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海蓉 《科学发展》2013,(9):16-25,85
在全球经济危机影响下,中国经济面临外部条件恶化、国内问题凸显的考验,有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可持续性的争议引人关注。学术界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和分析表明,无论命题真伪,确实在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中等收入陷阱"的现象和事实。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突破"贫困陷阱"和"人口陷阱"的问题,到一定阶段还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中国未来5~10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关系到是否可以顺利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才是未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3次历史性的跨越,已经跨越"贫困陷阱",进入中上等收入发展阶段,目前正面临如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美欧国家发展轨迹与东亚先进经济体有着明显的不同:从欧美发达国家看,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基本相同的问题,但都比较从容地走过"中等收入陷阱"阶段;东亚国家则是利用后发优势实现快速超越发展。从我国发展的现实情况看,既要借鉴日韩两国的快速超越发展模式,也应借鉴美欧等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以经济发展规律为主导,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环境陷阱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类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陷阱,例如贫困陷阱、转型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等.这些陷阱基本上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认识的,而且也只能通过经济发展来跨越. 经济发展能够跳出经济上的各种陷阱,却很难跳出环境陷阱.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越是追求经济发展,可能陷入环境陷阱的程度会越深.事实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已经处于严重的对立之中.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之后列宁通过对该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推动俄国实现"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对"跨越论"的又一次成功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跨越论"的新发展,并在此驱动下向更高层次迈进。历史与现实证明:实现新的跨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障,适应基本国情是根本准则,坚定四个自信是直接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跨越"塔西佗陷阱";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相似文献   

5.
高峰 《城市》2011,(6):52-56
一、引言 专家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分为吸引外资阶段、工业聚集阶段、技术吸收阶段和创造阶段4个阶段。若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不成功,就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差距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就是收入差距过大,当达到一定程度时,  相似文献   

6.
《城市观察》2012,(1):189-190
时事评论员侯金亮2011年12月15日在其博客发文就“中国人为何匮乏中等收入国家的感觉?”这一问题作了探讨。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产业竞争力蓝皮书》,按照2011年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已经成为中上等收入国家,正面临着经济增长放缓、人均收入难以提高的“中等收入陷阱”考验。然而,中国人均收入的跨步向前,远超出了很多中国人的心理预期,以至于在事实面前,中国有中等收入国家之实,国民却没有中等收入之感。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威廉·鲍莫尔提出的"鲍莫尔病"概念,对深圳市是否正落入"后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伦敦、巴黎和旧金山等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提出深圳应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抑制消费性服务业成本的快速上涨。  相似文献   

8.
未来20年将是我州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中国到长期持续的大规模怏速城镇化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是中国经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关键时期。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城镇化率超过50%时,就到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从人均GDP看,按照当年汇率6.2855计算,2012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102美元,城镇化率达到了52.57%,远低于发达国家同样人均GDP水平时期的城镇化率,具备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客观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笔者赴墨西哥参加了一个关于中国创新政策的研讨会。几天的交流和观察虽然肤浅,却令人感触颇多。墨西哥,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美洲文明发源地,这个在上世纪中期迅速崛起却至今挣扎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有很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汲取。笔者也同样感受到一个转型国家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而所而临的复杂而艰巨的挑战。墨西哥经济曾取得过耀眼的成绩。在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墨西哥创造了年均增速6%的增长奇迹,并在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一带一路"是中央把握全局提出的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倡议构想。本文通过对徐州对接融入"一带一路"进行SWOT分析,力求进一步拓展徐州对内对外开放的新空间,开创徐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职场信息     
《职业》2002,(2)
ZHIYE2002.2五类人将进入中等收入阶层本刊讯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日前在江西南昌大学为“中国中部经济研究中心”揭牌时说,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未来十年是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形成的重要时期,五类人将进入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第一类是科技企业  相似文献   

12.
第三产业发展与广州城市化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广州城市化现状分析 1978年以来,广州社会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1978年~1998年广州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 2.97%,1998年,广州市区人口城市化水平为61.9%,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二位。从世界范围看,1998年世界低收入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为31%,中等收入国家为66%,高收人国家为76%,广州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对比1998年世界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广州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3310美元)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均 GDP2955美元),但城市化水平(61.9%)却只达到中等偏下收入水平国家(58%)的水平。这说明,广州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城市化水平以促进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已成为广州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声音     
正长得帅,身体好。——英国阿伯泰大学进行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男性英俊的面容和完美的体形是拥有更多抗体的一种标志,而更多抗体自然意味着更为强大的免疫系统2020年,中国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之后,立即引起广大民众的热烈反响和学术界的讨论,其中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理解中等收入阶层,二是中等收入阶层与中产阶层是什么关系。对这两个问题,学术界分别形成了两种相互对立的回答。对第一问题,一种观点认为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经济统计的概念,也就是说,中等收入阶层就是收入处于中间的那部分人。  相似文献   

15.
锐词     
《职业》2012,(13):16-17
中等收入焦虑症最近,一则"北京上班族月收入7500元没有安全感"的消息引发舆论关注和热议。具备中等以上收入、生活比较富裕、生活水平比较稳定的人群,被现实中住房、教育、医疗和养老等高昂的生活成本,扼杀了积累财富的能力,而陷入群体性焦虑。专家建议,政府要切实加大调控房价、稳定物  相似文献   

16.
徐州都市圈在江苏省的都市圈规划建设中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其特殊性在于它包括了四个省区的城市,是跨越行政界线最多的都市圈。本文运用SPSS因子分析,并结合引力模型与场强模型研究徐州都市圈内核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强度,以检验这样特殊的都市圈建设是空谈还是实事求是。结果表明该都市圈的发展有一定的潜力和基础,但是中心城市—徐州的核心地位不是很突出,该都市圈尚处于整体聚集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衡量综合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近代以来,原本以重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徐州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向资源可持续型城市发展,在此背景下,徐州樊哙狗肉文化有其开发潜力,并且由于与汉高祖刘邦及其麾下大将樊哙有关,故有着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精神文化及内涵,同时也适应传承传统文化的需要,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找寻新时期徐州樊哙狗肉文化的新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上海的中等收入家庭都请得起保姆,但是在发达国家保姆很贵。提高低端行业的服务收入也可增加GDP,不过这要随经济发展而定,不可人为获得。  相似文献   

19.
上海社会在持续1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中形成了日渐扩大的中等收入者队伍,中等收入者比重不断增大,从而使上海的社会结构从1990年底部极大、中部很小的典型的金字塔型,逐渐向2003年中等收入者显著增加的橄榄型转变。这一结论可从运用《上海统计年鉴2004》中各年的最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二项指标计算出的1990-2003年各年中等收入区间,以及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04》中列出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各分组占全部户数比重所制成的条形图中分析得出。限于篇幅,这里仅从1990、1993、1996和2003年的图型进行分析。——1990年…  相似文献   

20.
刘洁  李翠翠 《现代交际》2010,(11):138-138,137
中等收入家庭是否具有支付小户型住房的能力是个应该研究的现实问题。基于对住房支付能力内涵的理解和对现有衡量方法的分析,提出以家庭月住房消费支出与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衡量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以河北省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等收入家庭内部住房支付能力差距很大。对于60~90平方米住房,中等偏下户不具有支付能力,中等收入户支付能力较弱,中等偏上户基本具有住房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