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民族国家拯救历史的一个重要参与,“文化民族主义”并非一个陌生的名词。对中国而言,它是一部分国人因国家的生存困境而在民族历史和文化传统层面上所产生的文化焦虑。具体说,尊重和卫护中华文化,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审慎吸收现代西方先进文化,以重建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期望由民族文化的复兴而至民族国家的复兴,是20世纪尤其五四后中国文化民族主义思潮的主流。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文化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演变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在此无意对这一复杂的进程作全面考察,而仅对现代新儒家在其重建儒家精神背后所具有的民族国家关怀作一…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流行的一种社会思潮。这种思潮在近代中国的出现及其流行对近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思潮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正是维新派办报活动的高潮时期。本文着重探讨的就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维新派报刊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胡峪龙 《职业时空》2012,(7):155-157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即使在今天来看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民族主义在中国主要有两个活跃时期,一个时期是近代中国,另一活跃时期是当代中国,无论是近代中国还是当代中国的思想以及社会发展都有着民族主义活动的影子。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近来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热点。这一课题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对民族主义作思想观念史的考察。列文森很早就揭示了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主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传媒公共性的产生,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近代早期报刊公共性的萌芽.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推动公共性的生长.国民党统治期间,公共空间得以拓展.传统士大夫阶层和现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意识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中国近代特殊的政治结构使得中国传媒公共性的生成与演变区别于西方,而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公民社会这一概念实际产生于近代西方,是近代西方消解"全责组织社会",发展"功能组织社会"的产物,意指与"近代国家"有着对立又依存关系的、由自由、平等的、理性的公民组成的共同体。它在西方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即1800年前后的bürger";第二个阶段是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早期形成的资产阶级,包括"财富市民"和"文化市民";第三个阶段就是从作为蓝图到正在进行中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7.
周妍君 《现代妇女》2013,(11):11-11
均势这一概念在近代随着现实主义理论体系中正式出现,20世纪30年代末,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呼号和影响下呼之欲出,这套带有强烈大国强权色彩的,并且以民族主义国家权益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对现代西方国家外交战略和方针的制定以及推广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均势战略的实质及其影响进行论述。希望能够读者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8.
nation state在中日两国分别被理解为民族国家和国民国家,其原因可以从分析并比较国民的语义变迁中得到解释,它们反映出两国近代以来不同的国家构建历程。古汉语国民在近代日本首次获得归属和参与的现代语义,回归中国后,在晚清最后10余年间变得更为复杂。近代中日的国民承载权利、成员身份等现代西方的公民概念语义,并与人民、公民、臣民、民族等相关语词形成一个概念网,传递出对国家主义的强烈追求。两国的国民语义差异明显:在日本明治中期以后容纳了天皇的臣民,融入文化民族的部分语义,成就其君主专制和泛民族主义相糅合的歧路;在晚清则成为立宪/共和之争的标志,与大民族主义/汉族主义的民族语义之争一起,辛亥革命后汇入为中华民国的民族国家话语。近代中日的国家构建是在外力作用下相互参照的结果,但却迈上迥然不同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东经济民族主义带有外生型和防御型特点,是在西方强权和文明的入侵下产生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中遗留下的不平等因素和国际经济收益的不平衡也是促使经济民族主义在中东扩散的原因之一.中东经济民族主义在对抗强权干预和经济控制方面有意义,但在维护自身权益、发展经济以及争夺地区霸主的同时也体现出无视邻邦兄弟国家和地区整体利益的狭隘性和自我封闭性.经济全球化对经济民族主义形成了巨大冲击,但二者之间又有极大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中东经济民族主义带有外生型和防御型特点,是在西方强权和文明的入侵下产生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中遗留下的不平等因素和国际经济收益的不平衡也是促使经济民族主义在中东扩散的原因之一。中东经济民族主义在对抗强权干预和经济控制方面有意义,但在维护自身权益、发展经济以及争夺地区霸主的同时也体现出无视邻邦兄弟国家和地区整体利益的狭隘性和自我封闭性。经济全球化对经济民族主义形成了巨大冲击,但二者之间又有极大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1.
中世纪伊斯兰与西方关系的发展是矛盾冲突与交流合作并存的复杂过程。双方的关系既有颇具宗教色彩的漫长冲突,也留下了许多不同宗教和谐共处的佳话,但这种事实却多被冲突的历史叙事所掩盖。在近代,拒绝与规避、世俗主义与西方化、伊斯兰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构成了伊斯兰对西方进行反应的四种形式。在此过程中,伊斯兰对于西方的反应并非简单的抵制、排斥或反抗。首先,中东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的复杂关系,是影响中东伊斯兰国家与西方关系存在多种形式的重要因素。其次,伊斯兰政治思潮及其社会力量对西方的反应具有复杂多元的特点,而并非单纯地反西方。经研究,本文得出两点结论和启示:第一,伊斯兰与西方交往的主题叙事亟待重新谱写,应摆脱目前突出矛盾冲突、忽视交流合作的片面叙事;第二,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中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但这既不是宗教冲突,更不是文明冲突。  相似文献   

12.
翟成鹏  孟凡东 《现代交际》2023,(7):106-114+124
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华民族”一词,并根据当时社会局势和国内环境的变化界定和完善了“中华民族”的基本内涵。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初步形成,经历了一个纷繁复杂的过程。从古代“夷夏观”分野到近代“种族观”再到近代“民族观”,从近代“民族观”到“近代中华”再到“中国民族”,从“天下合群”到“大民族主义”再到“中华民族”,这一过程实现了中华民族内涵的现代转型。从古代概念内涵到近代西学概念学习,再从吸收近代西方概念到近代中国概念转换,最后完全形成中国化概念内涵的自我超越。梁启超“中华民族”概念的形成启示我们,要坚决反对防范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全面构建和谐的世界民族观念。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爆发的阿拉伯民族大起义是阿拉伯民族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揭开了建立阿拉伯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序幕,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阿拉伯民族大起义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密切相联。在伊斯兰教兴起时期,阿拉伯人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但随着阿拉伯帝国的瓦解和崩溃,从16世纪起,阿拉伯人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臣民。到19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中西文化发生了猛烈碰撞。作为大清王朝坚贞不二的儒臣,曾国藩能抛弃"天朝上国"盲目虚骄之情,从理学家藩篱中冲出来,放眼世界,在维护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纳近代西方先进文化,徐图自强,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国家支持巴勒斯坦事业的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阿拉伯民族主义共同利益,阿拉伯国家均支持巴勒斯坦人事业,这为巴勒斯坦人的长期斗争提供了可能.然而,在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同时,阿拉伯各国又有着不同的利益考量,这对巴勒斯坦问题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在深层次上反映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即阿拉伯民族主义往往是实现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利益的一种工具或手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阿拉伯民族主义共同利益,阿拉伯国家均支持巴勒斯坦人事业,这为巴勒斯坦人的长期斗争提供了可能。然而,在支持巴勒斯坦人的同时,阿拉伯各国又有着不同的利益考量,这对巴勒斯坦问题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问题的政策,在深层次上反映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之间的关系,即阿拉伯民族主义往往是实现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利益的一种工具或手段。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主义把国家看作是人类的最高群体,坚持国家和国家利益至上,主张国家的统一、稳定与秩序优先于民主和自由,认为个人必须绝对服从于国家,甚至为了国家利益应当作出无条件的牺牲。国家主义学说的大致轮廓谈到国家主义,大家并不感到陌生。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于近代西方的国家主义思潮即已传入中国,并被作为救国救民的一种学说而  相似文献   

1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埃及国内爆发了一系列全国性的民族主义运动。这些旨在赢得国家独立的斗争,是对保护国制度下埃及长期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抗议。这些民族主义运动尽管为埃及赢得了名义上的独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组织领导,以及参与斗争的社会各阶级之间普遍存在利益分歧,导致了埃及民族主义运动的不彻底性和软弱性。19世纪中叶分化产生的埃及社会各阶级,在一战后大多没有成熟的政治意识,他们注重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为之后埃及的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9.
日本近代报业是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接受西方文明开化的产物。如果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印刷术和造纸业取得的进步为日本报业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的话,那么西方思潮的涌入则像催化剂般加速了日本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发展。明治时代日本近代报业的发展经历了报业的诞生初期、政论性报纸、政党性报纸和小报的发展阶段。日本该时期报业的发展对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报业的产生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今日本的四大报纸中,大多都是从明治时代的报纸发展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高福美 《城市》2008,(12):72-75
在近代,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的产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开始对租界采取了两分法,一方面它是西方列强侵略掠夺中国的基地,另一方面则是展示资本主义文明的窗口,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