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智慧 《职业》2022,(4):49-51
中职物流专业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专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校企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协同育人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树立开放式专业办学理念、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落实校企合作的具体办法、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内涵建设、学校和物流企业以共同利益点为核心创新协同育人模式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三全育人"大背景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意识不到位,高校协同育人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应加强交流,提高自身素养。高校应当通过完善相应的教师考评机制,提高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积极性;拓展协同育人的领域,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探究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3.
董婕妤 《职业》2022,(22):64-66
本文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指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校企协同育人水平低、缺乏长效激励机制、缺乏“双师型”教师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烹饪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马倩倩 《职业》2022,(24):35-38
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在与企业开展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创建“工贸·宝山”班,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采取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组织学生参加双创比赛、共建师生实践基地、共育创新文化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本文在阐述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通过校企协同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型人才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四个方面为校企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物业管理专业在房地产专业蓬勃发展的大前提背景下,经过近30年的成长,自21世纪以来更是出现了爆发式的发展。新的模式对从业人员提出了从技术、能力等方面综合从业能力和素质要求,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作为社会行业的后备力量培养基地,从实训角度培养学生能力责无旁贷。就现下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现状提出问题讨论,以期对实践教学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6.
李蕾 《职业》2018,(25):26-27
本文以新时期文秘专业课程体系、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为切入点,探索在中职院校中将传统文秘专业进行教学创新和实践的有效方法和模式,达到提升文秘人才核心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以通化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专业采取的分流模块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阐述其采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及其实践应用得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两支不同力量,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角色各异,互有专长。两支队伍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共进,实现教学育人和实践育人的融合互补。高校也通过打造协同育人平台,推进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激活协同育人良好氛围,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9.
曾慧 《职业》2022,(1):55-57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高职院校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与企业的发展目标、人才需求主动对接,可以更好地使药学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打造校企双向交流合作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构建药学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达文 《职业》2022,(19):4-6
<正>作为湖北省规模最大的技工院校,近几年来,襄阳技师学院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工作,以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契机,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为抓手,以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核心,在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多元协同育人之路。一、构建多元协同的育人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襄阳技师学院围绕襄阳市行业、产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办专业,做到一个院系对接一个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11.
徐海丽 《职业》2022,(21):26-28
本文以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烹饪与营养学院为例,分析了开展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的必要性,结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出了整合形式、培养模式、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思路,构建了“双主体育人、多层次推进”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机制,为职业学校进行更深入地进行产教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梅广龙 《职业》2017,(21):122-124
江苏省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中职烹饪专业作为南通市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本文从系统设计,夯实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突出重点,抓实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关键;统筹安排,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保障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在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础、构建校企双元育人机制前提、实现四个融合核心、确立六个共同育人环节保证方面进行了做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李宏富 《职业》2020,(10):43-44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给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和平台,同样,也给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加快了农村电商发展的步伐.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发展,社会对农村电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很多农村职校也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农村职校电商人才的培养就已到日程上来,本文就农村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春艳  付悦 《职业》2024,(7):68-70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是技工院校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政府、产业、企业、技工院校合力推进该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情况是检验技工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本文就技工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构建,从现状分析、问题剖析、构建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实施两年制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大突破。在物业管理专业学制改革过程中,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基本职业能力与核心职业能力的确定,以及职业基础课与职业能力课的分配是解决两年制教学的关键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日益提升,来华留学的人数与日俱增,截止到2015年已有397635名留学生来华留学。通化师范学院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中心城市通化市,毗邻朝鲜,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留学生培养的优越条件。本文以通化师范学院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通化师范学院在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希望为日后通化师范学院改进来华留学生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沈民权 《职业》2017,(26):78-80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协同理论的视域下,笔者学校构建了"多类别课程开发平台""多维度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浸润型专业实训平台""立体式校企合作平台""多元化人才发展平台"和"三位一体专业展示平台"等多维协同的旅游专业发展平台,通过各平台间和平台内部的协同与融合,来实现卓越型旅游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万亮斌  沈柏民  周彦兵 《职业》2017,(15):24-26
本文以合作创新理念统领校企合作,系统分析与研究了校企合作创新体的功能定位、合作平台、共同要素和内涵特征,从校企合作创新体功能定位框架设计、合作平台框架设计、构建措施创新设计、校企合作路径设计、合作运行机制设计等5个方面探究了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模式.立足学校特色和优势资源,基于学校内涵发展与专业发展需求,通过合作主体选择创新、合作运行机制创新、合作育人机制创新等创新实践来构建校企合作创新体,即实施名企驻校、项目管理、企师引领,极大地激发了企业与学校开展合作的积极性,助推了校企共生共长;探索了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的发展路径,即开展从育人联盟、研发联盟到文化联盟三个合作层次的校企合作,使校企合作从单向变成多向、从浅层迈向深层、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平行轨道走向螺旋上升,形成了"三层次合作?双螺旋推进"校企合作发展路径,有效激发企业参与合作的内生动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校企文化共融.校企合作创新体建设引发了教学组织方式、育人机制的颠覆性变革,增加了教学选择性,构建了"四段四步、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五多"教学体系和"六双"育人机制,使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对专业认同度显著提升,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肖天非 《职业》2017,(23):47-48
校企一体,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实现学校办学与行业、企业充分对接,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竞争力,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企业获得优质人力资源的重要渠道.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和探索建立创新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战略实现,增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生全面发展能力,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振洋 《现代交际》2023,(3):96-102+124
在数字经济时代,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呈现数字化转型态势。为了能够使经济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匹配数字经济发展需要,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高校需要完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培养高质量的经济学复合型人才。本文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阐释当前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为高校运用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培育经济学复合型人才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