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通过一些新资料,诸如闇庵学派弟子纲庵《白鹿洞书院揭示考证》一书,考察了《白鹿洞书院揭示》与李退溪的关系及《揭示》在日本江户时代受到普遍重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剑溪堂刻本《书经》为近年在徽州地区发现的一种《尚书》新版本。根据其书口、版式、字体、用纸、内封面以及避讳等情况综合判断,该书刊行于明神宗万历年间,与北图藏元明间宗文书堂刻本《书集传音释六卷》同出一个版本系统。它的出现对于认识《书经》乃至整个《尚书》的流变史有其重要意义。在蔡沈集传《书经》普遍流行六册、七册线装本的情况下,三册毛装本无疑还具有较强的版本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3.
说溪峒     
南方多“溪峒”,如“溪峒诸蛮”、“羁縻州峒”、“诚徽州十峒”、“左右江四百五十余峒”、“梅山峒”、“抚水五峒”、“黎峒”、“峒官”、“峒丁”、“峒民”等等,《宋史·夷蛮传》中还专有《西南溪峒诸蛮》两卷,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有《羁縻州峒》一节。然  相似文献   

4.
最近两年新出《湖湘碑刻一浯溪卷》及《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减编)》二书,均公布有清代越南使者在湖南永州浯溪的纪咏诗。燕行文献中保留有关浯溪、永州、潇湘等纪咏诗甚多,对于永州本地学者近年所作专题诗的整理有极好的补充作用。水州浯溪所见越南使者诗刻共五首,其中三首可与燕仃文献对应。燕行文献之稿本、刻本固已十分珍贵,而诗刻真迹的存留则亦具有非常突出的史物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鉴真及其弟子赴日,大力推动了天台教学思想在日本的流播,其中弟子法进功不可没。法进赴日前居住的扬州白塔寺很可能早就存在天台教学思想的传播;当时律宗高僧律、天台二宗兼学,鉴真、法进也不例外,均被誉为"天台宗学者"。法进在日不仅讲诵天台经籍,而且还利用自己携带至日的天台经典协助校勘已流传的天台佛经文本,参与佛经校勘事业。其与鉴真留存于东大寺的天台经籍为最澄所阅读,并由此促使日本天台宗的诞生。法进是最澄、园仁、成寻等日本天台宗历代宗师所注目敬仰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6.
《孟子》是孟子与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为“述仲尼之意”而作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其书保存孔门大义甚多,重民轻君、道性善、明仁义等皆赖其继承和发扬。清朝康熙皇帝有赞云:“哲人既萎,扬墨昌炽。子舆辟之,曰仁曰义。性善独阐,知言养气。道称尧舜,学屏功利。煌煌七篇,并重六艺。孔学攸传,禹功作配。”高度概括、评价了其人其书。 《孟子》篇卷,各家著录不尽一致。《史记》称“七篇”(即《内篇》);《汉书.艺文志》作“十一篇”(包括《外书》四篇);《隋书·经籍志》有赵岐《注》十四卷(将七篇各分上下卷),另有郑玄、刘熙《注》各  相似文献   

7.
杨涟作为明末名臣、谏官、东林党人,致力于争挽救危局的明末,深预"红丸案""移宫案"等政治斗争以正宫闱,并终因反阉党遏止魏忠贤而死。杨涟一生的著作较多,但流传情形比较复杂,给研究者带来不少困惑和麻烦。细加梳理,杨涟作品主要分为《杨大洪先生忠烈实录》等明末收集本,李赞元六卷本《杨忠烈公文集》、张伯行《杨大洪文集》二卷本系列,以及杨苞三卷本、杨征策五卷本、杨祖宪十卷本、潘锡恩五卷本、胡凤丹十卷本《杨忠烈公文集》等系列。研究杨涟著作流传涉及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印刷史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8.
北魏子贵母死故事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始作俑者《魏书》卷十三《道武宣穆皇后刘氏传》载:“魏故事,后宫产子将为储贰,其母皆赐死。太祖末年,后以旧法薨”。这位刘氏乃是北魏王朝的第二代君主太宗明元帝拓跋嗣的嫡母。道武帝赐刘氏死的目的,在《魏书》卷三《太宗纪》中有明确的记载:“初,  相似文献   

9.
《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对录》顺治康熙间刻本,当为《嘉兴藏》本,不见于传世《嘉兴藏》,应是遭到雍正、乾隆之禁毁,今仅存国图藏孤本。《敕住善果旅庵月和尚奏对录》载顺治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顺治皇帝对旅庵和尚所说发愿早日正式出家,旅庵劝说不要舍弃皇位出家为僧,顺治回答“恐朕未能若此”;顺治十八年四月十七日景山顺治梓宫火化时旅庵恭述两偈,言顺治因彻悟而决定舍弃皇位出家,火化只不过是烧了个空梓宫而已,顺治应不会违背速脱帝王家的出家誓愿;均足以弥补玉林琇、木陈忞、 溪森诸禅师语录、年谱相关记载之不足,是有关顺治出家史事之有力旁证,迄今未见学者述及。  相似文献   

10.
黄彻字常明,莆田(或作邵武)人,登宣和甲辰(一一二四)第,南宋初年,历官辰溪县丞,沅州军事判官,麻阳、嘉鱼、平江县令。《碧溪诗话》共十卷,著於隐居兴化(巩石)溪的时候。它有许多篇幅是论杜诗的,所论偏重於作品的思想内容。黄氏本来工诗,《诗话》里虽然有许多提倡封建礼教的话,但是他能用文学的尺度来作去取,不同於宋代有些理学家的论诗,“务以语录为宗,使比兴之义都绝。”(《四库全书总目提  相似文献   

11.
<正> 韩国学者李秀雄现任汉城建国大学中语中文系副教授,曾留学台北市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获硕士及博士衔。1991年北京大学出版了李秀雄的杰作《朱熹与李退溪诗比较研究》。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韦旭升教授在序言力陈李退溪不必借重佛学以建立理学体系。首先,我对书名有点意见,不如一律用名或字号,说朱熹与李滉,或朱晦庵与李退溪。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的目的,在藉由《般舟三昧经》在北传地区由经典、思想、禅法以至于造像的发展,反映早期北传大乘佛教形成的一个纵切面。公元二世纪末《般舟三昧经》等大乘经典的出现,正好结合稍后西北印及中亚兴起的大乘佛教思想,“十方佛”先与《十住经》的菩萨行及《法华经》“三乘”思想中的“菩萨乘”结合,成为早期北传大乘的核心思想之一,然后再逐步落实于具体的禅法与石窟造像。  相似文献   

13.
一 元结《大唐中兴颂》引起的议论 浯溪,在湖南省祁阳县县城南三里湘江东岸、湘桂公路祁阳大桥南端,为著名风景区;“浯溪碑林”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自唐诗人、古文运动“有力的先行者”元结居此,在天生石上题刻“七铭”一诗以后,又请当时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来浯溪,大书《大唐中兴颂》刻于磨崖。自唐迄今,历代续有题刻,共达498碑之多。这就是“浯溪碑林”。最近,湖南省文化厅:文物处和浯溪文物管理处联合出版的《浯溪碑林》,就是从其中选出的精华部分。 浯溪碑林既是“书林”,又是“诗海”;实际上书法只是“外衣”,诗才是它的“灵魂。”我们固然喜爱它的书法美,更应该欣赏它的诗歌美。浯溪碑林的诗,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水石诗,即写景抒情诗,我们已在《浯溪的水石》一文中加以评价;另一类是议论诗,即本文所要评价的,这是浯溪碑林的特色,是国内别的碑林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14.
古代沅水五溪地区,近世以为广大到整个沅水中、上游,并将今上游之巫水、渠水视为古五溪之中的雄溪、■溪。据《后汉书》、《水经注》及方志等资料考证,古五溪地域恐只限于沅水中游西部一带:雄溪、■溪应是今沅陵境内的大晏溪和明溪。  相似文献   

15.
《唐贤三昧集》与《唐诗别裁集》两部选本都是清人唐诗选本中的佳作,学者们往往将二选割裂进行研究。其实,二选的编选者王士禛与沈德潜年代接近,两人又皆为清代诗歌创作与选本编纂的大家,沈德潜虽受过王士禛诗学观的影响,但《唐诗别裁集》与《唐贤三昧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唐贤三昧集》是规模较小、选盛唐而不选"李杜"、独尊"诗佛"王维、注重"神韵"意境的极富特色之选本。通过《唐贤三昧集》与《唐诗别裁集》二选差异的比较,能够更清晰地窥见《唐贤三昧集》中这些具体的选诗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施中旦主编的《乐清当代诗词集成(卷一)》中,收入许多民国初期的老诗人。其中第六位是仇涟清。在作者介绍中,有如下文字:仇涟清(1879——1959),名超,乐清仙溪卓屿人。清庠生,曾任平阳县法官、温州盐运司主任、(乐清县)参议员。抗战时与余献之、高薏园等在雁荡鸣阳洞倡建鸣阳诗社。后研医籍,撰有《麻症心得札记》《最佳单验方札录》,焚于文革。这个仇涟清先生,即我岳父仇肃城先生的祖父,我的岳太公。  相似文献   

17.
唐诗雷同     
《升庵诗话》卷八有《唐诗不厌同》条,举唐人诗句雷同之例凡九,多为绝句。尚可补一例:卫象《吴宫怨》末联"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怀古》七绝之  相似文献   

18.
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圜悟克勤禅师书写的一幅墨宝,后经临济宗黄龙派虚庵怀敞禅师传给其弟子日本明庵荣西禅师;荣西又传给其第47世一休宗纯及其弟子村田朱光禅师。这幅墨宝现在还保存在日本大德寺酬恩庵。他们体悟到了"茶禅一味"的理趣,并充分发挥了它的茶道精神。  相似文献   

19.
《大灌顶经》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僧人撰述的经典,亦即所谓疑伪经.日本古写经中的《清净法行经》和《毗罗三昧经》为《大灌顶经》的证伪提供了新的证据.而兴圣寺写经《大灌顶经》卷一前之所以抄《灌顶度星招魂断绝复连经》(《度星经》),是出于与《大灌顶经》佛教仪式互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就朱子学的传承而言,薛文清重新确立了儒家之道统。他在继承朱子学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复性"。此"复性"意味着回复人的本然之性,同时意味着天道与性为合一、"率性"以达到人道和天道合一,以显示道体之流行。李退溪对朱子学的传承特色可见于《朱子书节要》。他编辑此书时,始终坚持道德义理在日用间自然流行出来的原则。李退溪从工夫论的意义上重新解释了道体之流行。道体流行实际上从人的修养工夫中自然发现流行。从东亚儒学思想史看,公元15世纪到16世纪可以说是朱子学继续发展和创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