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区域经济是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而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却分布不均、资源丰富而人均不足、历史悠久而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区域经济及其重心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大体上分为区域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统一一体和分离分化两个历史阶段。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及其重心迁移的历史演进,结合现实把握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发展规律,是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布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是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党对各个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实行不同的战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均衡布局战略(1949—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非均衡发展战略(1978—1995年),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1995年—),科学发展战略(2003年—)。党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索的基本经验是:必须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必须处理好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关系;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教育部在“马工程”教材全面修订之后启动编写的首批9种中国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内容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统揽,紧紧围绕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大变化,聚焦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总任务,科学把握我国区域经济在新发展阶段的时代特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从中国区域经济基本问题、区域经济理论创新、区域经济发展伟大实践、区域经济结构变迁、区域经济关系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略、区域经济政策体系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借鉴价值等方面,系统提炼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创性、标识性的区域经济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从而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增强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对现实的解释力以及更好培养扎根中国大地的区域经济人才队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 ,它在我国区域经济由均衡发展到梯度推进再到协调发展的艰难探索中形成 ,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条件地区先富起来 ,先富带动后富 ,最后达到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行了科学概括和系统阐述。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区域经济经过7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逐渐摸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区域经济发展道路,开创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国模式",引起世界瞩目。文章通过梳理区域经济发展的经典文献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70年的经验,从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模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地方与地方的关系、区域发展的优先级,以及城市与城市化发展情况五个方面,总结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厘清区域经济发展中"中国模式"的内在逻辑,并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中国正在通过实践创新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对历史过程的总结和提升,通过"中心城市—城市群—区域发展板块"的现实区域发展路径,实现"非均衡空间格局下的高质量区域协调发展",为此要做好"一体化和自主创新"、"集聚和扩散"、"合作与竞争"、"效率和公平"等四个方面的平衡统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素禀赋结构升级背景下,迫切需要重塑区域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为此,本研究围绕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创新与要素升级影响的讨论,探索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并从空间异质性-时间动态性双维度加以考察。以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验证的结果表明:创新尚未成为有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发展阶段、人力资本结构呈现异质性、非线性特征;劳动力要素结构转换的成本上升效应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本地市场效应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作用存在差异,人力资本效应通过与创新因素的耦合发挥显著影响。因此,新时期区域发展动力转换的政策体系设计,应根据区域发展阶段特征、要素禀赋动态变化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采用熵权法定量测算2011—2017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含西藏)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通过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全国各区域各省份绿色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绿色经济发展的总体区域差异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但其发展仍然存在显著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呈现东部⁃西部⁃中部阶梯分布的特征;中国绿色经济总体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和区域内差异;核密度估计曲线存在多峰现象,绿色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梯度效应,存在较为明显的多极化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的整合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以泛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为例,从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了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背景和依据;论证了建立统一市场,促进区域产业分工和实现共同发展的合作目标;最后,从体制、基础设施和产业分工方面,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障碍和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9.
特殊经济区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的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众多特殊经济区域,这些特殊经济区又对于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出特殊经济区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动态历时性、静态共时性特征,对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成为未来特殊经济区在中国发展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需主导型经济是与出口导向型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经济自主发展、居民消费主导、大国发展战略、产业高度发达、高度对外开放等特征。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是确保中国发展战略目标实现、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效率、加快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改善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的要求。要在推动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上取得明显效果,必须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提升、政府财力与公共服务、城市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等重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地区发展不平衡会阻碍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我国经济发展优先次序选择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综述了经济发展优先次序的不同理论,对我国5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次序做出了一个大体评价。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所有制结构的嬗变及其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继承旧中国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上,建国以来的所有制结构经历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所有制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一大二公"所有制结构的逐步确立(1953年-1978年)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以及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至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基本形成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三个阶段.深入总结其中蕴含的经验教训,既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任务,也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改革方向、深化所有制结构改革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转变地区差异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人口转变已经完成 ,但是地区差异颇大。通过对各省份 1949— 1999年人口自然变动系列资料的聚类分析 ,可以把我国的人口转变类型划分为都市、东部、中部、西部和西藏 5种模式 ,各地区人口转变过程及其特点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建国以来绍兴文化既与时代和社会变迁同步,同时又可作为地域文化变迁的典型.建国初期,是绍兴文化的组织化、现代化时期;"文革"时期,是绍兴文化的政治化、"革命"化时期;改革开放之后,是绍兴文化的经济化、市场化时期.绍兴文化要继续发展,必须树立文化自觉:警惕文化现代化进程的工具理性,走出文化市场化的"两难",以及参与全球化进程中本土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论述,但1957年以后,毛泽东在指导思想和实际工作上逐步偏离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轨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地深化了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问题的认识.了解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问题的认识过程,对于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正确地坚持这个原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问题是新中国内政外交的重要构成.为此,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刻认识经济问题极端重要性的基础上,以所有制结构的五种经济成分、经济建设的基本政策,以及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为框架,设计了新中国的经济蓝图.为建国之际生产关系的变革和推动建国初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田企业文化的演进--基于制度变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阐述建国以来三大历史阶段(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时期)与油田企业相关的制度变革的进程,以国家宏观经济体制改革、石油工业的管理体制变迁和油田企业的制度改革作为线索,分析比较由制度变迁所引起的不同时期油田企业文化的特征,揭示油田企业文化演进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得出了对于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基本特征与存在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国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文章从发展阶段、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城市群发展等方面描述了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特征,结合工业化、二元经济结构、农民和土地、政府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协调,农民的利益没有得到根本保障,土地城市化大于人口城市化等问题。最后提出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区域经济结构面临着两大问题,即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性和区域之间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这严重地制约了中国整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启动内需市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广告学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告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本世纪20 年代开始,我国已有少量广告学的研究及教学活动。此后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广告学科在旧中国并没有自己生存的土壤。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广告学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的广告学理论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有关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我国广告事业的发展以及广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并极大地提升了广告业的整体水平。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从无到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为市场经济发展壮大注入了活力,并逐步与国际广告界接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