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峰 《社科纵横》2006,21(12):6-8
文化产业是一国综合实力的竞争要素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重要特征即“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西部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寻求正确的发展路径,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战略对策,创造有利环境,激发西部地区活力,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元经济结构——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阻滞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突出二元经济结构 ,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正视的课题。文章阐释了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的特殊性 ,论证了西部地区二元经济结构对西部大开发的一系列不利影响 ,旨在说明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3.
劳动者素质低是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西部地区劳动者的素质,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最突出、最关键的问题.提高劳动者素质首先是要转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树立与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的资源观、开发观、发展观、优势观、人才观、市场观;其次是要大力发展各类教育.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知识水平;最后是要加强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广大劳动者的专业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战略任务.由于我国地域性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难点不在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而在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不在于城市,而在于农村.西部地区特别是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不仅关系到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关系到巩固和发展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关系到边疆的稳定,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加快西部农村贫困地区小康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与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不发达地区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达到共同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必由之路,是具体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思路、新举措。因此,当前急需就东西部地区合作发展问题进行系统、具体和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结合东部沿海城市、尤其是青岛市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经验,就东西部地区科技、教育、人才合作模式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广泛开展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的全面合作提供切实可行的思路。 一、东西部地区合作进行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江泽民总书记…  相似文献   

6.
毛曦 《唐都学刊》2000,16(3):18-19
经济与文化是相互作用的。经济是文化的根基,经济的发展最终制约着文化的发展;文化是建筑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文化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力,推动或阻碍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在21世纪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西部社会飞速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其中尤以西部经济的腾飞为核心。为迎接西部大开发的到来,为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挖掘西部文化的优秀传统,建构新型的西部文化,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必定会对西部经济的早日腾飞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西部大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立体战略和系统工程,包括了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7.
西部大开发实质上就是民族地区大开发。西部民族地区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加快培育"内生型"的自主经济增长应成为重要战略选择。为此,必须主动强化西部"区域二元经济结构",积极推进重点经济带的开发;大力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参与国内外竞争;加快制度创新,扩大对外开放;并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自主经济增长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8.
申社芳 《社科纵横》2003,18(6):20-21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我国西部人力资源严重短缺 ,而且存在结构不合理、流失现象严重、利用效率低下、管理滞后等问题 ,这就需要加强西部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 ,调整西部人才结构 ,建立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良好的运行机制 ,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成长的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本文试图在对西部人力资源结构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西部地区国有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西部大开发是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这必将促进西部国有煤炭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公路交通的发展,将为煤炭企业自身的发展创造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经济全球化为西部国有煤炭企业进一步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提供了更多的机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能源需求结构发生变化,水电、核电、天然气、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对煤炭需求日益减少.现阶段,国有煤炭企业只有加快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调整结构、关井压产为重点,以控制总量、强化管理、减员增效、提高经济效益、脱困扭亏为目标,根据国务院和西部大开发的部署和战略重点,在搞好主业的同时,逐步向非煤产业转移,才能在西部大开发中抓住机遇,勇敢接受挑战,开创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西部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可通过四个方面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支持1.有效利用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在支持西部大开发方面十分重要.2.充分发挥商业性银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西部大开发对资金的需求数量巨大,单靠政策性银行是不能满足的,要发挥商业性金融的优势.3.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中资本市场的发展.4.加快改革,完善金融体系,以适应西部大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陕西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困境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泳  马晓琴 《唐都学刊》2006,22(6):82-84
陕西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我们既要认识到我省已经具备发挥人才资源作用的诸多有利条件,又要实事求是地面对我省农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方面存在的发展困境、人才资源服务农村等方面存在的互通困境、乡村人才开发方面存在的认识困境。要摆脱这些困境,加快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就必须树立科学的“大人才观”,构建纳贤育才的合作平台,建立健全规范的乡村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运行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赵精兵 《唐都学刊》2005,21(1):81-83
陕西镇安历史悠久 ,地位重要 ,镇安木王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 ,发展潜力大。加快镇安旅游业的发展 ,要找准市场 ,突出特色 ;创新观念 ,提高投资回报率 ;加快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 ,实现旅游开发投资的突破 ,把陕西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开发建设成具有竞争力和远近闻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相似文献   

13.
李喜霞 《唐都学刊》2011,27(6):114-118
民国十八年,关中遭遇重大灾荒,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当时中央及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应对灾荒,其中以工代赈加大交通修建的政策,为民国时期关中交通的发展带来契机。当时全国各地的赈济款项与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入关中。大批因灾而流亡的灾民也为交通修建提供廉价劳动力,交通的发展必然为关中经济的后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在向近代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关中书院改建为师范学堂,其名称有三种不同的表述:关中大学堂、陕西第一师范学堂、陕西师范学院。笔者翻检史籍、梳理资料后,认定:首先,没有“关中书院改为关中大学堂”一说;其次,《续修陕西省通志稿》记载的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的事件,可能是将民国时期的“陕西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清末的“陕西师范学堂”混淆,因此,误把光绪二十九年由关中书院改建的陕西唯一一所师范学堂称为“陕西第一师范学堂”。因此,关中书院改建的师范学堂应名为“陕西师范学堂”。在改建时间方面,笔者认定陕西师范学堂的设立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该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5.
何家理 《唐都学刊》2007,23(2):57-60
关中依托高新技术和制造业率先崛起,陕北以能源基地成为全新的板块,陕南发展绿色产业因多业齐头并举而发展缓慢,绿色经济种植业一业率先突破,然后用龙头产业带动其他绿色产业发展是陕南绿色产业发展的最捷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文化的挑战已被视为全球化的最大挑战,民族传统文化的转型和再造无法避免。作为我国文化与文学大省的陕西,涌现出了一批批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优秀作家。他们在创作中自觉地将外国、外族的优秀文化因子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融汇结合,用作品回答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大讨论中提出的种种问题。他们的创作是一种文化创造,不仅代表着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的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乃至现代化后发达国家和民族的现当代文学的缩影,对本土文化的转型,对民族新文化的建构,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他们对陕西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崔琰 《唐都学刊》2013,(6):104-108
“十二五”期间,随着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关天经济区发展与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政策的拉动,陕西旅游业步人转型和升级攻坚阶段,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对此,应转变旅游开发理念、调整省内精品景区旅游业发展定位,对潜力景区提升与改造,扩大旅游资源范围,提升旅游产品品位,落实陕西省“168”旅游发展战略,分层次、分重点地建设一批精品旅游景区,通过精品旅游景区的建设,形成主题突出、功能齐全、层次丰富的具有震撼力的国际、国内冶内多条精品旅游线路,以点带面,延伸旅游产业链,最终促进陕西旅游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8.
2004年陕西省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000美元,按照国际经验和我国目前发展的态势,这表明陕西省城市化的高潮正在到来。但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乡差距反而越来越大。因此,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化一定要与农村发展紧密结合,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对陕西省省情及其城市化特点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了解陕西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而提出陕西省应走有陕西特色的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冯肖华 《唐都学刊》2004,20(2):67-70
陕西当代文学的学科构成有其内在质的规定性。作为区域学门类 ,文学范式的完整性、文学本体的独立性、把握现实的同步性为基本因素。以浓厚的地域色彩为标志的学科领域 ,所呈示出的彰显在文学史观上的价值、倡扬主流文学意识的价值、坚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价值 ,在中国大文学视域中形成了鲜明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旅游资源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蓉珍  陈西蕊 《唐都学刊》2002,18(3):104-107
陕西省旅游资源内涵丰富 ,种类繁多 ,不少人文景观历史悠久 ,独具特色 ,旅游业已具一定规模。然而 ,旅游资源破坏严重 ,深度开发还不够 ,整体吸引力不强。在今后旅游业的发展中应突出其特色资源 ,以人文景观为主 ,积极开发自然风景资源 ;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多层次提高旅游整体效益 ,以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