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为指导,以重庆市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学生的调查问卷为基础,探讨了对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意义、教材和教学方式等问题。民族预科学生对以上各项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表现出需求多样化的特征;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主张民族文化被平等对待、教育和传承,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都需要为民族预科学生开设好民族文化课以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一民族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之处。保存与弘扬多元的民族文化并正确处理多元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教育来实现。事实上,多元文化与少数民族教育二者相辅相成。只要社会认识到位、国家法律保障、政府投入得力,二者便可相得益彰、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3.
兴起于西方的多元文化教育给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意义。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为民族文化传承提供了理论指导,多元文化课程成为了民族文化传承的平台,多元文化教育中的教师则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导,这些因素使得学校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多元文化教育是以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为出发点,为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多种文化共同教育的途径。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应成为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多元文化教育对于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和谐的文化是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新疆这个多元民族文化并存的少数民族地区,协调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与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是构建新疆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国际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以及人口国际流动性的增加,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之一.各国都在根据本国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多元化文化教育政策.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就把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策略来实施.中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与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之间存在着差异.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就为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教育制定了政策,首次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育.但在后来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忽略了少数民族学生与主流民族学生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从而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不佳,出现了文化的中断和断裂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一个民族存在的特征也是开启文化大门的钥匙.少数民族语言作为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了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教育又是民族语言、文字乃至文化得以传承延续的主要途径.因此,民族地区语言教育具有特殊意义.从相关政策法律来看,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给予有力支持,但由于不同文化交流碰撞以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引起的民族语言生存环境的变化等问题,少数民族语言教育呈现出弱化趋向.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学生的民族社会化过程,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增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民族团结培养学生对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认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此外,学校教育中的民族社会化虽与政治社会化在促进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社会化框架的限制.因此,少数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民族社会化应基于政治社会化框架,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民族关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在对文化、民族、教育等基本概念新视角剖析的基础上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及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概念进行文化性解读,可以看到,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核心使命在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在当前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承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0.
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双语教育 ,是提高民族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开展双语教育 ,是提高民族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 ,保存与传递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必要手段 ,是少数民族地域分布的客观要求。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教育 ;重视族际语汉语的学习 ;开展双语教育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河湟"地区是中国西北多元民族文化共生的典型区域。"以水为据"梳理该地区少数民族聚落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民族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河湟地区多元文化反映了西北民族文化分布格局,少数民族人口的时空变迁,少数民族文化与自然环境间的调试关系等,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地理空间具有重要价值。河湟地区是整个西北民族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整个汉藏边界民族文化研究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双语教育不是简单的教学语言问题,它是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必须建立在新疆少数民族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立足于民族教育的现实,放眼于新疆各民族多元文化发展的高度,才能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找到与民族教育现实和民族文化背景相契合的双语教育模式,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双语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民族院校的跨文化高等教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院校作为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构,应遵循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传承和创新高深的少数民族文化为其文化使命.民族文化的多元冲突与整合、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的调适是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根基.民族院校发展除了坚持作为大学的普遍意义上的文化逻辑,还应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其特殊的文化逻辑,深刻把握民族文化发展中的基本矛盾,以传承和发展高深的民族文化为核心,构建跨文化的民族高等教育理念,走跨文化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习惯法教育的价值核心在于在人的可教育性原则基础上促进人在良好秩序中得以生长。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其前提是不能忽视民族教育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因为这些是民族教育生存的根基。为了少数民族教育秩序的良好与有序,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可以从少数民族习惯法教育中获得某种启示。启示一,少数民族教育立法要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启示二,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必须要与少数民族教育价值取向相符合;启示三,少数民族教育立法要做到原则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事实说明客家人与少数民族文化是多元共生的关系。少数民族文化对客家文化有深刻的影响,但客家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兼容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地兼容,择优、发展、重构,在兼容中保留和发展本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需要运用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进行总结与分析,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湖南科技大学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全员就业机制;优化队伍结构,加强条件建设;落实民族政策,建立高效网络体系;明确工作目标,提高就业培养质量;优化创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多元合作模式等集成思想和方法,切实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校本课程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制度保障。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更能适应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需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应关注多元文化校本课程和职业技术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区域间交流不断加深,教育水平快速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得到更多重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具有民族特色鲜明、群体融入存在差异及性格与心理特征明显等特点。民族文化融入民族教育是实现少数民族学生良好发展的基础、是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及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民族文化融入民族教育促进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以"互联网+"为主渠道,搭建民族文化交流平台;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创新发展民族教育;以"五个认同"为基本点,增强多民族团结教育;秉承民族文化多样性理念,融合中求同存异是构建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基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家庭的三个阶段动态调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移民人力资本改善和就业机会转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易地扶贫搬迁使少数民族移民人力资本显著增加;第二,易地扶贫搬迁明显提升了少数民族移民的就业机会;第三,家庭人口、社会资本、政策感知、社会适应、公共设施、民族文化等因素对易地搬迁移民的人力资本有显著影响;第四,家庭人口、社会资本、政策感知、民族文化对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第五,易地扶贫搬迁对少数民族移民的人力资本与就业机会有持续性正向影响。基于此,少数民族脱贫移民后期扶持需从发展县域产业、搭建就业平台、强化就业能力、扩宽就业渠道、促进多元化就业和多业态就业、建设民族多维互嵌型社区共同体等入手。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与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的功能透视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和加拿大都是移民国家,其主流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20世纪 60年代的民权运动推动了两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多元文化教育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多元文化教育的主旨是把少数民族文化视为两国民族文化富有特色的组成部分,目的是使各民族文化群体不分种族、性别和社会阶层都能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多元文化教育是两国时代发展的产物,多元文化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消除种族歧视,促进多元文化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