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8 毫秒
1.
辩证法为我们提供的不是普遍适用于一切领域的“科学”方法,而是如何使真、善、美统一起来的“哲学”方法。辩证思维不是与人的价值态度无关的中性思维,在辩证思维的背后蕴涵着哲学所特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提供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地造成了人们伦理道德原则的失落.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直接导致道德"理想国"覆灭的罪魁.外部社会条件的变化、人类特殊的心理结构特点、道德认识水平的相对滞后等都是它形成的原因.为了使既"好"又"善"的生活成为可能,我们必须从自己做起,坚守良心和道德的自律,培养伦理宽容,坚持"善"高于"真","应做"优先于"能做"的行为原则,构建和谐共生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3.
网际互动中青年的社会动机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祝建华 《社会》2003,(3):61-63
引 言 二十年前,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写道:“第三次浪潮正在做的,并不是去创造 某个理想的超人,某些高视阔步的超人出入于人们之间的英雄人物,而且使分布于社会的普遍性格发生显著变化。不是产生一个新人,而是产生一种新的社会性格。因此,我们的任务不是去搜索虚构的人,而是去寻找未来  相似文献   

4.
"大美大爱"龙江精神,既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至善"与"至美",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蕴涵着丰富的时代精神。"大美大爱"龙江精神的理论基石是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思想精髓蕴涵于"至真"与"至善"的完美融合,传承动力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尚道德追求,同时,它也是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古希腊德莫克利特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长期以来,我国生物学教学的价值取向过分强调知识,使知识成为教学关注的中心,知识的价值成为本位的,能力、情感、态度等其他方面的价值成为附属的.这种教学模式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奴隶,而不是自身发展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范畴.在中国古代哲学里."和"是万物生生不息的因缘,蕴涵了"和实生物"的至善价值,它既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是对人的德性和社会道德状况的总体追求.但是,这种古典式的和谐因排斥竞争、忽视对立面的转化,其保守性、平庸性、原始性也意味着存在消极的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在善与和谐之间实现有机统一,也即,既要有善的和谐,也要有和谐的善."和"文化的当代转型主要需要经过以人本观为核心的思维、人格和谐化,以民主性为前提的社会秩序和谐化以及经济-社会治理措施上以兼顾(而非平均)为特征的公平机制等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没有一个人想要错过咖啡馆,可常常,他(她)还是会错过,错过的不是弥漫着芬芳的那间小屋,而是欲望都市与风尚生活。……  相似文献   

8.
要正确评价科学的价值,不能用单一的标准,而应采用多项指标对其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真、善、美内在地蕴含于科学价值之中,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客观规律和追求真理,科学的目的在于为善和造福人类,科学理论本身也不断揭示和展现着自然界所隐含的各种美。对科学价值进行合理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内容之真标准、形式之美标准、功用之善标准。这三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在科学发展的不同时期,针对不同的具体理论,会突出这一整体标准中的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9.
马驰 《学习与探索》2006,42(3):11-16
马克思不仅终生关注人的自由和解放,而且关注社会中个人的解放的程度."人的全面发展"也提醒人们注意文艺的社会功能.文艺有改造人的灵魂的作用,但它对接受者又并非耳提面命,而是潜移默化;不是诉诸人的理智,而是打动人的情感.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文艺工作者,特别是一个有着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文艺工作者,应时刻不忘文艺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的社会职责.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时序"矛盾"产生的原因,与作者的创作思想有关.作者不写朝代年纪、地舆邦国,是为了表明他所写的故事、所展现的悲剧,不是发生在某朝、某代的,而是整个封建社会都普遍存在的悲剧;也不是仅仅发生在某一地的、某一个或几个人的悲剧,而是当时全社会的悲剧.这不仅扩大了时空观念,使书中所要表现的人和事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性,深化了主题,同时也加大了表现力度,而且创造了意境,增强了小说的模糊美,从而产生了意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现实生活并不是一个纯而又纯的真善美的集合体,而是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彼此交融、互相掺杂的混合体。艺术要反映现实生活,就不可能只反映生活中美的事物,而是要描写和反映更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当然要包括现实生活中丑的东西了。那么,作为现实美的对立面的生活丑,是怎样进入艺术作品中,又为什么能够进入艺术作品中呢?它在艺术作品中的价值与地位又是怎样的呢?研究这个问题,无论对于美学理论还是艺术创造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在谷崎润一郎的《文身》中,成年礼原型的运用深刻表达了超越题旨,人物经历严酷考验而超越了自我,作者则超越了现实秩序与传统美学理念,在作品中颠覆了现实社会中的性别地位和伦理规范,构建了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唯美世界,并以力、恶、美三级建构替代了传统的真、善、关三级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现代社会的伦理危机,哈弗罗斯从当代基督教德性伦理学的角度提出,必须剖析现代伦理学的关注点及其问题,改变其思维方式,实现伦理问题的转向,从行动、选择转到作为能动者的人,从普遍转到特殊.不应该把行动与整个自我分开,对行动的描述,是从个体在共同体的角色中获得理解."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要优先于"我们应该怎样做".伦理学是关注特殊性的学科,所有的伦理反思都是相对于特殊的时空而发生.道德主体的自我也是特殊的.问题不在于我们必须做什么,而是如何去做.这个"如何"只有通过观看和跟从具体榜样才能学到.这是一种变革道德理智的努力,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说明特殊榜样的重要性,指出了伦理困境的本质及新的解决思路,启发我们要重视对人的塑造.  相似文献   

14.
焦循是清代对孟子性善说申发最用力者,他强调"性,生而然者也",其人性论立论基点是"智,人也;不智,禽兽也",故人性善,禽兽之性不善。焦循认为,人具"四端",人能知,人可教而明,人知情有欲求精妍,人可使"欲"从自然达至必然,人知尊贤采善,人知权善变,人可"旁通"情欲,故人性善。焦循在承认人性是本然之性、生而有之的前提之下,通过人兽对比,着力证明人具"四端"的社会属性是善的,以文明、智慧力证人性善。  相似文献   

15.
正他的手机销售量不觉间超越了华为,又一个行业巨头悄然出现。其实,他做行业巨头已经很多年,但至今很多人不知道段永平是谁!中国最赚钱手机竟不是华为、小米等知名品牌,而是步步高旗下的OPPO和VIVO!一年狂卖2000多亿!而这两个手机品牌,同属一个派系——步步高派系,一个中国商界的黑马军团,它的创始人段永平,是中国商界极为低调、却又实力惊人的一位大佬!2016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销量排名:OPPO的2902万台,加上VIVO的  相似文献   

16.
"悲剧哲学"的世界观——舍斯托夫哲学的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舍斯托夫看来,"悲剧哲学"不是此世的认识论,不是日常的哲学,而是一种超越的形而上学."悲剧哲学"有一套与理性主义-实证主义迥然不同的关于现实-真实-真理的观念和价值.这种观念和价值是在人的"临界境遇"中揭示出来的.人在悲剧体验中对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反抗,才是生命的真实,在反抗中走向最高存在物的努力,才是对真理的探求.而理性主义哲学和伦理学所倡导的对必然性的快乐服从,则是谎言和说教.  相似文献   

17.
诺尔贝托·博比奥写道:"葛兰西思想有其独特的和个人的特征,这特征不允许对下述的政治争论给以图解式的简单说明:'葛兰西是个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或者说,他更是个列宁主义者,或更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或者也可以说,他既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也不是列宁主义者'……".葛兰西在理论上的深思和在政治上的斗争,无疑对二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的欧洲起了一个勇敢革新的作用.在这种意义上,葛  相似文献   

18.
杨树彬 《学术交流》2005,(10):183-186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形态,也是人类对宇宙不断探索和创造性地加以认识的结果。它们都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科学探索以追求“真”为动力,以造福人类即“善”为本源,而“美”视觉化地反映了真和善的这种当前状态;艺术是对生活本质规律的形象化揭示,是对“真”的表现和再现,是对“美”的追求的结果。艺术形象的启迪、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作用,在驱动欣赏者积极、向上、至善。因此,真、善、美分别是科学与艺术的艺同精神、终极目标和理想标准。三者在服饰上得到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9.
美欧危机病根不同,表现形式也不一样。美国危机的病根是极其野蛮的新自由主义模式,表现形式是金融危机+经济衰退;欧洲危机的病根是社会民主主义+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表现形式是主权债务危机+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爆发后,奥巴马政府治理危机的措施是试图将美国的新自由主义这种极右、极野蛮的社会经济模式向左作一些调整;而欧盟及欧洲央行的反危机措施,明显地呈现出左右出击、两面作战的特点,既抵制右的新自由主义金融模式的金融自由化,又试图抛弃传统社会民主主义中的亲近劳动者的某些价值理念,将欧洲向极右的新自由主义模式靠拢。也就是说,危机中的美欧试图回归20世纪90年代由克林顿、布莱尔和施罗德等人提出的既超越"左"、又超越右的"第三条道路"。但已经夭折的"第三条道路"不可能拯救危机中的美欧。  相似文献   

20.
"无知之幕"与悲剧的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知之幕"的意象是罗尔斯为了解决"分配正义"而提出的一个理论思考模型.但是这一模型也可以在一定意义上展开为艺术化的生活经历比如悲剧,从而帮助人们对于"司法正义"进行具象的思索与选择.悲剧的效应显出一种"道义论"伦理学的特征,让人们意识到没有任何一方的利益可以轻易被放弃或压制.悲剧这么做,不是通过论证"兼顾各方"的道义论哲学理论,而是具体而微地描述和渲染各种人的痛苦和悲伤,尤其是弱势者和边缘者如妇女、失败者的痛苦和悲伤.进一步,虽然悲剧提示人们应当兼顾各方,但是悲剧又提醒人们这是极为困难的.所以,悲剧作为"无知之幕"之后的思考不具有罗尔斯的无知之幕之后的思考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