祛妄”。在“旁征”中说:“民间俗语,每存右音,异族方言,可证旧读。苟欲旁征博校,窥见音韵精微,则外宜博学殊域言文,内须多明方音系统。”现在仅就日语音读和隋唐古音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首先,从“见”母谈起。《切韵》、《广韵》和“守温三十六字母”的“见”母,在隋唐时代是相当于国际音标的“k”,换成汉语拼音字母就是“g”。但是,语音也是发展变化的,据赵荫棠先生在《中原音韵研究》中说,大概到了元朝周德清写《中原  相似文献   

17.
<正> 近世罕见而富有革新精神的《合并字学集韵》(10卷,明顺天人徐孝编),堪称考察近代北音史,特别是普通话语音史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1981年5月,我在北京图书馆特藏室得以观览;后来在《文史哲》(1984年第3期)的一篇文字里曾提及此书。文章发表后,国内外同行都曾关心,探问该书的细况及与《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的关系。现就粗读所记,述要请教,并望更多同志检得原书再深作考论。《合并字学集韵》与《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下暂称《合韵》与《图经》),同出徐氏之手。作者尊重“世音”,敢于“不避疑论”,更革前代韵书、韵图的格局,实在难能可贵。而《四库全书总目》囿于偏见,竟谬评徐书不究“旧法”,“乖舛”“变乱”,致使如此重要的音学著述,儿乎湮没不传。就我所见,能识断这位“布衣”作者著作可贵的,前代未见载籍。自本世纪三十年代起,  相似文献   

18.
《集韵》基本承袭了《广韵》小韵和反切,音系性质未变,仍属于《切韵》音系的基本范围.《集韵》对新增的字音,尽量地折合入《广韵》原有小韵中,否则以新增小韵的形式来体现.新增小韵又可分为新增填补音系空格、新增重出小韵、新增特殊小韵等三类.解读《集韵》音系应以小韵、反切及字音的全面比较为内容,归纳分析其异同,重视字音异读所反映的音类间的亲疏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合韵的突出特征是一个字的不同读音分属不同的韵部,本质是一个字的本音与又读异部.段玉裁用合韵解释了韵脚字异部的现象,提示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与所协字同部.段玉裁还把《说文解字》正篆多音,读若字表示其又读,且与正篆之本音异部的现象当做合韵.正篆之本音与又读合韵有音近与音远两类.音近不是合韵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中的一些没有弄清楚的西夏字义进行了补识。补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同义》、《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纂要》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