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议文人画     
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中,中国的文人画美学思想是非常丰富的.中国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学、美学、书法等多种文化形态所滋养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本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全方位地考察了它的审美本质和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光辉灿烂,内容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教育价值,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载体,对于当代高职学生的德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文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价值,剖析了其在当代高职学生中缺失的原因,通过传统文化探讨有效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以当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为背景,从文化学的角度,考察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对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影响。首先,对后现代文化思潮和青年亚文化的概念、特征做出界定与辨析。其次.对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的后现代取向的形成动因和表现形态进行揭示。对当代中国青年亚文化现象.分别从文化冲突论和文化生态学两个不同视域展开学理层面的分析。最后,对构建21世纪中国青年新文化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是这些年来我国特别重视的内容 , 其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容纳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以此为依托 , 则可以有效推动这一目标的落实。而且在教学中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正向、积极的思想对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精神品质的构建来说 , 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以此为方向 , 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意义 , 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常征 《现代交际》2014,(3):75-75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传承不仅仅体现在生活习俗上,更大的是表现在流传下来的古代文学。它不仅仅是我国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超越历史意义的是它继承的丰富思想和文化内涵,对现代中国人人格的塑造、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现就其存在的教育意义和流传价值做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石,是民族谋求发展的智囊宝库,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在当代创新思维下寻求多元化。本文以全国范围内掀起的中国传统文化热为契机,试图探讨在当代创新思维下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多元化。通过分析当代文化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现状以及创新思维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使读者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当代价值,进而使文化能够在当代发展潮流中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和"理念是人类追求社会和谐的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分析当代中国"和"理念的发展历程,总结"和"理念在当代中国政治实践中的应用价值,阐释和拓展当代中国"和"理念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我国所一直倡导的。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和谐观念。"心和、人和、天和"是传统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中国传统和谐文化在我国的地位显著下降,但是传统和谐文化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我国当代所处的环境与以前的社会环境存在很明显的差异,要想在当代合理运用和谐文化的观念,就必须把和谐文化的价值观念进行转换,使之适合当代的国情。本文从传统和谐文化的基本内容出发,叙述了传统的和谐观念在当代应该如何进行转化,才能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丰富博大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得到了中央和社会各界广泛重视,高职高专院校应在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其应尽的职责和功能。本文从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及基本特征入手,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引领作用,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存在的文化失范现象,围绕高职高专院校如何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就高职高专校园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华友善家风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家风文化的继承,也是对当代友善价值观的切合,其本身具有的传统文化意涵和当代价值是大学生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减少社会摩擦的思想根基,也是大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前提。本文从中华友善家风的意涵入手,分析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马克思原著从实践批判、生产实践再到与认识相结合的真理实践的历史性分析得出马克思的实践观的基本概念。从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根本特性对马克思所提出的实践观进行分析,进而从马克思的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人民群众角度进行社会历史实践和对共产主义目标的逐步实现提供理论支撑的角度,阐释马克思实践观对当代中国重要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历史,才沉淀出了中华的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强烈的继承性、民族性和历史性,并且对当代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更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但是,当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判断力却比较缺失,尤其是关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很多人忽略传统文化能为我国现代的发展带来的益处。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融合的世界,各种价值观都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一定要不断进行反思,从其基本内涵入手,分析中华传统文化能给当代世界的发展带来的价值,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延续传统文化,更要将传统文化进行转换,在继承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得到传承和发展。因此,对于仅仅从民族情结和利益的得失出发而对传统文化继承的想法一定要摒弃,而应该全面而理性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开创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立足于科学发展观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现实渊源和历史借鉴,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平等。本文首先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相关阐述,并叙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特征,最后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相关阐述,力求为文化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3.
因为文化的不同每个民族的民族服装都是独一无二的,图案的文化传递的是民族文化特色,是地方民族特色的重要展示载体。本文从民族服饰图案的价值进行着手分析,其次对民族服饰图案的艺术设计应用进行分析,从包装、服装、动画设计的角度展开探讨,通过应用的探讨总结分析了起应用的价值,对中国民族服饰图案文化的发展与传递有长远的实用意义,并且以民族文化以服饰图案做重要传输载体在传递文化特色的同时更能激发设计出中国民族艺术特色作品。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江西电视台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举办的大型“红歌系列会”在井冈山吹响“红歌集结号”以后,引发了全国城乡学唱红歌的热潮。文中从当代“红歌热”兴起的背景和根源、红歌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价值实现新途径等诸角度进行了多层次的透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当今世界,一切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作为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首先,文化在综合国力中不仅渗透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之中,而且其自身也能形成产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同时,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然而,亘古不变的却是毛泽东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毛泽东的文化思想凝聚了毛泽东及一些优秀的中共党员对于中国文化发展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揭示其文化思想的当代价值内涵,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理论的构建和文化发展问题的解决,以及在把握当代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上,具有极高的定位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回顾我国法治建设,可谓历经了漫长过程和多番更迭。对此,笔者着重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法文化障碍进行简要分析。立足于中外西方政治与法律制度角度,从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传统政治思想、法文化观念角度,分析我国法治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即:传统封建思想残留、礼治精神与当代法律平等性矛盾、传统文化的工具性导向和当代法治理念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雷锋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当代青年是如何认识和对待雷锋精神的?笔者通过调查,基本把握了当代青年对雷锋精神和学雷锋活动的认识,折射出他们与时俱进、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文化异化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社会青少年文化中存在的异化现象进行剖析,指出当代青少年文化在语言、符号、价值观、规范、行为模式等方面存在的各种文化异化现象的表现,并就其中的原因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国学作为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以儒家文化为内核,兼有道教、佛教、诸子百家等文化形态。国学在当代中国人文教育教学中拥有的文化价值不仅深深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是一国主体对其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认可和肯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一脉相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基石、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有效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是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所在。进入新时代,提升文化自信需要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促进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落实开放发展新理念三个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