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社会调查的理论前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社会学界对社会调查给予了高度重视,近些年不仅开展了很多规模不一的社会调查,而且发表了许多针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这是中国社会学界活跃发展的表现之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虽然社会调查发生数量大,展开层面广,但是水平较高的社会调查报告并不多见。许多调查报告读上去不过是一篇内容简单的社会现象统计。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应当是对社会调查的理论前提研究不足。一如同面向自然现象的科学研究都是在特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样,面向社会现象的社会调查,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在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鲍丽燕 《现代交际》2011,(5):98-100
网络外交在最近两年才引起国内少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对于其产生背景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从国际关系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从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来分析网络外交产生的这两大背景。网络外交的兴起反映了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关系中政治主体多元化、复杂化等特点;体现了当代信息化社会中,外交方式民主化、透明化的发展趋势。提出发展和完善网络外交,对于运用国际话语权塑造国家形象及构建和谐世界,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韦伯都曾对东方社会落后原因进行过研究。虽然探讨的角度和方法不尽相同,但结论似乎很接近。马克思对该问题的解释并非仅仅停留在说明不发达的生产力导致自然经济结构停滞不前,而是强调了土地所有制形式阻碍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堵塞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道路。韦伯对该问题的解释常被理解成“文化决定论”,但事实上他更多地是从社会政治结构方面来分析东方社会停滞不前的原因,并合乎逻辑地将这种政治结构形成的根源归结到土地所有制结构上。作者认为,马克思与韦伯对东方社会落后原因的探讨不仅近似“殊途同归”,而且从韦伯的理论中可以明显看出马克思影响的印记。这说明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在当代社会发展理论中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伊斯兰世界仇美的根源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突显伊斯兰世界对美的仇恨,这种仇恨已上升为反美主义。本文着重分析了伊斯兰世界反美主义的表现、主要根源和影响,认为美发动的强大国际公关攻势并不能化解美国的形象危机,而对伊战争则会激发新一轮反美浪潮。美只有改弦更张,从根本上反省和改变其不公的中东政策,才能在伊斯兰世界树立真正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朝觐不仅是全球最大的跨国宗教运动,也是在世界性宗教中唯一被最基本的宗教经典明确列为宗教功课的活动,在国际关系视野下研究信仰版图不断全球扩张的伊斯兰教的朝觐活动,对于进一步认识伊斯兰教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参与大有裨益.伊斯兰教朝觐基本制度与各国朝觐管理制度共同构成了伊斯兰教总的朝觐制度.朝觐活动对历史和现代的非伊斯兰国际体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朝觐圣地成为沙特构建伊斯兰国际体系的基石.朝觐对国际关系的许多具体领域也产生了影响.从长远看,如何从朝觐与国际关系的互动视角中受益,对于中国国家安全而言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制度化结构体系下的社会心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试图通过社会学的社会结构研究方法,探讨当代中国社会的制度化结构体系与基本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的关系,分析深层制度与深层价值、次级制度与社会心理特征的关系,从而从社会制度结构分析的角度,解释当今我国社会心理变化的特征及其对制度结构的影响。文章认为,社会深层制度与深层价值是导致目前我国社会心理复杂特征的深层原因;改革以来利益格局的变动带来了利益觉醒和社会活力,但原有次级制度规则与市场规则的冲突则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社会心理特征与社会不满。社会心理的合理分化与整合应是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民维权活动的一个解释框架   总被引:88,自引:0,他引:88  
一、有关农民维权活动的解释框架对于当代中国农民维权活动的解释框架目前主要有两种 ,即斯科特的“日常抵抗”和李连江与欧博文提出的“依法抗争”。美国著名的农民研究专家詹姆斯·斯科特在《农民的道义经济学 :东南亚的反抗与生存》中 ,从东南亚农民的反叛与起义问题入手 ,探究了市场资本主义的兴起对传统农业社会的冲击 ,用“生存伦理”(subsistenceethic)这一重要概念来强调生存规则的道德涵义 ,并提出了农民“日常抵抗”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 ,“贫困本身不是农民反叛的原因 ;只有当农民的生存道德和社会公正感受到侵犯时 ,他们才会奋…  相似文献   

8.
郭善利  毕朝辉  刘志国 《现代妇女》2013,(12):I0003-I0004
本文通过对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是多样的,其中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之所以出现大量的不良行为.主要在于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不良行为的替代性强化和外部强化。通过这两个原因分析可以部分的解释导致考试的参与者在考试中表现出不被其他考生所认可的行为产生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的现实和理论研究中出现两种新趋势:一是安全领域的变化,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安全内涵得到新拓展;二是安全层次的变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区化进程不断加快并向纵深发展,反映在安全研究中,地区安全和安全共同体的研究再度兴起。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海明威一向以塑造"硬汉"形象、关照男性世界而著称,有评论家认为他是一个忽略女性的男权主义作家。但是在他创作的多部短篇小说当中,我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女性的身影,并且他对于笔下的女性形象的看法也是不同的:有时他站在女性的一方,透过她们的视角来写作;而有时又会站在与女性对立的一方,表现出对女性的敌意和排斥。本文通过几部短篇小说来阐述他对于女性角色的态度,并试图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尽管波多黎各、关岛和一些零星的岛屿附属于美国,但是殖民主义从来没有成为美国的帝国形式。美国人曾称,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相比,这是一个“伟大的例外”,是美国意识形态的主旋律,也使美国成为“自由世界”当之无愧的军事和政治领袖。但是从1966年美国爆发的大规模群众反战运动,到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一系列事件说明,“帝国主义”这一术语在美国与在西欧获得了同样程度的普遍实用性。美国乃至世界各种团体和个人认为,美  相似文献   

12.
巴斯对于族群的边界、族群认同及族群间的互动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族群是社会建构的,调查群体的实体和意识形态时注意力应该聚焦于群体边界,并把族群互动作为讨论的中心,认为族群认同的形成贯穿于吸纳和排斥的关系过程中。其对于巴斯的观点也作出了具体而详细的梳理,看到了田野调查对族群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他将富尔人和巴加拉人的族群融合与拉迪诺人和土著印第安人的相互排斥进行对比,并通过民族性的原生论和工具论进行充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拿破仑战争后,反法联盟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建立了维也纳体系,确立了一系列原则,欧洲由此重新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维也纳体系是一个均势体系,该体系内权力结构的均衡、大国所确立的运行机制和国际规则,使之维持了欧洲几十年的和平,对国际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夏光 《社会学研究》2005,20(3):133-155
本文从文化与现代性之关系的角度探讨了韦伯对现代性的理论解释的局限性。本文认为:韦伯之将现代性的一般文化特征归结为形式合理性的观点是一种简单化的观点,这种观点使他既看不到现代性与非西方文化传统共存的可能性,也看不到现代性在西方也有超越形式合理性的可能性。韦伯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是因为其社会行动类型学对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的区分过于僵化,这种区分使他无法解释传统文化(尤其是非西方的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影响,也无法理解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在现代性背景下的共存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商贸关系也愈加紧密。从整体上来讲,国际关系是国际商贸的重要表现,也是国际行为的最真实反映。只有处理好各国之间的关系,将国际性规范作为贸易的根本出发点,构建和谐发展理念,才能够使国际关系与国际商贸战略的联系性增强,并形成巨大的经济带动效应。因此,本文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其与国际商贸战略的联系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受美国全球反恐战略调整、国际恐怖活动快速升级和转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反恐战争正在经历一轮渐进的转型过程。全球反恐战争转型不仅意味着美国单边主义反恐政策的弱化、联合国和其他国家作用的加强,还意味着国际社会反恐理念的进步,反恐领域的拓展,以及反恐斗争的长期化和机制化。全球反恐战争转型是国际反恐斗争从"9·11"事件以来早期的"应激式反应"逐渐过渡到理性、成熟阶段的客观进程。在全球反恐战争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反恐战略也应顺势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反恐话语体系、道义优势、国际规范与合作机制,既要为中国未来和平发展创造有利的国内外安全环境,也要为推动国际反恐领域的全球治理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石丽娟 《现代交际》2011,(11):126+125-126,125
密尔的经济发展观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关注经济增长利益的分配,通过对功利主义的重新解释,提出个人利益应与社会利益协调,蕴含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其主要方面有:从劳动者本身即社会劳动的主体来探讨经济增长的原因;静止状态本身并不是恶,甚至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用法律的手段解决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学界对于经济法及社会的定义比较无序,导致对二者关系研究也比较困难。为此,文章首先研究经济法及社会法的概念,对二者均做出一个相对合适的解释,并借此对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提出看法,以期对社会法及经济法各自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做出明确的厘定。  相似文献   

19.
川端康成战后初期写下的《重逢》延续他一贯的优美与哀伤,因战火的缘故,文字中处处充满了战争带给人的创伤印记。《重逢》亦充满了对日本传统美的坚守,对两性情感细致入微的刻画,对和平的渴望,作者向我们描绘的不仅是一对情人在战后的重逢之景,也是对当时日本社会荒凉与贫困面貌的展现。川端康成一向善于描绘人物内心世界,对女性心态的把握尤为独到,《重逢》中的人物心理也是受到战争影响下的体现,从这个角度反观战争,我们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家拉德克里夫·布朗作为结构—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不仅对社会结构、社会功能进行了解释,还将社会结构放入对社会功能的研究中,是人类学重要的研究范式,他的社会进化理论认为,"适应"在社会进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在《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一书中,从社会适应的视角对社会中的制度、仪式和法律世界等进行了研究,探讨制度、仪式和法律等在社会结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