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2.
3.
承载着浓厚民族韵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文简称非遗)日益成为文化的特殊象征,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也愈加受重视,产业化推广发展模式成为非遗存续的内在需求,宣传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职业教育是提供专业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非遗与职教存在高度需求的契合点.本文旨在研究非遗产业化背景下文化传承保护发展现状及已展露的一系列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的同时探究职教结合模式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8,(1):216-217
本文通过了解密洛陀瑶文化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各方面的困难与导致这些困难的成因,根据实地考察密洛陀文化较为繁盛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以及大量文献资料所获取的信息资料,提出挖掘资源优势,聚集文化元素,完善保护机制等几项有利于密洛陀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几项举措,同时,也为其他贫困地区发展相关非物质文化特色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6.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区关联性特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发展效果更佳.笔者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从内生和外生两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的动力机制进行阐释,对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特征和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区域协同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弘扬中华文化之声不绝于耳。从官方到民间,从学界到商界,从幼儿大学,种种举措:以“国学”命名的“中心’、“研究所(院)”、读经班、“孟母堂”、各种规模的祭孔,甚至于让小学生着“唐装”站在太阳地里诵“三字经”,等等,不一而足。在全球化的今天,更要“走出去”,于是政府拨巨资在世界各国建立上百所“孔子学院”,派出教师教外国人学中文。 相似文献
8.
9.
杨新晶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22)
律师行业是中国法制建设的风向标,律师行业的发展见证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发三十多年来,中国涉外律师业务在中国利用外资的不同时期逐步得到发展和壮大,经历着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笔者旨在通过本文简要阐述我国律师业务由“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转变,并浅析涉外律师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和技能,以帮助中资企业“走出去”并实现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9):220-221
红山剪纸作为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赤峰红山文化代表性的体现,笔者通过对红山剪纸的调查,以红山剪纸的传承与保护入手,通过其发展历程、特点以及现状保护尝试探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陕西华县皮影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集汉石雕刻、服饰、剪纸、戏曲、音乐等艺术之大成,具有极高的民俗、艺术、史学、等价值。在各种现代文化样式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的皮影艺术面临着严峻考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从边缘化回归,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道歌”是陇西民间口头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道歌”主要是在寺庙、道观传唱的一种地方性文化,在历代民间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原因,陇西“道歌”在传承过程中出现断裂,传承遇到了困境,对此笔者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希望能对陇西“道歌”的保护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政府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将其提升到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学术界也对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然而, 相似文献
16.
17.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2,(2):13-20
<正>在一带一路和国家中心城市背景下,西安要发展地方特色文创产品需结合创意来思考文化主体与地方脉络,寻找、发掘深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发展具有地方文化符号的产品,以满足现代人精神需求和审美要求。历史街区文创产品设计依托街区历史文化,集创意、生产、销售为一体,有着强烈的时空聚集倾向。文章以西安地区历史街区为时空场所,研究基于文化符号认知的文创产品设计内容,首先剖析历史街区文创产品现状及问题;其次分析西安地区历史街区文创产品存在问题;最后提出文化符号融入西安历史街区文创产品设计策略。以帮助当前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实现城市内涵与外延的双重统一,并为历史街区文创产品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孙章 《社会观察(上海)》2011,(1):56-57
我国高铁的“走出去”战略已初见成效:但如何在国内面对“被高铁”的质疑,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高速铁路这一现代文明成果,还有待于我们的思考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进校园,是一项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开创性举措,是培育职校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途径,更对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乡土认同感、责任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泥金彩漆工艺走进校园、培养传承人的教育教学研究,引导学生站在本土文化之上,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传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