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论欧阳修的文道观王怀让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的文学理论对该运动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本文仅就其关于文道关系的论述,略陈看法。文道关系,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从古代文学家们的论述看,文、道的内容包含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道关系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一个极其重要而又相当复杂的命题,历代才人惠士对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清乾嘉时期著名文史大家章学诚杂取诸家学说,兼融己意,在对文与道别具只眼的论述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文道观。章学诚的文道观袭古创新,成一家之言,对今人有许多启迪和借镜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卫军 《船山学刊》2010,(4):167-169
文道关系是传统文论的核心要素,桐城三祖前后相继,从不同方面对文道关系进行探讨,进而形成了系统的古文理论。方苞首倡义法之说,主张文道并重,但在理论上更强调"义"对于"法"的统摄作用,虽然他更多时候探讨的是行文之法。刘大櫆则对"文"的地位给予充分强调,认为义理、书卷、经济只是行文之材料。姚鼐则义理、考据、辞章并重,使桐城派的文论更为严密系统。  相似文献   

4.
论陆九渊的文道观及其文学创作胡迎建陆九渊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是心学创始人,其学术生涯主要在理学方面,没有系统的文论,但“文”又是他随时关注的问题,故在著述、讲学与通信中时常发表一些见解。他为文较多,偶而也作点诗,以涵泳性情,“雍容自适。”探求这位心学家...  相似文献   

5.
达浦生阿訇(1874~1965年)不仅是一个伊斯兰教育家,而且是一个对伊斯兰教伦理思想和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思想都有很深造诣的学者。在其所著的《伊斯兰六书》卷四中,他从《古兰经》和伊斯兰教教义的基本原则出发,结合中国穆斯林所处的文化环境,系统地阐述了伊斯兰教人道观的道德原则和具体内容,并将伊斯兰教的天道观与人道观结合起来,建构了既坚持伊斯兰教基本原则,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善”为核心,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伊斯兰教人道观。  相似文献   

6.
南宋理学家在文道观上继承了北宋理学家道本文末的理念,但与绝大多数北宋理学家认为作文害道,完全排斥文的存在不同,南宋理学家又主张文道一体、文以讲道。而且,南宋理学家在文道观的理论层面与文学活动的实践层面上存在着复杂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吻合,也有背离甚至是分离。南宋理学家的文学活动往往能够冲破文道观的束缚,显示出文学家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朱熹对文道观的本体论发展及其内在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道观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学理论和艺术哲学的一个基本命题。秦汉儒家主张“文以明道”,唐宋古文家主张“文以贯道”,前期理学家主张“文以载道”或“作文害道”,朱熹则第一次明确提出“文道合一”。朱熹对传统“文道”说的突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唐宋古文家文道论的突破;二是对理学前辈文道观的修正。朱熹对传统“文道”说的发展则主要体现在第一次将文道关系明确地上升到了本体论的角度,将历来仅限于道德或道统内容与文学辞章关系的文道说,切入到体用关系的深度,从表象世界或表现方式与其本体世界或终极原型之间的关系来加以新的审视。然而朱熹的文道本体论自身包含着由其理气关系决定的两重性矛盾。  相似文献   

8.
在唐宋古文理论中,文道观居于核心地位,对于道之含义的理解,一方面以儒家的圣人之道为基础,另一方面对儒、释、道各家的态度明显不同。两宋时,唐代文道观的基本思想显现出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回归,使唐宋古文运动成为一个整体并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但由于接受语境的变化,历经演进,原有的文道观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和转折。  相似文献   

9.
刘勰原道观的争论旷日持久,迄今分歧未决。本文想略作窥视,以就正于大家。 讨论刘勰的原道观,有三点应先厘定。一,文原于道在首篇《原道》中提出和阐述,应以讨论是篇文道观为准,解决实质后方可联系全书有关内容;二,《原道》冠于首,为全书总纲之纲,要解决的是人文艺术的发生原因及哲学本质,故讨论也  相似文献   

10.
胡寅作为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儒学建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是对儒家中道观念的贯彻与运用。在他看来,中道乃是究极圆满之道,具有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大公至正、纯粹精一、赅摄万有、圆融一切的内涵特征,可以充分体现出儒家的根本精神;同时,中道融摄道、理、心、性诸本体性范畴之义涵,既是宇宙万有之本原,亦是人生修养的终极理想和最高境界。这样一种中道观贯彻于胡寅的整个儒学,既是他批判佛、老等异端思想的有力武器,也是其救治时弊、经邦济世的根本理念,因而对于胡寅的儒学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公安派是明代万历时期激烈抨击拟古风气的著名文学流派,它以代表作家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世居湖北公安而得名。袁氏三兄弟中,以袁宏道声名最著,文学成就最高。而在袁宏道众多的作品中,山水游记文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与重视,研究者、评论者甚众。其实,他的为数不多的传记文亦颇具特色。袁宏道所作传记文只有四篇:《徐文长传》。《醉臾传》、《王氏两节妇传》和《拙效传》。在《徐文长传》这篇传记中,作者倾注了强烈的情感,使得徐文长这个做世不群,多才多艺而又一生坎坷的“奇人”形象跃然纸上。《醉臾传》的主人公是一个无名无姓…  相似文献   

12.
南唐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历时仅38年。南唐立朝虽短,但其文化发展却比其他国家繁荣。从南唐君主留下的文章中,可以大致了解南唐文学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3.
略论李商隐的仙道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义山早年曾有求仙学道经历,诗人多次或明或暗地指出这一点,如《李肱所遗画松诗》云:“记昔谢四骑,学佩王阳东。”五阳山属王屋山分支,道教曾把王屋山列为“十大洞天”之首以云发大签倦二十七),《真诰》亦云:“王屋山,仙之别天,所谓阳台是也。始得道者,皆诣阳台。”李义山的《寄永道土》有云:“共上云山独下迟,阳台白道细如丝。”由于至今未能确知的原因,诗人无奈地脱离了道门,但他对“白道青松了然在”的“旧山”犹怀念不已以偶成转韵七十二句》)。上引《画松诗》“悲哉堕世网,去之若遣弓。形魂天人士,海日高终骑紫鸾归…  相似文献   

14.
提到《庄子》齐万物的思想,人们会很自然把它斥为相对主义诡辩加以批判.但我认为不能停留在对其结论的批判上、应进一步探讨齐万物的思辨途径,揭示其深刻之点和失足之处,这对全面把握齐万物思想特征(乃至整个认识论体系)、总结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当更为重要.现本文拟加以考察.一、本质与现象(或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5.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诗歌、散文、词、赋、书法、绘画,样样都有出色的成就,不愧为一代大家。历史上,象他这样多才多艺全面发展的文学艺术家,并不太多。在散文方面,苏轼和当时一些先进的散文家一道,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继承和发扬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优良传统,对于促  相似文献   

16.
史实 《天府新论》1996,(2):57-60
试论王勃旅居蜀地之文史实王勃位居“初唐四杰”之首,就其文学成就而言,散文高于诗歌。而在他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旅居蜀地时所作。王勃旅居蜀地之文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高,是他的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产物。剖析王勃在蜀地所写的散文,不仅可以揭示他在...  相似文献   

17.
唐代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中,东邻日本最为频繁。中日两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在唐诗和唐文中都有充分的表现。反映唐人与日人来往的文章有三十多篇。此外反映我国当时东北少数民族靺鞨人(满族祖先)所建立的地方政权渤海与日本来往的文章有六十多篇,共百篇左右。这些文章概括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的文化交流情况,渗透着深厚的中日友谊。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师道观管窥赵东玉教师作为一种从事独立职业的人,是在春秋战国这一由"学在官府"到"学在私门"转变的特定时代应运而生的①。以先秦诸子为代表的古代知识群体,这些被后世奉为"先师"和"师表"的人们,正是其彰彰尤异者。在其为人之师的身体力行过程中,他们...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中的人道乃是对于人之所以为人及其生存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生存方式的概括。本文指出,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对历史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反思中,提出了建构在人的存在的道德属性上的人道观。他们认为人道即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仁义礼智之道,它不仅体现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本质特征,而且确定了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生存方式,人的存在的道德价值的实现和完善即是人道得以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先秦儒家的人道观发展了中国文化的道德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20.
齐思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在漫长史学生涯中,他十分重视史学批评,撰写了大量的史学评论,在史学批评中坚持全面辩证、客观求实的批评原则,注意运用历史主义、知人论世的史学批评方法,以及寓论断于批评的史学批评模式。梳理齐思和的史学批评实践,探讨其史学批评特点,有助于深掘齐思和史学批评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