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逮捕必要性条件的改动引起了学界广泛的关注。为明确必要性条件的含义,完善必要性要件的审查标准,保证各机关部门重视该要件在司法实践中适用,对此次《刑事诉讼法》逮捕制度的改革以及对逮捕必要性条件涉及的适用问题进行分析是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逮捕必要性意味着,如果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即使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而且犯罪嫌疑人可能被判处重刑的,也不得予以逮捕。本文将在分析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逮捕必要性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逮捕是五项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一种,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的影响都非常大,虽然这项措施有利于打击犯罪行为,但是也侵犯了人权。而且,我国的逮捕工作存在缺乏制度保障、司法缺乏独立性和超时羁押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司法公正。因此,必须对逮捕工作的实施进行审查,实现逮捕过程中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4.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以强调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新《刑事诉讼法》已经开始实施,我们急迫思考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等几项特殊制度在少年司法过程中顺利实施。这需要社会支持体系的搭建,也离不开社会专业力量的参与和介入。  相似文献   

5.
逮捕是一种最为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是当前司法实践中使用最多的措施之一。但是,因为逮捕的适应性较广、措施较为严厉,容易给犯罪嫌疑人带来一定的人身权利损害或侵犯,在强调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背景下,逮捕措施的适用性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会对逮捕的适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司法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唯 《现代妇女》2014,(11):205-205
证人证言在刑事诉讼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证人不出庭或者拒绝出庭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次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修改,并进行了多角度完善。  相似文献   

7.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受到研究方法和视角的限制,使研究者在对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要想走出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困境,就必须正视当前的困境并对面对的困境进行深度剖析,及时对研究方法进行改进,实现更具生命力的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创建,并通过自身的深刻反思促进法学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证人是诉讼活动的重要参与人,证人出不出庭接受控辩双方以及法官的询问对案件的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我国的证人出庭率非常低,在我国建立和完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具有紧迫性。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二次修正,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年12月24日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2013年1月1日起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同步施行。此两项法律文件增加了对证人保护的内容,是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保护制度的一大发展。本文将分析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的经验,并剖析我国立法与司法实践提出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革命最为艰难的时期。蒋介石为了彻底消灭共产党,在对中央苏区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用逮捕、监禁、暗杀等非常手段,在统治区内对中国文化人进行全面的“清洗”。作为共产党前任重要领导人以及左翼文化运动领导者双重身份的瞿秋白,时刻面临着危险。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修改后刑事诉讼法的施行,在押人员的人权保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羁押必要性审查则成为保障在押人员的人权的重要体现,通过羁押必要性审查,有利于解决一押到判,羁押率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刑事诉讼中,行政执法证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处于刑事诉讼的中心地位。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于这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终于从法律的层面规定了有关证据转化的问题,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使行政执法证据的转化终于实现了有法可依的局面。本文将基于本次《刑事诉讼法》中有关行政执法证据的内容,对行政执法证据作为刑事诉讼证据运用中的范围作出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
如果有这样一份工作,你愿不愿意做呢?这是一份志愿工作,工作对社会帮助很大,但需要经常出差和进行户外工作,也有一些危险性。由于工作性质特别,工作内容不能让女友知道。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份工作永远只有一件小号制服,还不让换。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一条规定:“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从此条分析,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的目的应当主要有四个:首先是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学生学习障碍中,厌学最具有危险性、最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小学生厌学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尽快使学生从厌学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15.
立案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规定为一个独立的程序。是刑事侦查、起诉、审判的前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立案程序还存着很多缺陷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立案方面的程序性规定。文中对这个问题作了简单地探析。  相似文献   

16.
刑事立案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主体的立案活动是否合法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它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权。它对于刑事立案主体依法立案、解决司法实践中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现象,纠正打击不力.对于维护国家司法机关以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形象,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监督问题有了专门的规定,但随着刑事立案监督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7.
王正阳 《现代妇女》2014,(6):113-113
新《刑事诉讼法》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增加了未成年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使对未成年人罪犯应轻型化刑事司法理念得到确定。这可以说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中有关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此次刑诉法修改更加符合国际刑事司法发展趋势,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死刑复核程序是近年来刑事诉讼法学界的讨论热点,2012年新修订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并不大,相关法律规定仍然比较简单,死刑复核程序在操作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价值的最终实现。因此,针对其存在的缺点,本文提出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具体建议,即提出对死刑复核程序启动进行诉讼化改造,书面审理与开庭审理相结合,完善检察机关对死刑复核程序的监督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全面大修后的刑事诉讼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新增的电子数据证据形式无疑是突出亮点之一,它的引入不仅反映了当今我国社会生活的数字化发展态势,也反映了证据法的最新立法和研究成果,为我国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并有可能成为办案关键依据的证据形式正名,同时也为增强各级司法机关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办案能力提供了权威有效指导。文中正是以本次修法为契机.从电子数据的最新立法成果和热点实务问题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几十年来,社会心理学在社会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人主性是社会管理一个重要的特征,所以对社会的管理也就可以看成是对人的管理,而深入研究人的心理能更有利的促进对人、对社会的管理。本文首先对于社会管理的含义和特征进行阐述,并对社会心理学的含义进行界定;其次,分析社会心理学中的几种理论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总结社会心理学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