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近,中国水稻所理事会副理事长,原浙江省农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徐万鹏,向记者谈了有关农业新思维问题,颇有新意。他说,党和政府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的重视,无可挑剔。在毛泽东时期,他亲自领导制订了“农业八字宪法”、“农业发展纲要”,为农业发表的社论之多,难以计数。并提出了“以粮为纲”的方针。可是至今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06,(12):58-60
1956年9月,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然而.1957年9月到10月召开的八届三中全会.改变了以前确认的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并公布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要求农业和农村各方面工作在12年内都有必要和可能“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这年冬季掀起的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揭开了大跃进的序幕。八大二次会议以后.农业更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要求5年、3年甚至一二年达到12年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粮食产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我们县放垦较早,垦殖率高,加之以前的以粮为纲,单一经营,使覆被率降低,严重破坏了农业的生态环境。只有搞好生态农业建设,在吸收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新技术的同时,摒弃一切有害于环境和导致生态恶化的东西,才能使生产进一步发展。建设生态农业是使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建国以来,我们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认识,是经历反复的。在五十年代初,当时流行的理论模式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同志借鉴外国的建设经验,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了“农业是基础”的思想。他说,“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这样“一可以更好地供给人民生活需要,二可以更快地增加资金的积累,因而可以更多更好地发展重工业。”①但这个战略思想并没有见诸于实践;1958年由于对农业形势判断失误,认为粮食太多了,同时又提出了“以钢为纲”大办工业的方针,重工业发展大大超越了农业承受能力。结果是农业严重萎缩,从而全国上下强调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要求“把一切工作转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确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强调要以农,轻、重为序来安排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与此同时,我国第一次对国民经济进行了结构性调整。全国理论界对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问题,也进行了一次较集中、深入的讨论,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并没有实现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转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农业从1957年后的20年内,长期处于萎缩性发展状态。由于农业“腿短”,国民经济发展处于严重不协调状态,从而1978年开始再次对国民经济进行了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5.
“藏粮于技”是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技术发展总体服务于粮食安全,经历了以粮食增产、增产提质、增产增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三个阶段。“藏粮于技”战略是马克思农业技术思想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的中国化实践,是内嵌于不同时代制度框架下的技术创新,丰富了粮食安全实践形式。“藏粮于技”面临技术体系转型、权责框架优化、人才结构更新等新的发展议题。未来要厚筑粮食根基,革新技术体系;统筹顶层设计,压实党政责任;挖掘人才活水,激发内生动力,以实现“藏粮于技”与粮食安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生产到顶的原因及起飞的契机我国农业从1979年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提出了“以粮为纲,多种经营”的方针,这在当时农户手中资金缺乏的条件下,农户依靠各自的手工劳动,见缝插针,小打小作,实行家庭范围内的多种经营,对增加社会使用价值总量,丰富人民的物质生活,提高农户的收入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并促使我国农业一度飞跃发展。家庭范围的多种经营,目前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及某些生产资料不便转移的地方,仍然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但是,从农业  相似文献   

7.
探究“农耕为本”史对西部发展的影响——沙尘暴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农耕为本”思想导致了历史上持续的开荒垦田,特别在西部造成了大面积沙化、荒漠化;解放后,“农耕为本”仍产生影响,表现在全国生产领域推行“以粮为纲”方针,掀起了多起垦荒热潮,今天的沙尘暴及其他自然灾害就是报复;纠正“农耕为本”的片面性,消除其影响,关键是深入“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的认识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制定科学的、立体的、因地制宜的生产方针,我们才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前17年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地位认识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的前17年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始阶段,对农业地位认识的演变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7年间,农业政策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党也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了农业问题的重要性。例如,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源于党对农业基础地位的清醒认识;“一五”期间农业的相对落后是由于党对工业的过分重视;“大跃进”时期农业的破坏是由于“以钢为纲”方针的贯彻;国民经济调整的顺利进行则是由于“以农业为基础”方针的确立,等等。总之17年间,党对农业地位的认识是随工业化实践的推进而不断深化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期·页)学习毛泽东着重思想建党理论加强高校党的思想建设·、·、………··王长楷4* _3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启示……………杨光彦 潘 询4.7 研-“’”“”‘””“”’——”‘“”‘”—————”“”“““入’“”“”’”““—’一 I 毛泽东论调查研究方法…………………………………··,………··,彭承福4.12 B 毛泽东的人性论与人权观…………………………………唐能赋 陈阿江 4.19 究【毛泽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新探…………………………徐 辉 4.24 l 试论毛泽东“以粮为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引黄入晋”问题,在山西已议论多年,早在七十年代中期,省主管部门便提出了“引黄入晋”问题,当时主要是从以粮为纲大抓水利的观点出发,为了扩大灌溉面积以改变山西农业低产面貌而提出来的。这个想法后来是不合时宜了。近年来,由于中央确定要在山西建设煤炭能源基地,主张“引黄”的人又找到了新的依据,认为建设能源基地需耗用大量的水,而山西水源不足,“引黄入晋,势在必行”。山西省到底需不需要搞“引黄”,已成中央和山西省委密切关注的问题。关于“引黄入晋”问题,在1979年省技术经济研究会上,我就发表过浅见,认为没有必要搞,现在我仍然认为不  相似文献   

11.
质疑以粮为纲农业要提供食品而粮食不完全等同于食品农业经济学家刘振邦认为,应把传统农业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进为现代农业的饲料、粮食、经济作物的混合饲养型三元结构,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农业中的主导产业作用多收100亿斤,就叫卖粮难,少收100亿斤,又愁...  相似文献   

12.
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契约文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既是需要改造和超越的对象,又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宝库,其建构自身体系时所采用的“三纲五常”的结构方式,就不乏借鉴作用。本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尝试以“自由为人本之纲”、“平等为社会之纲”、“民主为政治之纲”等三纲为主轴,以“利(利益取向)”、“理(理性精神)”、“义(正义原则)”、“信(信用观念)”、“法(法治思想)”等五常为基本准则来建构社会主义契约文化形态的理论体系,以期达到纲常相济、纲举目张的系统效应。  相似文献   

13.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阶级斗争,划清“以阶级斗争为纲”与正确认识和处理阶级斗争的界限,必须澄清以下问题,第一,不能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教育和措施当作“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加以否定;第二,不能把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当作“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否定;第三,不能把警惕党内特别是领导层出。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当作“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否定;第四,不能把教育人们认识社会主义国家还有被改变颜色的危险的论断当作“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否定;第五,不能把建国以来历次政治运动都看成“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全盘否定;第六,不能把正确开展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当作“以阶级斗争为纲”。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十年我国粮食安全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伟大变革和实现“稳定”奇迹奠定了扎实根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将粮食安全主动权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催生粮食产业新需求新供给新业态的现实需要;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急迫需要;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强能力建设既是党和国家长期以来坚持的政策主张,也是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依托,更是新征程中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需要在体制机制、资源保障、科技支撑、种业发展、收益保障、生产主体、结构调整、非常规农业等方位发力加强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产能基础;在拓宽进口来源、参与全球治理和区域安全合作等方位发力加强全球治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供应链韧性;在粮食储备轮换、粮情监测预警和粮食流通体系等方位发力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夯实粮食调控基础。  相似文献   

15.
斤粮成本逆控管理是依据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以科学预测农产品市场价格为基础,倒推出斤粮目标成本,在各项生产经营费用发生以前和斤粮成本形成的各阶段,对各种影响斤粮成本的因素和条件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实施斤粮成本逆控管理对于农业商品生产者适应市场化新形势,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增效,意义重大.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和普及斤粮成本逆控管理,是我国农业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一条希望之路.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民生之本,立国之纲。1955年底,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加速完成之际,为了更好地指导农业发展,给亿万农民指明一个奋斗方向,毛泽东统筹考量我国现实国情和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领导制定了《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这一指导农业发展的专门规划。这一规划集中体现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农村建设和农民进步等重大问题的集中思考和实践总结,是党独立自主探索新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一次伟大尝试。这一规划的出台与实施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并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农村经济发展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经济学说的丰富和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就如何加快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早在五六十年代,我党以邓子恢等同志为代表就提出了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邓小平主持起草并经党的十一届六中会全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肯定了这种思想,认为“在当时和以后都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蓬勃发…  相似文献   

18.
八十年代进行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是在农产品短缺情况下进行的 ,主要是改变“以粮为纲”,提出“不放松粮食生产 ,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现在的结构调整就不是简单地多种什么、少种什么的问题 ,而是要改善和提高经济质量 ,通过兴工活商来延长产业链 ,走产业化的路子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解决农产品增值和农民增收的问题 ,而且要考虑县域经济发展的全局 ,特别是财政增收的问题 ,在陕北老区如何解决。笔者以为 ,最佳选择是通过结构调整 ,发展民营经济。  相似文献   

19.
大跃进时期的“左”倾思想探析翁有为大跃进时期的“左”倾思想,上承1957年的反右斗争,下启1959年庐山会议党内错误批判彭德怀及其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内领导层认识分歧和“左”倾思想发展的关键点。因之,对大跃进时期。左”倾思想探讨,...  相似文献   

20.
法制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的基本路线决定的。文章从当前法制工作的现实出发,提出完成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转移,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是九十年代我国法制建设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