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多元文化作为一种发展潮流,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多元文化背景下,高职高专思政课应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从接受主体的需要、接受动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刺激度和可接受度等维度来激发动力,在此基础上培养接受主体自我认知、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接受能力,进一步调整接受心态,以实现高职高专思政课接受路径的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和教育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我国的高校也日渐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本文从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必要性从大学生学业压力、生活压力、就业压力等三个方面,最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反映了社会变迁进程中的社会思潮动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难点。本文从理想信念和多元文化概述、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困境、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困境的社会背景分析、反思与展望四个方面出发,以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树立的科学化和先进化。  相似文献   

4.
媒体融合的纵深发展推动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模式融合发展。高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亟需研究的课题。通过阐述融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了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以提升网络思政工作意识和素养、增强网络思政教育培训和激励、完善网络思政工作制度和组织构建、打造网络思政教育公共平台的主要工作路径,旨在为高校辅导员实现高效化与科学化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韦子瑜 《公关世界》2024,(5):102-104
“三全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为海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适应时代要求,创新育人模式,提高育人效果。本文从“三全育人”的内涵与教育理念出发,分析了自贸港背景下海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探讨了“三全育人”机制融入海南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三全育人”机制在海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海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铉军 《现代交际》2014,(12):213-213
文章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所面临的新现象、新问题,认为高校教育者要适应新形势,与时俱进把高等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培养成为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要创新方式,努力探索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的教育方式;要营造环境,创设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农业院校大学生成才的校园环境。努力实现办学体制多元化,完善教学基本条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发展与多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社会文化思潮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大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高校在社会多元文化思潮冲击下开展思政课教学中,需要积极回应各种社会思潮,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对各种思潮进行深度解析,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政治敏感度,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效应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教学事业的良性发展。本文就对社会多元文化思潮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全球化影响的不断深入,文化交流和文化碰撞日益激烈,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出现了某种偏向。为了应对多元文化环境下,外来价值观念对大学生构成的不利影响,必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功能,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统一转变、政治与经济功能兼具转变、向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兼具进行转变,这样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才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管理载体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但处于如今多元化的时代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利用管理载体来巩固高校中的文化传播阵地,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引领当代大学生们的思想潮流,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重要途径。要是想在当今时代下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话,那么首先就需要对管理载体的主体自觉性与主导能力进行强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多元交互信息和特定用户需求使得圈层文化由此产生,并具有圈层相对封闭性、个体认知局限性、关注信息泛娱乐性、主流文化及教育主体被弱化等突出特点。在特定文化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已经不再被高校青年所接受。因此,笔者通过分析当代高校青年圈层文化的特点以及立德树人的内涵要求,探究两者结合契机,提出了在特点鲜明的青年圈层文化中,能够良好地发展以立德树人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从而解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任务要求与高校青年思想政治素质亟待提高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包含很多具备深刻哲理的寓言神话、诗词曲赋,包含了很多励志的伟人事迹,具备极高的现实价值和艺术内涵。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融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路,传统文化能够为高校思政课落实提供丰富的思想,有利于创新并活化高校思政课教学。广大教育者应重视高校思政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育功能,立足于高校思政课视域下传统文化隐性教育的问题积极设计策略,以促使高校思政教育良性发展。本文围绕"高校思政课视域下的传统文化隐性教育"展开讨论,从四个维度对之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基于此,论述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渗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从在思政课程设计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传统文化的渗透、为传统文化渗透提供相应保障四个方面提出了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祯聆 《公关世界》2023,(2):124-126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时代下,解读高校网络舆情影响下思政工作的特点,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思政工作开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和积极影响,从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着重提高大学生互联网素养、净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环境几个方面入手,重点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措施。旨在通过本文研究,为高校从事思政教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参考,实现网络舆情管理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发挥网络舆情管理的积极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陈明菊 《职业》2023,(4):44-46
本文提出构建课程思政背景下的中职英语“多元双导向法”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实施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究中职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双向融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一些高校实施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网络对高校学生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三个方面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将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堂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载体,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三全育人视角下需要对高校思政课程重新审视,明确思政课程存在的不足,并引入新的理念与方法落实思政改革工作。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三全育人视角下的高校思政改革意义进行探究,指出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思政改革及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微思政"为高校思政教育开辟了新天地,但多元的网络环境削弱了其话语权,"议程设置"理论着眼于改变受众的认知,从而引导舆论,影响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行为,这与"微思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契合。因此"微思政"应充分把握"议程设置"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提升媒介素养、做好把关人、活化传播语言表达等方式建构"微思政"话语权,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实现高校"思政课"生活化离不开信仰教育的支撑。由于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信仰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地位逐渐被弱化。如何让信仰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有效链接,从价值观、环境、内容、形式、手段五个方面出发去增强信仰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政课"发挥育人功能的本质要求,而且也是高校"思政课"发挥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李保民  张伟 《职业》2020,(13):74-75
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是高校辅导员的法定义务,但目前一些学校的辅导员普遍存在轻视思政教育的现象。从辅导员主体看,思政教育弱化,存在较大的责任风险,主要是辅导员思政教育意识不强、思政教育能力不足、思政教育不作为。本文提出了应从辅导员的责任意识、知识储备、话语权等方面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