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改善民生、缩小城乡差距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特殊性,草原牧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诸多困境。在选择典型草原牧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文章讨论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困境与草原聚落空间特征的关联性,分析了牧区的需求特征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发展趋势,基于"协同、联建、共享"的配置原则,从层级划分和类型划分两方面探讨草原牧区公共服务设施适宜性配置模式,以期探索人口低密度地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青海省农村牧区虽然人力资源丰富,但质量相对不高,成为制约农牧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非均衡矛盾.进行农村牧区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应抓住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人力资本投资来进行,在教育培训、资源流动、结构调整、社会保障等方面实现系统开发.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地处高原,由于地理、气候、人文等因素导致城乡一体化水平低,城乡融合度较差,需要利用该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来发展城乡一体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聚类分析法,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生态建设三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测算出2012年青海省各区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总结出青海省城乡一体化的西宁海东模式和三江源模式,这两种模式都能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应该从加强中心城市地位,优化区域城镇体系;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依托区域特色资源,发挥各自竞争优势;加强制度设计,促进城乡社会统筹发展四个方面来推动和实施。  相似文献   

4.
在边境牧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中,牧区的草原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退耕还草、草原修复等都涉及到牧民的日常生活、生计民生和可持续发展。边境牧区的地理特征、区位特点、民族成分、宗教信仰等都是影响边境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因素。通过对边境牧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经济发展、基层治理、民族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的调研,结果表明:要实现边境牧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应该适当改扩这一区域的生产基础设施、增加草料的供应;适当增加中小型的企业,增加牧民就业的岗位;强化党员干部依法行政观念,主动为地方牧民提供公共服务,将政府工作"一言堂"改为政府、社会和牧民齐心协力共谋可持续发展;想方设法留住牧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步推进禁牧与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和构建模型来看,少数民族牧区县单纯依靠草地资源来实现草地资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是不切实际的.通过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可得的36个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的定性分析和多元统计定量分析,不仅可以对甘肃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明确的认识,还进一步证实了我们所构建的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对草地资源利用影响模型的可靠性.通过整个实证研究以及对阿克塞县的个案研究,指明了促进各少数民族牧区县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草地资源压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地从经济效益来评价其成本收益。由于西部民族牧区生态地位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人稀地广等特点,它的城镇化问题解决起来,投入大、困难多、时间紧,更具复杂性,仅从经济效益来看,城镇化效益也许不如其他地区。但如果从牧区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多角度评价其城镇化投入所取得的效益,其城镇化有益于提高整个牧区的社会发展指数和牧民的国民幸福指数。因此,从民族牧区的长远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民族牧区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牧区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以牧区城镇化建设为依托。  相似文献   

7.
民生指数研究是评价民生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对民生指数研究现状进行评述,认为现有民生概念内涵和外延需要调整,多数民生指数研究人为割裂了经济社会系统要素之间的关系,指数结构、具体指标选择及计算方法的不一致使评价结果普遍存在差异。本文提出根据民生系统运行机制建立民生发展竞争力指数结构,参照理想版民生发展竞争力指数建立分析基础以提高研究科学性和可比性,采用多种标准化和加权方法得到稳健结果。  相似文献   

8.
新疆哈萨克草原生态民生互动的科学实践过程,是新疆各族牧民对待草原的默会态度和规范其行为规则的一套意会技能。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对于统筹解决好新疆草原牧区生产生活问题、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长治久安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新疆哈萨克草原生态建设绿色科学范式、生态产业绿色科学资本、生态民生绿色科学实践三个层面,对生态民生互动实践过程的规律性进行了探索和实证分析,以期达到对新疆生态草原和现代畜牧业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9.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牧区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是典型的生态敏感区。作为生态畜牧业建设载体的合作社,其运行质量直接影响着高原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文章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高原牧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发展实际,构建了具有高原牧区特点的合作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以青海牧区55家合作社的调查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模型,对合作社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影响合作社绩效的因素依次是组织运营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组织运营效益中要重点关注合作社规范化程度,经济效益中要重点关注人均纯收入,生态效益中要重点关注草畜平衡,社会效益中要重点关注合作社吸纳富余劳动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部崛起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数,反映的是中部各地区崛起进程中的相对位置;主要由经济发展指数、资源环境指数、科教文化指数、民生保障指数等4个分项指数层,经济发展指数的规模、速度、结构维度,资源环境指数的资源、生态、环保维度,科教文化指数的科技、教育、文化维度,民生保障指数的民生、社保、安全维度等12个维度层以及经济发展指数的22个指标、资源环境指数的25个指标、科教文化指数的19个指标、民生保障指数的20个指标,共86个指标层构造而成;指标权重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专家咨询法进行确定,测量模型运用解释力强的线性加权模型。以此为基础,对中部各个地区的相对崛起进程进行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地势高峻,气候干燥寒冷,无霜期短,畜牧业生产在全省农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就一九八○年而言,我省畜牧业产值就占百分之四十四点六。 青海的畜牧业经济,因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客观  相似文献   

12.
从改善民生视角研究民族地区旅游惠民的绩效评价问题,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提出民族地区旅游惠民绩效的影响因素,据此设计调研问卷,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开展实证研究,从而构建以旅游惠民投入效应为导向,将公共性民生效应和个体性民生效应作为一级指标的民族地区旅游惠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与以旅游惠民产出效应为导向,将原有旅游对社会、经济、环境的民生效应作为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相结合,进而共同构建出基于"投入——产出"的整体性绩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从技术、经济、社会、生态方面设计闽台农业科技合作项目立项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采用统计性描述方法,得出技术特征指标权重最大,经济特征指标权重次之,生态特征指标权重最小的结论。技术适用性、技术先进性、产品市场前景、技术带来的产业集聚与产业链整合、技术对闽台产业优势的整合是重要的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中,台湾专家比较看重产品竞争性、产品市场规模等现实性指标及技术带动农户数量等侧重民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青海省2000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检测的有关指标数据,对19—22岁汉族大学生的形态、机能状况进行分析,并将各组指标均数与1985年对应指标均数作t检验。结果显示:青海省大学生肺活量和收缩压下降,胸围减小,并低于全国指标均值;城乡男女大学生舒张压高于全国指标均值;城市男生体重有较大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而民生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财政分权符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有利于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一般均衡分析表明财政分权与民生福祉之间呈“倒U型”关系。以2007-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病态指数循环分析法和熵权法构建民生福祉综合指数,采用固定效应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倒U型”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民生福祉的影响具有阶段差异性和区域异质性,中央财政对地方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够强化财政分权对民生福祉的改善作用。在确定财政分权水平时,应合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有效配置公共资源,实现财政分权效益最大化,从而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16.
截至2013年8月1日,"营改增"已推广到全国试行,青海省作为试点地区之一,相关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对此,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营改增"政策的变化,深入分析了"营改增"对青海省企业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新机制改革背景下,青海省兴海县藏族牧区通过大力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县级财政聘用生活服务人员、完善贫困寄宿生补助政策、建立教学设备更新改造长效机制及加强日常管理等举措,有效化解了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普遍面临的配套设施不完备、后勤人员短缺、家庭负担加重、学生发展困难等难题,对突破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困境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乌兰夫牧区工作思想中,较为集中地体现出了乌兰夫领导和开展牧区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这些原则和理念是:领导和开展牧区工作,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牧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牧区生产力,提高牧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牧区工作中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牧区工作要以人民群众为本;开展牧区工作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努力构建和谐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效率、效果和效益三个方面建立了城市网格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个指标的权重.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确定不同的隶属函数,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区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效能进行评价,并对该区各个指标的得分进行详细分析,为该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草原生态建设项目实施效果、牧区农牧民生产生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入户调查和访谈。研究结果显示:在锡林郭勒地区工业发展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牧区生态移民政策对草场生态产生了双重影响,一半生态移民难以就业或难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牧区教育成本偏高的问题依然存在。研究认为:政策制定者必须认识到生态是当地人发展、生活的基础。草原上的草—畜—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地经济建设中,首先要注重草原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协调发展;其次在生态建设和生态补偿方面应探索多元化的补偿路径;最后应探索多渠道增加草原生态补偿资金投入,实现草原生态改善及民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