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勇  郭丽娜 《城市观察》2013,26(4):14-21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我国养老服务的需求在日益增长,为此,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通知、意见和规划。在这些政策背后,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认知和理念。经过对10多年来的政策梳理后发现,国家层面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观念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观、养老服务的层次体系观和养老服务的社会管理观。每个阶段,国家对社会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概念界定、服务对象、服务主体、服务内容等均有一定的规定,且愈发清晰、完整和细化。系统把握国家层面政策,有助于深入掌握政策精神,有助于政策的更好实施,有助于预见新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
残障观是社会对人类身心障碍差异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与特定的社会形态相适应,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变迁.当代中国社会中的残障研究领域极少涉及身心障碍文化观念问题,对于中国传统残障观意涵的认识亦不充足,仅有一些关于其形成演变的讨论,而这些讨论也忽略了中国传统残障观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价值下的真实意涵及演变历程.本文通过对两种有别于"新残障观"的传统残障观的阐述,尝试"还原"中国传统的残障观如何演化成现今公众所认识的样貌,指出我国传统残障观在目前国际主流残疾模式中尚未占据主导地位,而只是这些模式某种程度上的补充或注解.本文认为,历史上对残障观的片面解读和理解过程直接影响了社会对传统残障观的理解,强调全面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残障观是新时期残障者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残障群体和社会公众需要树立文化自信,在了解本民族文化残障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残障理念以更新和发展固有的残障观念,完善我国残障者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促进社会融合及相关政策服务输送成效和残障者需求的切实满足.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会面临不同的公众舆论环境问题,这是极具特色的现实而棘手的公共关系问题之一。公众舆论对社会组织形象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为塑造组织形象创造机会,也可以是组织形象的“杀手”。处理得好,对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组织通过制造舆论、传播舆论、引导舆论和改变舆论而美名远扬;相反,有些组织因为公众舆论而臭名昭著。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资源消耗能力越来越强大,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能源短缺危机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才能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这种绿色生态观同时体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而设计师要培养绿色生态设计观要考园林景观设计教学来实现。本文阐述了生态设计的概念机基本原则,并分析了当前园林景观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园林景观绿色生态设计观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蔡亮 《公关世界》2009,(2):46-47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用传播手段使自己与公众之间形成的一种双向交流,使双方达到相互了解和相互适应的管理活动。媒体是连接社会组织与公众的桥梁,可完成双向性的有效沟通,以实现公共关系。因此,媒体在公共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关是企业、事业单位、甚至行政单位在市场化条件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形象"成为一种争夺公众眼球的资源.从传播的角度看,形象的策划和传播,需要研究传播规律和考虑社会接受心理的张力.  相似文献   

7.
微博,是以不超过140个字符的文字或图片发布信息与网友互动的平台。随着社会日益发展,各种各样的危机事件频频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公众的生活。而危机事件信息的传播对危机事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博在危机事件的传播中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本文将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对案例、数据的分析这三个方面研究微博在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特点与效果。  相似文献   

8.
公共关系传播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社会组织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手段。离开了传播,公众无从了解组织,组织也无从了解公众。因此,一个社会组织不但要有明确的目标、符合公众利益的政策和措施,还要充分利用传播手段开展公关活动以及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公益广告作为社会公益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鲜明地发挥着传播积极文化的作用,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彰显着其特有的功能。本文通过分析公益广告语言的若干特征及其表达手法,促使公益广告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使之成为我国公众更有力的价值导向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公共关系学教课书中关于“公众”的概念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第一,在所有的“公众”概念中,虽然具体表述有所不同,但都无可争议地指出了“公众”的“同质性”,即“由于共同的利益”或“面临着共同的问题”,换言之“发生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时,才形成了“公众”。  相似文献   

11.
安鑫 《现代交际》2014,(11):1-2
婚姻产生了家庭,而家庭正是社会的基本单位。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婚姻家庭的著作进行分析,阐述了婚姻家庭观念的发展和演变。恩格斯提出了男女平等和爱情是婚姻的基础等相关的正确观点,目前,在现代生活中婚姻家庭备受社会关注,所面临的各方面伦理道德问题也很多,通过从现代生活的视角下解读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以及对现代社会家庭产生的影响,可以给予婚姻问题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何丹虹  李莹 《公关世界》2022,(21):60-61
融媒体环境下,海量信息繁杂,多元社会思潮激增。高校新闻观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积极应对挑战,合理把握机遇,是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作为守望者的核心要求。高校是新闻观教育的基地和关键枢纽,肩负着新闻观教育创新的重要使命。高校要重新审视新闻观的重要性和时代性,让学生真懂、真信,做到入心、入行。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共关系是政府机构运用传播手段协调政府与公众及社会环境关系的一种行政活动.一个成熟的政府不仅可以通过良好的公关手段来完善和健全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和传播机制,及时、广泛地了解舆情民意,鼓励公众积极地参政、议政,同时更需要关注社会民生,关爱弱势群体,提高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度和支持率,力求实现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双向沟通.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社会泛意识和整体性社会知觉的舆论,是公众表达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而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传播主体,它在反映和代表舆论,甚至控制舆论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大众传媒舆论功能的效果和走向如何,却难以一概而论。本文,笔者从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和李普曼的舆论学思想入手,分析比较他们对大众传媒舆论功能的态度,提出充分发挥大众传媒舆论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前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微传播也开始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途径。随着社会的飞速的深刻内涵,同时还引领着文化旅游产业走向全球化的"信息高速公路",还可能促使着文化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重构。本文在阐明微传播概念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微传播独有的优势,阐述了微传播对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所谓“名人”,指那些对公众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的社会人士,如政界、工商界的要人,科学界、教育界、文化界的权威,艺术、影视、体育界的明星,舆论界的领袖等等。这类公众对象虽然数量有限,但对传播的作用很大,社会影响力很强,能够在舆...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传播新闻信息的突出问题是,社会问题网络化、网络问题社会化。互联传播新闻信息显著的特性是.热点容易快速形成,容易迅速聚集现实力量,极容易形成新的意识流。文中通过探索性的思考,提出传媒在网络时代体现社会责任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新闻与民主法治建设的关系,舆论监督与政府意志和公众意识的关系,改革发展与队伍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转型,人们愈发感受到种种风险的存在,诸如遭遇团伙犯罪,生命财产受到侵害,拆迁或维权过程中常有“不明身份”者的暴力行为等等,加上近期重庆的“打黑运动”,“黑社会”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已经进入公众的生活和视野。然而,作为一种法律概念和社会概念,“黑社会”在我们社会中的面目尚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9.
分配不公已经在公众媒体上呐喊许多年了,成为主流舆论。究竟什么叫分配不公,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公平分配。否则,呐喊分配不公就必然误导公众,直接破坏社会稳定。如果按错误的公平分配观来解决"分配不公"问题,必将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延误乃至断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20.
"后真相"时代的到来引领了"情感先行,真相次之"的媒介生态变革。在微信全面普及的今天,各类信息通过公众号、朋友圈和微信群实时推送,而铺天盖地的信息分享、意见表达与言论互动前所未有地重构着人们对媒体传播和社交互动的认知。大学生作为微信使用的主力军,是"后真相"时代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首当其冲的接收者。面对真假难辨的信息来源、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和精心包装的多面真相,大学生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微信素养,客观认识"后真相"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政府、社会、学校与家庭应当搭建联动合作机制,为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提供有力保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主流意识认同和社会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